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將111:羅舜初
作者:相忘于江湖
司令員韓先楚要奇襲威遠堡,政委羅舜初有沒有”否決權”?
一些軍迷認爲:羅舜初比韓先楚權力大一點,因爲在戰爭年代,政委按規定有最終決定權。事實上,政委的最終決定權不是一成不變的,韓先楚奇襲威遠堡發生在1947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期間。而我軍政委制度源于蘇聯紅軍,紅軍、抗日、解放時期有所不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對政委的最後決定權有所調整和規範,在軍事指揮和戰鬥中,政委不能簡單地行使”最後決定權”。也就是說,羅舜初雖然同是部隊的主官,但和韓先楚一樣,屬于集體領導班子中的一員,並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一票否決權”。
開國中將羅舜初
一、紅軍時期開始的政委制
毫無疑問,紅軍時期的政委行使的最後決定權,是權力最大的一個時期。
1930年,紅軍總部規定:政委與同級軍事主官發生爭執時,政委有最後否決權。但也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報告上一級。當然,軍事主官也有權利向上級申訴,按照上級裁決執行。
1933年11月,對上述規定做了詳細說明。政委的最後決定權事件,最有名的是在長征時期,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對四渡赤水走彎路不滿,希望朱、毛首長”下課”,由彭總來指揮紅軍,這一意見被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直接否決,林彪只能以個人身份表達意見。
1937年8月,陝北紅軍改編爲八路軍,政委取消,政訓部主任代之。
部隊沒有了政委,問題很快暴露。主席根據黃克誠的建議,果斷恢複了政委制度。1938年12月,八路軍規定:軍事主官負責軍事和作戰,但如果路線錯誤或拒不執行上級命令,政委有權否決同時上報。
在我軍,軍政主官本無明確的界限,經常互換崗位,政委同樣骁勇善戰,湧現于一大批”趙剛”。當然,也有一些政委因出身、專業和經曆較爲特殊,打仗不是其長項。這和軍事主官中也有一些指揮能力不強的幹部一樣,是十個指頭有長短的現象,不足爲奇。
1941年1月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9000多人,從接到北撤命令到遭遇顧祝同、上官雲湘的伏擊,整整耽誤了2個多月。軍長葉挺的很多決定,多被副軍長(實際履行政委職權)的項英否決。
在新四軍軍部被敵軍8萬人合圍,部隊突圍無望後,葉挺在給延安的電報中做了自我檢討,但也指出了政委制度的短板:挺應負全責,實因處事失彼,指揮失當所致。但政委制之缺點實亦一因。
項英、周副主席、葉挺
二、”雪村戰鬥”主席痛下決心
政委最後決定權,一直持續到了1942年冀中”五一大掃蕩”。
這一年,岡村甯次對冀中根據地突然襲擊和”鐵壁合圍”,造成我根據地急劇萎縮,主力部隊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損失最大的是冀中八分區,因爲政委王遠音動用”最終決定權”,否決了司令員常德善及早跳出包圍圈的正確主張,導致雙雙犧牲。
常德善是山東峄縣(今江蘇邳州)人,曾任賀老總警衛員。而王遠音是山西五台人,一二九運動骨幹,優秀的知識分子幹部。此次戰鬥損失巨大,十幾位幹部犧牲,冀中八分區淪爲敵占區。
這就是著名的”雪村戰鬥”,呂正操回憶:主席得知後非常震驚,1942年9月1日,延安致電八路軍各大戰略區,戰爭中軍事行動由軍事主官決策,其他問題政委決策,出現爭執報上級裁決。
這是我軍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對趙剛說的話:打仗的事我說了算,生活的事你說了算。當然,李雲龍的話是錯誤的,政委要管方向、管幹部、管建設、管作風,也管作戰,管的豈止是生活?
