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港股06030)日前發布公告稱,擬對旗下香港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證券國際”)增資9.16億美元。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券商增資境外子公司,跨境業務試點審批也在提速。在傳統業務發展緩慢、業績承壓的情況下,券商正在加緊布局境外業務。
中信證券增資香港子公司
據了解,中信證券對中信證券國際的最近一次增資在2012年,且近年來對其經營及業務的資金支持主要采取借款的方式,本次增資主要系借款轉股本。
今年以來,多家券商在向境外子公司增資方面動作頻頻。1月,山西證券完成對山證國際的5億港元增資,山證國際注冊資本由5億港元增至10億港元;2月,東興證券董事會通過議案,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東興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向其控股子公司東興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增資6億元港幣;6月,方正證券擬對方正香港金控增資5億元人民幣,方正香港金控注冊資本金將從5億港元增加至約11億港元;8月,廣發證券(港股01776)調整了增資方案,將根據實際情況一次性或分批對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增資52.37億港元。
10月,東吳證券發布公告稱,擬向東吳證券中新(新加坡)公司增資3750萬新加坡元,國信證券也擬以現金分期對國信香港增資,總金額不超過港幣10億元。10月底,西南證券向全資子公司西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增資20億港元的方案也獲證監會批准。
此外,今年以來也有券商直接收購境外證券公司的股份。今年1月18日,銀河證券以1.67億新加坡元收購了新加坡證券公司聯昌證券50%的股權。
境外布局備戰跨境業務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券商積極向境外子公司增資;另一方面,獲批跨境業務試點的券商也在增多。
今年以來,跨境業務試點的審批速度明顯提升。今年1月,國泰君安(港股02611)、華泰證券獲批開展跨境業務試點;5月,廣發證券、中金公司(港股03908)和招商證券(港股06099)相繼獲批;10月,銀河證券、中信建投也拿下資格。至此,今年已有7家券商獲批,而此前有跨境業務資格的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港股06837)則是在2015年以前獲批的。截至目前,已有9家券商獲得跨境業務試點資格。
除了獲取跨境業務資格,多家券商此前主要通過收購境外機構布局海外業務。中信證券在2013年收購了裏昂證券的全部股權;2015年,海通證券全資收購了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2016年,華泰證券收購了美國資産管理公司AssetMark。
券商加緊布局境外業務,與內地業務業績承壓有關。民生證券分析師周曉萍表示,由于傳統業務發展緩慢,券商的經紀等通道類業務逐漸步入瓶頸期。且近兩年受內地資本市場環境影響,業績全面承壓,證券公司逐漸重視境外業務的發展,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拓展業務及收入空間。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境外業務的發展會影響分類評級,這也給券商發展境外業務帶來動力。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2017修訂)》之規定,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30%、20%,且營業收入位于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4分、3分、2分。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顯示,2017年有5家券商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10%以上,分別是海通證券(25.58%)、中金公司(20.67%)、中信證券(12.24%)、中原證券(10.38%)以及東興證券(10.33%)。周曉萍指出,大部分券商的這一比例較上一年有所提高。
券商境外業務發展的同時,相關監管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今年9月,證監會正式發布《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維持適當門檻,支持機構“走出去”;二是規範業務範圍,完善組織架構;三是督促母公司加強管控,完善境外機構管理;四是加強持續監管,完善跨境監管合作。
中信建投證券(港股06066)認爲,證監會發布《管理辦法》,在維持適當門檻的前提下支持機構走出去,券商海外業務步入規範化發展階段。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