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的公園,總有三三兩兩個人。一襲白衣,屏息定氣,擡手推移間,如入無人之境。
很難講清,中國人對太極是一種怎樣的情感。但對于一個人而言,這情感是複雜的。
退休那年,她轉身投入到混元太極的工作中。家族傳承這四個字,似乎是從出生的那一刻便刻在了她的命裏。
她就是混元太極傳承人:馮秀芳老師。
馮秀芳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現任國際混元太極聯合會理事長、北京混元太極武術發展中心主任、北京志強武館負責人、北京陳氏太極研究會榮譽會長、香港混元太極拳社榮譽會長、澳大利亞太極健康協會榮譽會長等職務。
PART 1 一代宗師和女兒的故事
提起馮老師的父親馮志強老先生,在太極圈應該無人不知。
一代宗師馮志強老先生
馮老先生出身武術世家,曾祖武舉。八歲開始習武,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于一身,融內外兩功于一體,武功在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後創立混元太極。從1981年起,先後訪問過美國、墨西哥、新加坡、日本等四十多個國家。
一代宗師身上自然是有無數獎項和光環,但透過這些,我們還是試圖還原馮老先生作爲普通人的一面,比如:女兒眼裏的父親。
馮秀芳老師從小好動,小時候常常喜歡看著父親打太極,那個時候的她談不上練,就是照貓畫虎跟著玩兒。
在小姑娘的眼裏,父親高大的身影,舉手投足裏的英氣,都讓她自豪。假如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帥氣。
日子見長,小女孩慢慢到了價值觀、認知形成的階段,父親和身邊人的故事,她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原來,馮老先生有一個徒弟,是一名海軍軍官,沒事就喜歡和別人推手挑戰。有一天,他又跟人較量,一不留神又把人給弄的摔倒在地上,結果對方就不幹了:“你師傅還要讓我三分呢,你太過分了…”
業界都知道,馮老先生是打出來的。但武場上卻從不傷人,點到爲止。當對手處于失重或即將摔倒的時候,他還會停下來伸手拉一把對方。
馮老先生總說:技擊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分寸,這個就是武德。
亂世習武,是要打出貧弱年代裏的中國骨氣。太平盛世裏,太極已經演變成一種國風文化,習武之人的格局不在輸贏之間。
也正因爲這樣,馮老先生在圈裏頗有威望:俠肝義膽、大家風範。2012年,馮老先生離世,人們無不惋惜:一個時代終結了。
其實,馮老先生也有兩面。一面是太極泰鬥,另一面則是愛女心切的老父親,甚至還是個有點“緊張過度”的父親。
馮老師五十多歲的時候,有段時間,每次從父母家出來,老先生總要跟著送下樓。女兒打車,父親手裏永遠拿個本兒,記人家車號。
女兒說:您幹嘛呀,讓人家司機看見多不好。父親不以爲然地說:就是想讓他看見啊~潛台詞就是:你別動什麽壞心思,我可記著你車號呢~
馮老師忍不住說:你女兒又不是妙齡少女了,一看也不是什麽有錢人,您沒必要這樣。父親則很堅定:小心,小心,小心駛得萬年船。
時過境遷,父女間點點滴滴的故事,依然是熱烘烘的。
馮老師臉上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是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思念。傳承二字,已經流淌在她的身上。
PART 2 我和太極之間的曲線故事
雖然身爲大師長女,但馮老師的太極道路卻不是一條從小到大的直線,而是一個弧。
十幾歲的時候,她被前來挑選學生的舞蹈老師一眼相中,後來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學習,並最終留校任教,成爲中國舞專業的教授。
還在學生時期,她就開始觸類旁通,從中國舞到太極、戲曲、武術….畢竟,中國藝術骨子裏都有著師出同源的根兒。
比如:太極講究的是【以腰爲軸】,身未動腰先行,從而帶動肩、臂、膝、踝等等;而在中國舞裏也有一個類似的動作叫【雲間轉腰】。
說著,馮老師不自覺地展示起來,一開一合一出,幾乎是一樣的。
一方面在中國藝術裏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也從東西方文化對比的差異裏摸透本質。
站在舞蹈的層面,馮老師看到的是兩種文化體系內底層邏輯的差異。
比如:芭蕾舞講究的是體態開、繃、直,提腰拔背。而中國舞的體態裏,暗合的是經絡的走向,他是一個舒展的弧形,比如:含胸蓄背、下颚微含等等。
這種橫向縱向的比較,反過來也讓馮老師對太極的認知更透徹、更鮮明。
馮老師說:練太極不是體操,不是舞蹈,雖然體態章法有相似,但相比舞蹈的外在表達,太極更注重內在韻律。
這種韻律,是陰和陽,虛和實的關系變換,他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馮老先生說的:太極不是玄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天地人和的關系。
聊到這裏,馮老師爲我們講起練太極的好處。
練的久了,身體上的改變,情緒上的改變,性格上的改變,都是看得見的。
曾經,在馮老先生受邀的清華大學高端養生班上,有這麽一個學生。
因爲事業上遇到很大的困難,整個人都陷在焦慮裏,白天眉頭緊鎖,晚上睡眠不好。身上也好像自帶引爆按鈕,一觸即發。
在養生班耐著性子練了一段時間,他說,每次練太極的時候,好像慢慢進入另一個自我,離開焦慮區,煩心事也被屏蔽。
一段時間下來,他的自我調節也從身體轉變成思維方式。
比如:一個事情有沒有更柔和,更圓潤的處理方式?這時的他不再執拗于階段性結果,而是順水推舟,等待時機。
所謂事隨心轉,當他平複了自己,事情也漸漸有了轉機。也是因爲這樣,他對馮老先生非常推崇。
除了當代人的焦慮症,馮老師也聊到中老年的更年期——練太極還能幫助很多人平穩的度過更年期。
原來大家開玩笑總說“別惹我啊,更年期了”。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通過太極這種運動方式,調心、調情、調志、調氣。
如今,年近70的馮老師不僅奔走在混元太極推廣的路上,每周還親自代課。而第三代——馮老師的兒子留學歸來也投入了對混元太極的傳承、普及中。
馮老師和兒子高老師
這麽多年,馮老師說,有時候也會覺得有些累,但父親一生的心血對她更是一種鞭策。
她始終記著父親的話:
太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不是哪一家的私産。
天下太極是一家,各派太極拳的名稱不同,一是說明各派練法經驗和風格特點不同,二是爲了紀念創立本派的老師。
我們取名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除了說明太極拳運動和天地萬物運動一樣都是混合的圓形運動,也是爲了紀念陳胡兩位老師,爲了更好的繼承,更好的發展。
傳承,是件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微妙的事兒。一代一代,是情感、認知、習慣,複雜交織在一起的接續。
原來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使命,就是怎麽使用你這條命,使用上帝給你這一生的時間。
馮老師和太極之間,一直在交互、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