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即陌生又熟悉的名詞。之所以"熟悉",是因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這個詞在民衆中口耳相傳已近二十余年;"陌生"是因爲由于時代的變化,傳銷這個詞在民衆腦海中的意義,和它的內涵、傳銷的運作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偏差。新型傳銷改頭換面,不限制人身自由,也不強制,更沒有任何人身危險,完全只是控制人的思想,騙局手段高明,欺騙性更大,迷惑性也更強,使人難以防範。
正是因爲這種偏差,使得許許多多的家庭,在共同面對傳銷的時候選擇了和受害人針鋒相對,不理解、排斥、譏諷的偏頗態度。而家庭成員排斥、譏諷的做傳銷的人,也正是家族中第一個進入傳銷的受害人。
兩個朋友間對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可以造成"道不同,不相爲謀"的後果。一個人和整個家庭之間對一件事情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冷漠情感之牆,簡直堅不可摧。而且往往是在情感冷漠期,在傳銷中的他(她),對另一半說出了這樣的話:你做不做?不做,分!一刀兩斷!!
爲何他(她)會如此決絕?爲何他(她)會如此悲憤?爲何他(她)會如此無情、如此冷漠?
相信每個"另一半"在情感波瀾不平之時,多多少少在心中升起了這樣的念頭:明明是他(她)被傳銷的貪欲迷惑,明明是他(她)抛家而去,明明是他(她)是非不分,但是爲何?爲何他(她)如此不識好人心?
……而這情緒的積累,卻終會釀成更大的爆發,導致事態向更深的深淵滑去。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結局。
然而,這個結局的劇本早在他(她)和你爭執、早在他(她)踏進傳銷、早在他(她)還在社會中工作的是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社會伏筆——選擇大于努力——惰性聯想。
雖然有很多人是在傳銷體系內才看到這句話,然而,這句話是中國在轉型期中,因人心浮躁而發出的主流呼聲。爲什麽這麽說呢?如果周全的考慮一項事業,"選擇"的確是起步,然而選擇之後不努力經營,往往也會令事情敗落。從這個方面看,努力和選擇在命運的天平上,本應是持平的。而這句流傳甚廣的"選擇大于努力",爲何能引起衆多人的共鳴?
這是因爲"選擇大于努力",著重強調的是選擇,或者強調的是"機遇","機會",轉型期的中國,總是將乘勢而上的"成功人士"渲染成,抓住機遇一鳴驚人的"英雄"。這不禁令人産生"只要抓住一次機遇,便能安享半生富貴"的惰性聯想。當人將機遇渲染的無比光榮時,"成功人士"的汗水,"英雄"背上的血傷,便自動的被衆人無視了。于是,"選擇大于努力"的惰性聯想,在人們羨富的目光、嫉妒與羨慕的議論中,沁入當代每個苦于生計的人心中。
無論他(她)是否進入傳銷,無論你是否認爲他(她)利欲熏心,扪心自問,是不是你也認同"選擇大于努力"這種惰性思想?轉型期的中國有著"選擇大于努力"的社會伏筆,傳銷又是怎樣在這層伏筆上,再加砝碼的呢?
傳銷伎倆:
只有明白人才看得懂!
