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緣》展現新加坡富豪家族故事
作爲世界地圖上的一顆“小紅點”, 獅城盡管面積不大,卻早已位列“發達國家”的行列。數據顯示,全球前1%的財富人群中,就有21.3萬人來自新加坡。相當于每26個人就有一個超級富豪。
落後小國如何搖身一變成爲全球富豪聚集地?今天遊學君就和大家一起揭秘新加坡的發展史,看看小小國家如何創造了現在的財富奇迹。
紅遍全球的超級流量
從籍籍無名到特色獅城
新加坡魚尾獅
Singapore Merlion
就像是自由女神像之于美國,埃菲爾鐵塔之于法國,說到新加坡,估計全球人腦海中都會第一時間浮現出乳白色魚尾獅端坐噴灑水流的形象。
某種程度上,魚尾獅Merlion已經是新加坡的象征。但這個已被提升至國家層次的圖騰有哪些深意呢?今天我們就談談魚尾獅背後的動人傳說。
魚尾獅的設計構思出自《馬來紀年》中,有關聖尼羅烏達瑪發現新加坡的傳說。11世紀時,這個海島原稱爲淡馬錫。
有一天,舊港王子聖尼羅烏達瑪乘船巡視,在這裏上岸時看到一只黑頭赤胸的異獸,隨從告訴他那是獅子Singa,于是他便把小島命名爲Singapura——獅子城。後演變爲Singapore,中文音譯爲新加坡。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魚尾獅形象,當時只是一個商業標志。1964年,範克裏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設計了魚尾獅。
獅子的形象自然是出于聖尼羅烏達瑪王子的故事,魚尾造型,浮泳于層層海浪間,既代表新加坡從漁港變成商港的特性,同時也象征著當年飄洋過海,南來謀生求存的祖祖輩輩們。
直到1966年,新加坡旅遊局把魚尾獅注冊爲它的商標,並于1971年委托著名雕塑家林浪新塑造。
造型趣味而極富創意的魚尾獅,全身潔白、雙眼含笑、毛發豐美、鱗片鮮活。白色水花日夜不停地從獅口噴灑而出,流向河水、奔向大海,營造了生機勃勃的氛圍。
1972年9月15日,時任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河口爲魚尾獅雕像的揭幕。他在致辭中表示,“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征”。2002年,魚尾獅搬遷,李光耀獻詞:“魚尾獅的搬遷,象征了現代新加坡不斷跟隨時代變遷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SINGAPORE MERLION
新加坡的魚尾獅有多少座?
魚尾獅由原來的7座變爲6座。兩座在濱海灣魚尾獅公園,一大一小,背靠背,最爲出名;第三座在花柏山頂;第四座在宏茂橋組屋區;
第五座在兀蘭組屋區;第六座在格蘭芝路 (Grange Road) 附近的旅遊局大樓前 (Tourism Court) 。原來的第七座位于聖淘沙,是最大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可以登入的魚尾獅,但因重新規劃開發已于2019年被拆除。
顔值、實力、資源都有的魚尾獅,就這樣C位出道了。從此,新加坡以魚尾獅成功打造出了國際形象,並隨著旅遊、教育等行業的發展逐漸擴大,提升至無所不在的各個領域和層面,被世人所知,拉動著內需和外需,年複一年吸引著全世界遊客的腳步。
從落後分裂到世界典範
劃時代的教育創舉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但早前新加坡華族、馬來族、印度族等混居,各民族宗教信仰、民族風俗、價值觀念等天差地別。獨立之前,新加坡還處在英國的高壓殖民統治中。
面對內憂外患,新加坡要獨立求發展,首要難題就是讓各民族和平共處。最需要的就是統一人民的語言。
雙語制度由此誕生。
英語是國際語言,汲取全球知識;母語是文化語言,傳承本土價值,相得益彰。
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
在形勢逼迫下,李光耀等認爲新加坡既然是作爲一個依靠國際貿易的國家,那就必須把英語作爲第一語言。因爲在他看來無論是華語還是馬來語還是其他語言,都不能夠團結不同種族的人民,只有英語作爲第一語言才能有“好日子”。
同時“學習母語,還附帶了解自己種族文化曆史,建立文化底蘊,能在人前信心滿滿,有了擡頭挺胸的底氣的作用”。
李光耀說:“我們的雙語政策,制定之初,就是一以英文爲謀生工具,二通過母語以保留傳統文化價值。”
在學校,這種理念就落實爲雙語教育政策。所有新加坡的學生除以英語爲主要教學語言外,第二語言成爲必修課,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
