新加坡武裝部隊( Singapore Armed Forces)是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武裝力量,雖然新加坡的規模很小,但得益于其高度現代化水平,以及繼承了後殖民秩序的遺産,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一直扮演著東南亞地區的中心角色。與地區中心地位相匹配的是新加坡強有力的武裝力量。
新加坡軍隊軍旗
新加坡在成爲英屬海峽殖民地後防衛一直依靠英國軍隊,直到1854年才有第一支本土部隊,新加坡志願來複槍軍團(Singapore Volunteer Rifle Corps)成立,而這支部隊在1888年變爲了新加坡志願炮兵部隊(Singapore Volunteer Artillery),最終混成的新加坡志願軍團(Singapore Volunteer Corps)在1901年正式成立。爲了擴大海峽殖民地本土兵員,新加坡志願軍團在1922年再度更名爲海峽殖民地志願兵團( Straits Settlements Volunteer Force),以便吸納來自馬六甲和槟城的人員。
海峽殖民地志願兵團成員,1941年3月
在1942年2月8日至15日爆發的新加坡戰役中,有一個旅的海峽殖民地志願兵團參戰。當然,面對日軍第18師團的淩厲進攻,新加坡很快被攻陷,海峽殖民地志願兵團也被解散。直到1949年,新的海峽殖民地志願兵團方才組建,其改回了新加坡志願軍團的稱呼。1954年,新加坡志願軍團改稱新加坡軍事部隊(Singapore Military Forces)。1957年3月,新加坡第1步兵團正式組建,1962年第2步兵團組建。在1963年的印馬沖突中,新加坡武裝力量被動員,有超過91.4%的適齡青年加入了軍隊。
新加坡總督詹遜爵士檢閱新加坡志願兵團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自此新加坡軍隊需要逐步獨立承擔新加坡的防務工作,新加坡志願兵團改爲人民防衛軍( People’s Defence Force)。而此時新加坡軍隊僅有2個步兵團和2艘小艇,約有50名軍官和1000名士兵,沒有空軍。盡快建成具備作戰能力的新加坡軍隊成爲在強鄰環伺的東南亞生存的不二法則。1967年3月28日至4月18日,新加坡開始了首次征兵,新加坡軍隊規模擴大到9000人,組建了第3步兵團和第4步兵團。1971年,英國軍隊大部分撤離新加坡,只有少量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事人員協助,到1989年最後一批新西蘭軍人撤離,新加坡的防務完全依靠自己承擔。
新加坡的征兵
不過得益于70-80年代新加坡經濟的快速騰飛,新加坡軍隊建設也進入了快車道,現在,新加坡軍隊有員額約7.12萬人,其中義務兵45800人。新加坡實施募兵制與征兵制相結合的動員體制,新加坡公民和第二代永久居民都需要服役,人員由三個部分組成,分爲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National Service Full-Time)指的是16歲到20余歲不等之服役兩年強制軍役的軍人,而戰備軍人(Operationally-Ready National Serviceman)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周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的的後備軍人,戰備軍人需維持這一訓練水平到49歲。新加坡軍隊接受新加坡國防部領導,下設新加坡陸軍、新加坡海軍、新加坡空軍、新加坡軍事學院、新加坡醫療軍團、新加坡軍樂隊。
新加坡軍隊在訓練
2018財政年度新加坡的國防預算爲147.6億新元,約合109億美元,占GDP的4.2%,較2017年的142億增長了3.9%,按軍人規模計算超過15.57萬美元,人均承擔軍費則爲2180美元。相比而言,越南2017年國防預算爲49.61億美元,按48萬軍隊規模計算每個軍人花費爲1.03萬美元,人均負擔軍費55.88美元。由此可見,新加坡國防預算規模達到越南2.86倍,軍人人均軍費爲越南的15.1倍,人均負擔軍費則達到越南的39倍。可見新加坡的軍費開支和規模都非常龐大,而其背後的國家動員與汲取資源的能力更是極爲可觀。
單兵裝備不錯
這也是爲什麽新加坡可以說是東南亞真正的軍事強國,雖然很小,但新加坡動員的能力絲毫不遜色于周邊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