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古就是耕讀傳家之地。在廈門海滄,耕讀文化曆經數百年而長盛不衰。優良的家風,是真正的萬貫家財!爲了進一步弘揚耕讀文化、彰顯人文底色,海滄區融媒體中心、海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袂推出“萬貫家財”在海滄系列報道,全面展現海滄本土的優良家風家訓,固本浚源,激發廣大海滄人及海外僑親的家國情懷,更加熱愛海滄這片熱土。
近來
海滄區鼎美村即將整村搬遷的消息
牽動了海外胡氏華人的心
馬來西亞槟城胡氏宗親來信關心
在表達對家鄉建設發展支持的同時
他們也對“敦睦堂”的去留關心備至
一個村莊的搬遷
緣何在海外華人圈引發廣泛關注?
01
“挖系K嘎郎哩!”
走在鼎美村裏
但凡上了年紀的人
都會操著一口濃重的閩南話
告訴你自己的身份
鼎美坐落在
東孚東南方約五公裏
濱臨馬銮灣之畔
因村西南有文圃山
狀如倒置之鼎
俗稱鼎山
古村位于鼎山之尾
故名鼎尾
後雅化爲鼎美
閩南地區是如何出現
一個客家人的聚落呢?
村裏有個流傳700余年的傳說:
念八郎定居鍋尾
鼎美人先祖——永定下洋胡氏念八郎起初先在南坂湖落腳,以打鐵爲生。後因生計不如意,他便燒香拜拜,請土地公指點前程。當晚,土地公托夢,讓他改行養水鴨母,人隨鴨走。如果發現水鴨母一夜生兩個蛋,那個地方便是他的福地。
一天,念八郎趕鴨到了馬銮灣附近的海邊,突然雷雨交加,他便將鴨趕到鍋尾的一座破棚屋避雨。
第二天起來,奇迹發生了,每只水鴨母都生了兩個蛋。念八郎想起夢中土地公的囑咐,就在鍋尾定居下來。
“鍋”在閩南話中叫做“鼎”
尾與美諧音
後來鍋尾村更名爲今天的鼎美村
鼎美村胡氏家廟“敦睦堂”
就是在當年那座破棚屋
所在位置上建起來的
敦睦堂美輪美奂
蘊含了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僑台文化
史上素有“東南名祠”之稱
敦睦堂見證了鼎美數百年變遷
是胡氏後人的精神寄托
哪怕背井離鄉下南洋
也不忘老祖宗的囑托
馬來西亞槟城的胡氏先賢,因種種原因被迫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雖前途渺茫、生活艱辛,但仍不忘把祖先牌位帶到異國他鄉供奉。
——馬來西亞胡氏宗親胡銘添
02
其根縱遠亦中華
今年2月
在國內疫情防控最爲嚴峻之時
海外胡氏宗親、柬埔寨少將胡健安
向海滄捐贈了2萬個口罩
轟動全區
點擊鏈接回顧↓↓↓:
《祖籍海滄的柬埔寨少將,捐來2萬個口罩!還有……》
之後,胡健安更發來視頻
爲父老鄉親加油打氣
作爲柬埔寨唯一的鼎美胡氏宗親家族
胡健安從小就在長輩的教導下
接受正統的中華文化教育
不僅練就熟練的中文
逢年過節還要祭祖
雖然我生長在柬埔寨,但我從沒有忘記我的根在海滄鼎美。我對海滄很有感情,時常關注家鄉變化,幾乎每年都回去!
在胡健安看來
胡氏宗親所以在海外群賢輩出
與客家人敢闖敢拼、
敦親睦鄰的傳統分不開
在馬來西亞槟城,鼎美胡氏不僅成立了鼎美敦睦堂,還與永定下洋的胡氏宗親聯合創立了“帝君胡公司”;在新加坡、緬甸,鼎美胡氏也留下了足迹。
近現代以來,胡氏後代子孫海外創業頗有成就,他們始終牢記祖宗之功績,弘揚其精神。
根連鼎美的著名華僑胡文虎。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
回鄉創辦近代農産品加工的胡五宏及其子胡友義,都是鼎美胡氏的宗親。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的打造者胡友義
03
每一塊匾就是一個故事
祖先留下的壁畫、牌匾都在教育後人,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根,做一個與人爲善、勇于拼搏的人。不管在哪裏,有客家人就有家。
——敦睦堂秘書長胡子義
作爲海內外胡氏宗親的精神家園
敦睦堂梁上挂著大大小小數十塊牌匾
每塊牌匾背後都有一個耕讀傳家的故事
百代瞻依
明代文人何喬遠,當年曾經到過鼎美,由于看到鼎美人在尊宗敬祖上保留了遠古的遺風,所以欣然命筆。
忠勇
明嘉靖戊午年間,倭寇入侵東南沿海。胡文峰爲保家安民,散盡家財,組織村民鄉勇抵抗,屢次擊退倭寇入侵,但終因實力懸殊被俘。胡文峰甯死不屈,最後被殘忍殺害。事後,朝廷派監察禦史樊獻科爲胡文峰頒發了“忠勇”的牌匾。
在“島外大發展”的號角下
鼎美人積極投身馬銮灣開發建設
搬離村居住進樓房
無論敦睦堂是原址保留還是異地重建
他們說只要敦睦堂在
家風家訓都會世代弘揚下去
子弟以讀書明理爲上。爲父兄者必師從德者,慎擇益友,俾得朝夕漸摩,學問有所成就。光前裕後之圖,計莫逾此。
胡氏家訓
曆史上,鼎美有古渡口,商賈雲集,華僑衆多,在村中古街存有槍樓一座,以防土匪。鼎美在曆史上寫下一頁風華,後因馬銮灣圍墾,鼎美海上交通區位優勢盡失,漸漸淡出人們視線。村中古碼頭邊上有海滄最大關帝廟。村中曾由華僑資助辦育嬰堂,對孩童實行中華傳統文化和外文教育。鼎美村的村民大多爲客家人後裔,但現在村中已無人可以講客家話了。
文案/編輯:方銳
圖片:陳亞沙
資料:鼎美村
校對: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