——只有我對,他人皆錯!(傳銷伏筆)
從踏進傳銷的那一刻起,爲了大肆宣揚"機遇",那些"抓不住這次機會"的人,自然成了"抓住機會的人"的參照物,既然抓住機會的人都是英雄,那麽抓不住機會的人就是傻子,就是廢物。
這便是"只有明白人才看的懂"這句話的潛台詞了;只有和我思想類似的人對,和我思想不同的他人,都是錯的。這不僅讓我想到鶴立雞群這個成語,當一群雞中站著一只鶴,被嘲笑的並非腿短不會飛雞,而是鶴。這只是因爲,在這個群體中雞是大多數。而雞在作爲多數派的同時,因嘲笑鶴而有了"共同的敵人","同仇敵忾"的情緒令他們更加團結,也更加封閉了。其實人類也是同樣。因而傳銷組織裏的人相互之間,怎麽看怎麽順眼。
在這種氣氛的浸潤之下,他(她)會有怎樣的改變呢?爲什麽做傳銷的他(她)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分手呢?當你推開了他(她)伸出的邀約之手,在他(她)的眼裏,你就是個異類!你就是個反派!你就是一個抓不住機會的人,一個和他(她)的偉大夢想背道而馳的人。這樣的人,有什麽可留戀的呢?讀到這兒,如果您還在抱怨他(她)離你而去,是社會的錯、是傳銷組織的錯、是他的錯。
那麽,基本上可以說,你們的關系無可挽回。抱怨、這個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自然在男女朋友、夫妻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流毒並非一天兩天。
在這裏再舉個看似不相關的例子吧;
曾經在網上和一個受詐騙的人聊天,這個受詐騙者並非誤入傳銷,而是受兄弟義氣所騙,在越南投資礦産合同條款不嚴密,投的錢被一卷而光。這位仁兄在一個心理咨詢群裏憤憤不已,話語之間非常的具有攻擊性,而且還有自盡傾向。
談論之後這位仁兄給我坦言到:最讓他想要幹脆一死了之的,還不是因爲被騙這個事!而是母親聽到自己被騙的反應。他的母親聽到他被騙之後,對著電話大吼:你這個敗家子,混賬,不要回來了,沒腦子被騙了活該!你還有臉活著?家裏的臉都讓你丟盡了……,這句話真的是他的母親發自肺腑的話語嗎?顯然不是。這明顯是母親的抱怨。但爲何他如此介意反應這麽強烈呢?他如今一窮二白,本身就已經是極度自責了,除了這些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和壓力之外,非常想要家庭溫暖的他卻被母親一語拒絕,並且是如此殘酷冷漠的訓罵和嘲諷……,冰冷的語言外加如此責罵,這等等的因素可能都會令他十分介意,但最令他傷痛的恐怕是……從小到大,母親都是這麽抱怨的。如果你和你的丈夫(妻子)在遇到傳銷這個陷阱之前,就已經相互抱怨許久。
如果你對你的孩子,在遇到傳銷這個陷阱之前,常常克制不住自己作爲一個大人的情緒,常常向他傾瀉情緒,指責他,抱怨他什麽都做不好。
如果你和你的男友(女友)交往之時,將自己對情人的完美夢想完全套在他(她)頭上,然而夢想不能實現,于是互相抱怨對方的種種不是。那麽,當他(她)進入傳銷的時候,他(她)會不由自主的感到,在傳銷這"行業"裏面,大家個個都是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理想、夢想、目標相同的集體裏,他(她)是多麽有存在感、成就感、價值感。之後他(她)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他(她)則會想到你曾經是如何抱怨,他(她)不敢面對抱怨、暴怒的你,那麽他(她)甯可流落天涯也不願意面對你。那麽,當他(她)在傳銷組織裏春風得意的時候,而你卻不支持,他(她)也就更有理由毫不猶豫的和你分手。當他(她)發現傳銷是一場騙局的時候,他(她)發現自己無法承受由來已久的抱怨,也會毫不猶豫的和你分手。或許你可以用你的借口"我抱怨是爲他擔心、責罵是爲他好"這樣的理由搪塞自己,但我敢打包票,你和他(她)一樣,都不喜歡抱怨,都夢想著自己的丈夫妻子、女友男友、家庭成員,永遠支持自己、溫馨的包容自己、永遠的理解和寬容自己。你們現在唯一不同的區別在于,就是他(她)陷入了傳銷深坑,而你沒有!但這並不代表你的道德、智商、情商、爲人、品行、比他(她)優越。
人心是微妙而脆弱的。抱怨更是一把鋒利的尖刀。
專業反傳銷老師梁星再次著重提醒;
家人進傳銷了,一定要更多的關心和理解,切記不可針鋒相對,更不可以極端的去責罵訓斥家裏人,你們的錯誤方式只會是把家人越推越遠,你們的抱怨和指責只會讓他更是難以回頭!
文章來源:創文作者,特此致謝!
編輯校對:梁星
轉載聲明:請遵守CC協議,注明文章來源。
免責聲明:本公衆平台采用的網絡素材如有侵權,請版主或素材持有人務必聯系我們協商並妥善處理!
總編輯:梁星
素材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