漢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起,同時被列爲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HISTORICAL REASONS
漢語成爲新加坡官方語言的曆史原因
時光回到公元1405年,鄭和率領龐大的明朝皇家船隊從南京出發,七下西洋,以“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當時的馬六甲扼東西交通的咽喉,商賈雲集,是東方貿易的商港,也是鄭和下西洋的必經之路。
航海圖《武備志·鄭和航海圖》中,清楚地記載著鄭和的艦隊經過新加坡開往馬六甲的行程,其中寫到“淡馬錫”,即新加坡的古名。當時陪同鄭和下西洋的通譯員則將新加坡記載爲“龍牙門”。新加坡拉柏多公園還重建了鄭和途徑的“龍牙門”以示紀念。
所以從明朝開始,就不斷有華人移民新加坡,逐漸演變成新加坡的第一大民族。漢語也成爲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
英語爲主,母語爲輔的新加坡雙語教育體制最終在曲折中得以確立。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雙語制度的各種改革和調整也是伴隨而行的,爲打造和平統一的社會環境、助力經濟騰飛起到了非常核心的作用。
在全球受教育程度國家的研究報告中,新加坡力壓歐美成爲第一;新加坡學生在各類國際學生評估屢屢奪冠,這些都與雙語教育密切相關。新加坡因此能僅用半個世紀,從獨立建國之初的風雨飄搖,到取得世人稱頌的偉大成就。
從資源進口到花園城市
價值萬億的綠色經濟
國土小,到處都是摩天大樓的新加坡,竟然是全球綠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綠色覆蓋率約700 平方公裏。意思是整個國家近一半都被綠植覆蓋。新加坡是怎麽做到的呢?
沒有條件搞新加坡除了數不清的公園和花園外,植物還生長在最意想不到的空間裏,比如直接用綠色植物直接取代混凝土牆面,有助于清新空氣,還賞心悅目,關鍵還可以贏得財富。
No.1
水資源課堂– 新生水廠 –
熱帶雨林氣候、世界重要通關口岸,很容易造成水資源豐富的假象。但新加坡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卻居世界倒數第二位。這是什麽原因呢?
新加坡實在是太小了,無論是淡水、降水、海水都完沒有辦法存儲。新加坡人口又高達570萬,經濟很發達,工業和生活需水量都極大。供需不平衡導致新加坡水資源十分匮乏。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談水資源獨立
都說水是生命之源,連喝水的自由都無法保障,日常用水都要鄰國馬來西亞進口,國家宛如被扼住了喉嚨。水資源的改善關乎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
新加坡也舉全國之力去完善整個水系統,終于在建國45周年之際,通過收集雨水、淡化海水以及廢水回收利用等措施,基本上有了自己的獨立水系統。2002年,新加坡正式宣布新生水NEWater技術研發成功。
2002年吳作棟總理第一個飲用了新生水
在新加坡唯一可以參觀的新生水展覽館,新東方營員就了解到了新加坡人面對水資源的無窮智慧。
小小的新生水廠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水資源利用的全新靈感和突破,這是從無到有的創舉,也是新加坡自強不息的見證。
No.2_另類外交官– 胡姬花 –
新加坡人把胡姬花(蘭花)視爲國花,寓意“卓越錦繡、萬代不朽”。新加坡注冊和培植的胡姬花品種高達2000多種,每年還會舉辦胡姬花展覽大會,吸引近百萬的全球觀光客。
同時胡姬花還出口到全球近40個地區,占據15%的全球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生産力。
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曾到過植物園
世界文化遺産國家胡姬園 National Orchid Garden,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善的英式熱帶花園。
裏面有200多種以各國政要、社會名流命名的胡姬花,如南非總統曼德拉、英國戴安娜王妃、美國第一夫人勞拉等。胡姬花俨然是官方認證的國際交流大使!
從貧窮落後到成爲世界金融中心,從滿目瘡痍到風景如畫,從資源短缺到“取之不盡”,新加坡僅用50多年就用創新實現了華麗逆襲,給世界帶來關于生態、教育、經濟等方方面面的啓示,讓我們了解到了美好背後的長久付出和辛勤努力。
利用假期宅在家的時間
讓我們自己的思想去遊曆全球
培養更多元、更深刻的世界觀
終將收獲意想不到的成長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