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花藝界,我們熟知很多花藝風格:美式花藝、德式花藝、法式花藝、韓式花藝、日式花藝……但是,唯獨沒有中式花藝。或者說,當提到中式花藝時,大多數人腦海中反應出來的還是中國傳統插花。那麽在中國消費最廣的商業花藝中,中式風格爲何沒有形成?
西式花藝本土化需要時間
“畢竟現在大家對西方花藝還沒琢磨透呢!”一位花校校長的話道出了個中緣由。
現代西式花藝形成數百年,傳入中國卻還不到三十年。從短期培訓班,到引進完整教學體系,這個轉變也才短短三年。在中國,西方商業花藝的學習和應用,到底處在什麽階段?客觀來說,應該是學習、模仿,而尚未達到創新層面。
我們可以對比同屬亞洲文化的日本和韓國,看看它們走過了怎樣的曆程。
把西方商業花藝引入日本的NFD花藝,已經被公認爲日式商業花藝。NFD體系曆經50多年發展,經過了漫長的吸收、消化過程,調整多次,逐漸在花型上變得小巧、精致,更注重細節,也以精巧的手工爲美。可以說,當你第一眼看到NFD的作品,你幾乎馬上就能判斷出來,這是日式花藝。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創會會長劉瑛介紹,據她觀察,NFD的本土化,是從三個方面進行的:在造型上,會在商業花中加入枝條;在色彩上,會加入日本人喜愛的顔色,比如紫色鐵線蓮;在花材上,會加入更具東方色彩的花卉,比如蘭花。“一開始也有違和感,視覺上並不舒服,但是這麽多年過來,越來越和諧,跟本土文化融合得越來越好。”
▲井上博登 作品
曾連續開設韓式花藝課程的深圳多彩花藝學院校長李喜鴿介紹,韓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學習西式花藝,赴歐美求學成爲熱潮。2015年世界杯花藝大賽韓國選手奪冠,又爲業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當時我在法國巴黎學習,韓國學生最多,一個班上能占到百分之八十。”然而作爲亞洲國家,法式花藝的豐富華美,並不完全符合韓國人審美,而在消費力上,花材量大的西式花藝也並不貼近民情。所以,減少花量,減少品種,加入東方靈動的線條以達到空間感,就成爲韓式花藝的特征。此外,由于客戶群針對年輕人,韓國花藝師的作品總是在配色、花材選擇和包裝上追求清新、清雅,也更注重將生活情趣的元素,加入到花藝設計中。
追究日本、韓國形成風格花藝的成因,起步較早,與西方花藝界溝通更頻繁,無疑是兩大主因。
▲韓式花束
東方花道與花藝互爲借鑒
盡管中國商業花藝起步晚,但是中國花藝並非沒有曆史和文化。相反,中國是東方插花的起源國,有著三千年的悠久曆史,文化土壤極其深厚。在花藝行業突飛猛進的同時,一個問題也浮出水面:我們是否永遠要追隨在西方花藝後面,做流行與文化的第二梯隊?
其實很多入行十年、二十年的花藝師,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東方自然風創始人倪志翔說,當他曆經兩次世界杯花藝大賽曆練,反過來重新發現了東方花藝之美。他發現,有很多資深花藝名師,都開始在西式作品中加入線條,而不再完全模仿西花的造型。
還有入行兩三年的年輕花藝師,已經開始探尋,當西式花藝閃耀我們的雙眼時,我們中國自己的花藝在哪裏?怎麽能夠融合發展,形成自己的品牌之路。
在這一點上,日式花道與花藝的關系,值得借鑒。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名譽會長、廣州小原流支部支部長楊玲介紹,日本的商業空間原本一直有日式花道布置,西式花藝則是後來進入。日本的花藝師基本都學過花道,他們的設計,或多或少會有東方花道的理念包含其中。那麽花道對花藝到底有何影響?楊玲一言以蔽之:花道能讓作品有靈魂,商業花藝不能有型而無魂。在小原流學習的花店業者則告訴《中國花卉報》記者,花藝能讓她走得快,而花道決定她能走多遠。
花藝中國風如何煉成?
探索西方商業花藝的本土化之路,還有哪些途徑呢?
首先,“東方爲體,西式爲用”,已被一些中國花藝名師所實踐。中國台灣花藝大師朱永安說:最近十年中,他在設計作品時是“意先行,技隨後”,有時甚至會忘掉技巧,但東方的哲思卻是一直保留的。“我喜歡以文化爲底蘊的創作,我希望年輕人別忘掉或排斥傳統文化,應該用新的創意,讓文化現代化,讓年輕人喜歡自己的文化,如此才能叫文創。我不敢說自己的作品是什麽風格,但沉穩內斂的東方精神,是我盡力追求的。”“從小念的書,地理、曆史、文化、藝術深植我心。作品有人文情感就容易和別人分享,進而將作品融入空間,又更能展現情感,這是另一種更大的商業模式!”
▲朱永安 作品
在去年舉辦的世界杯花藝大賽中國區總決賽上,深圳選手林子涵的東方韻味手捧花讓觀衆眼前一亮。她談到,模仿與原創在設計圈裏被討論很多,每位設計師都想原創,但似乎很難完全脫離模仿。其實我們所見、所聽的一切,都會成爲我們思想的源泉、靈感的來源,我們的設計會受此影響。形成獨特風格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突破固有的限制?如何使用正確的技法去完成作品?如何創造打動人心的、有靈性的作品?形成本民族風格非常重要,“越民族,越世界”!
▲林子涵 作品
隨著傳統文化的崛起,在現代商業花藝中,表達禅意風格或寫意風格,也依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去除繁瑣複雜,將中式元素簡約化,會貼近年輕人品位而又有深度。”李喜鴿認爲。世界杯花藝大賽十強選手姚偉認爲,東西方花藝在線條的運用上區別很大,歐式花藝以幾何線條爲主,而東方插花則是不規則的線條,更隨意,在線條的表現上,可以相互學習借鑒。
其次,摒棄浮躁,讓花藝回歸藝術與生活。中國台灣花藝名師吳尚洋說了一句很犀利的話,中國的花藝師不能“浮躁到連自我認同都不願意”。他希望年輕花藝師們,先把生活中用花裝點的認知明確。“我覺得花藝最終的目的是要回歸到生活面,你的生活面裏沒有花的應用,設計只會是‘空口說白話’。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生活過得優雅,然後去考慮人跟植物之間的關系,還有植物跟空間對應的關系,從文化根源和季節性切入。好比《一日一花》的作者,他就是每天看到花,摘一朵,然後擺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它的狀態,還有不同氣候時節的樣子。”“把西式的架構技巧完全忘掉、抛棄,然後自己進行重組,站在一個東方人的立場上去考慮現代化花藝這個問題。”這是國際新加坡花藝設計師協會花藝大賽冠軍潘磊的思考。花藝師兼跨界媒體人左顆顆認爲,喜歡中國插花的人,首先是喜歡中國的藝術。將商業花藝設計出藝術感,需要時間的積累,內涵的沉澱。
中國當代插花,處在一個認知自我、形成自我的階段,願每一位花藝師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