冀中五一反掃蕩示意
三、山東根據地抗戰六年
羅舜初是福建上杭人,家貧如洗,7歲時二伯父供他時斷時續進了5次學校,最後辍學回家。14歲時,到南洋新加坡做生意的三伯父羅炳恒回到家鄉,要帶他去新加坡讀書。
可是,接受革命思想的羅舜初拒絕了這個機會,15歲就加入了遊擊隊。
羅舜初17歲參加紅軍,紅軍時期一直在機關工作,紅一司令部參謀、紅四司令部二局科長等等。據說二局局長曾希聖對羅舜初的記憶力非常歎服,一度想要收他爲徒。
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期間,羅舜初和許世友在一個班,畢業後許世友調任386旅副旅長,羅舜初出任總部作戰科科長。兩個人再次並肩戰鬥,是在一年以後的山東抗日根據地。
1939年6月,羅舜初作爲八路軍第1縱隊參謀處長,隨徐向前、朱瑞等人挺進山東。10月,第一縱隊與山東縱隊合並,羅舜初參與了3期整軍,爲八路軍正規化做出了努力。
1943年到1945年,是抗日根據地最困難時期,羅舜初任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1945年9月,羅榮桓率山東主力6萬多人挺進東北,其中羅舜初魯中主力部隊9000多人。到達南滿(遼東)軍區後,羅舜初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軍區司令員起初是蕭華,後來是蕭勁光。
在韓先楚之前,3縱司令員是從冀熱遼到東北的”先鋒”曾克林。
南滿3縱是一支山東老八路,而羅舜初又是這支部隊的老領導,但是在曾克林、羅舜初麾下打得並不算出彩。1947年4月,4縱副司令員韓先楚在紅石砬子殲敵89師主力,敵師長萬宅仁化裝潛逃。秋季攻勢,林總就把更能打的韓先楚替換了曾克林。
1947年,羅舜初與胡靜
四、韓先楚和羅舜初見面就爭議
奇襲威遠堡,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一個標志性戰役。
1947年9月,韓先楚剛從4縱副司令員調任3縱司令員,初次見面,就與政委羅舜初在戰術上發生了激烈爭執,而爭執的焦點,就是如何殲滅威遠堡至西豐間的53軍116師。
韓先楚是湖北紅安人,16歲參加紅軍,出身于鄂豫皖的徐海東、吳煥先紅25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東征時任78師副師長、西征時任78師師長。抗戰時期,韓先楚是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689團團長,在林彪、徐海東、劉伯承麾下表現不俗。
真正讓韓先楚脫穎而出的還是解放戰爭,奇襲的威遠堡是成名之作。
在3縱搭檔之前,羅舜初在軍區一直是韓先楚的上級。
電視劇《大決戰》有韓先楚與羅舜初的不少鏡頭:司令員韓先楚上任伊始,不便發表看法。但是當政委羅舜初拿出作戰方案,身爲軍事主官的韓先楚就不能不有所表示了。
羅舜初的計劃,由于敵53軍3個師互爲犄角不便分割包圍,3縱先集中兵力殲滅外圍,然後向縱深發展。韓先楚聽了,站在地圖前沉思良久,他的目光盯在威遠堡。
但是韓先楚就是韓先楚,發表看法之前,回去先作爲了深入調研。
威遠堡只有一個營,可以”圍點打援”各個擊破。韓先楚命偵察科長鄭需凡到威遠堡實地走一下,郜家店南山敵軍有一個連,在那打槍看看威遠堡能不能聽到。一番實驗後,韓先楚有底了。
《大決戰》中的羅舜初
五、老革命羅舜初甘當綠葉
第二天,羅舜初主持會議,講了打擊西豐之敵的作戰計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但是,這個穩妥的方案被韓先楚否決了,理由有三:西豐之敵只有2個營,但縣城工事堅固攻堅戰傷亡不會小;林總要求吃掉116師,作戰方案目標明確;奔襲威遠堡直搗116師師部,才能出其不意。
韓先楚大膽而冒險的奇襲威遠堡方案一經提出,就遭到政委羅舜初的強烈反對。3縱是政委羅舜初在山東錘煉出來的老部隊,所以韓先楚奇襲威遠堡的方案,只有8師副師長楊樹元贊成。
最後,韓先楚、羅舜初一致同意,將兩個方案同時上報,請野司決定。第二天下午,”林羅劉”的回電如期而至:”按先楚案實施戰鬥。”羅舜初很幹脆:”老韓,我們都聽你的了。”
在山東抗日根據地虎虎生威的羅舜初,到了東北戰場遇到更能打的韓先楚,通過幾次戰役徹底服了氣,從此甘當綠葉。羅舜初與韓先楚配合天衣無縫,打造出”旋風部隊”40軍。
1955年,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羅舜初被授予中將軍銜。
雖然軍銜沒有韓先楚高,但羅舜初長期協助總理工作,深得信賴。有關部門安排他的小兒子進清華大學,羅舜初很生氣,說自己兒子沒有入學資格,不能看老子的面子。
1981年2月,戰功赫赫、兩袖清風的羅舜初病逝,年僅67歲。
羅小明、胡靜、羅曉英(後)、羅炜彬(前)、羅舜初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