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夏春:爲何看好香港經濟的未來?
中新社香港9月10日電 題:夏春:爲何看好香港經濟的未來?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王嘉程
近年來,美國等外部勢力反複唱衰香港經濟,並鼓動在港外商撤離;更有機構做空港、美資本市場的中概股。分析香港經濟發展前景,提出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良方,管理發展預期和穩定投資信心成爲當務之急。
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工會聯合會金融委員會顧問、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深度分析香港經濟狀況,表示境內外投資者大可對香港持續繁榮繼續保持信心。
資料圖:7月15日傍晚,香港寶馬山山頂可以飽覽維港日落景色。李志華 攝
中新社記者:您認爲香港發展經濟具備哪些優勢?
夏春:很多人認爲香港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像英美一樣實行普通法系,但其實不然。實行普通法系的國家,經濟金融未必能發展好;不采用普通法系,一樣可以發展得很好。金融發展的“法系理論”很流行,但後來的研究者指出,這套理論忽視了曆史因素。
香港有地理環境的先發優勢。當年英國占領時,主要基于香港是個冬天不結冰的良港,全球都很少見。當時香港很荒涼,但其港口深度、寬度等地理優勢是世界少有的。
人們或許很難想到,百年前的金融中心——埃及和古巴,當時都實行大陸法系。更早的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以及香港之前的亞太金融中心東京,也都實行大陸法系。
香港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是背靠中國內地。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香港如同一個門,兩邊進出都要經過,擔任著類似“加油站”或“雙向收費站”的角色。
另外,香港正好處于紐約及倫敦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時差位置,全球金融市場24小時運行,香港就能補上其他金融中心的時差,這是先天優勢。
資料圖:疫情中的香港尖沙咀K11 MUSEA商場。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中新社記者:什麽原因讓一些人對香港失去信心?
夏春:今年6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2021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第七位。不看好香港的人會說,2019年全球第二,2020年全球第五,到2021年全球第七,似乎其競爭力一直在下滑。但看好香港的人會留意到,在四個競爭力因素中,香港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且都很穩定。拖累排名的主要是經濟表現,其中有2019年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影響。另外,在最近公布的全球經濟複原指數中,香港排名第一。
很多人都愛說“兩個香港”“三元經濟”的概念。“三元經濟”指傳統行業(建築、旅遊、零售等)、金融及房地産;“兩個香港”則分出了受益于香港經濟發展的人與未享受到發展紅利的人,這兩批人對香港未來的看法也不同。相對受益的人可能會更多看到好的一面;另一部分人可能也知道香港好的一面,但他們享受不到,所以對前途相對悲觀。
事實上,香港“三元經濟”結構中隱藏著可觀的發展能量,也有較大調整轉型、提升發展的空間。
資料圖:7月19日上午,香港多批市民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外強烈譴責美國無理制裁、抹黑香港營商環境、粗暴幹預香港事務、幹涉中國內政。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美國反複插手香港事務,特別是鼓動一些外商離開香港,這會否影響香港發展?
夏春:很多人認爲,美國宣布針對某個地方的政策,會産生很大影響,但究竟如何,還要看數據。
香港去年受疫情影響,貿易的確有下滑。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即使在2019年也拿到了全球IPO市場募資的冠軍。2020年,香港在全球IPO市場的募資規模僅次于納斯達克。此外,從2019年到2020年香港都是資金淨流入;港元彙率在2020年一直處于強方,且由于資金持續流入,強方兌換保證自2019年4月到2020年共計觸發了85次,香港金管局從市場買入500億美元,更是自2010年以來金額最高的一年。香港銀行存款總額在2019及2020年均告上升,2019年錄得2.9%,按年增長後,2020年再升5.4%。
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香港管理的資産已近35萬億港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香港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資産總值較2019年上升25%至11.3萬億港元,淨資産流入6560億港元,占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按年增長額的29%。這些數字都超乎那些看空香港金融中心發展之人的想象。
長遠來看,香港與區域金融活動密切相關,不僅是中國內地,還涉及東盟乃至整個亞洲。目前亞洲GDP占全球比重超30%,與美國、歐洲三足鼎立,基本可以肯定未來會提升至40%甚至50%。而經濟規模與金融發展密切相關。香港作爲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會水漲船高。
資料圖:香港維多利亞港和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劉陽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中新社記者:是否會出現一種極端情況,即歐美的金融機構企業真的撤出香港?
夏春:現在的確有少數外商撤出香港,但媒體往往聚焦這些離開的,很少報道新來的。一些離開的外商其實是去了深圳和上海,因爲那邊的市場更大。美國香港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近期也公開表示,香港國安法並未對美資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日前公布數據顯示,全球首100家銀行中有78家正在香港運營;全球首20家保險公司中有13家正在香港運營。
去年5月開始,市場經常流傳關于港人把資金調配到新加坡的消息。但按最新數據,新加坡非居民存款由去年5月底至今年5月底僅升約148億港元,漲幅4.1%。而香港金管局公開數據顯示,本港存款數字期內增加1萬億港元,漲幅達7.2%;單計地區代表性較強的港元存款,期內漲幅8.8%,約爲6100億港元。
所以,有些公司會離開,但全部撤離的極端情況不會發生,其中一部分也可能會回來。
資料圖:6月30日中午,安裝工人正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門口懸挂“賀建黨百年 慶香港回歸”的橫幅。當天也是《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一周年的日子。中新社記者 張炜 攝
中新社記者: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已一年有余,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因此發生變化?
夏春:香港國安法對金融行業幾乎沒有影響,因爲金融非常需要安定的環境。那些公開宣稱要離開香港的機構,有一些是在港經營不順,有一些是因爲其投資策略不適應香港公司環境,還有一些是公司管理層內部有不同意見,但被媒體誇大了。
數據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國安法之後更加穩固。一方面因爲香港更加穩定,有利于資金需求者與資金供應者聚焦于投資本身,對未來預期更清晰更樂觀。另一方面因爲目前香港的利率條件好于國際市場,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投資機會也好于其他主要經濟體。
盡管近期市場受到反壟斷與嚴監管的影響,但類似政策風險在2015年和2018年也出現過,過去五六年絕大部分時間外資還在積極買入中國股債。
過去看衰香港、看衰中國內地的聲音就很多,說中國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或“高壓鍋”,隨時會爆炸。這些聲音如今被證實是錯誤的。
當然,香港的發力空間也非常大。香港的優勢,首先是其IPO募資能力,第二是香港股債市場、證券業務、資管業務、保險業務規模都很大。另外,香港金融還有很多發展新空間,例如綠色債券、人民幣融資與交易、“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有限合夥基金、財富管理業務等,香港特區政府最近也在連續出台推動政策。這些都爲香港金融繁榮帶來空間。
此外,未來三到五年內,香港一些重要基建項目如啓德發展區,西九龍文化區,連接新界、九龍和港島的地鐵、公路、橋梁、隧道都將陸續完工。基建完善將使港人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優勢進一步放大,不斷吸引高端人才流入,進而爲香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強力支撐。
未來只要勇于改革,把握好前進方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發展爲先、民生爲本、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等新理念,香港未來20年的GDP年增長速度仍有望達到3%至4%。(完)
專家簡介:
夏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工會聯合會金融委員會顧問,主要研究宏觀經濟、資産管理、投資策略、對沖基金等,現爲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國最大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在港生活、教學及做經濟研究超過13年,當前就職機構在美上市且在中國擁有龐大分支,因此深谙美國與中國內地、香港經濟發展的關聯,因其所作《我爲什麽看好香港的發展前景》一文爆紅網絡,在境內外資本圈引起較大反響。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