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在談論到傳統武術能不能打、尤其是談論到傳統武術中的太極拳能不能打的問題上,往往會挖出上世紀吳式太極掌門宗師吳公儀與白鶴拳弟子陳克夫的那一場擂台比武的錄像來說事。
吳公儀與陳克夫的那一場擂台比武是上世紀武術界影響力最大的一場賽事了。
那一場比武,不但萬民空巷,而通過電視傳播,更是牢牢吸引住了海內外觀衆的眼光,牽動了全球武術界人士的心。
金庸、梁羽生等人躬逢其盛,從這場比賽裏找到了靈感,不期然地掀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興起狂瀾。
但是,由于比武場面與武打電影裏所呈現出來的差別太大,廣大觀衆大失所望,交口抱怨說這場比賽難看至極,情形如同兩個小混混在街頭鬥毆。
的確,武打影視裏面的高手過程,那是拳來腳往、竄高伏低、飛來飛去的,你騰挪,我閃打,你來一個淩空連環雙飛腿,我來一個向後翻騰三周半……
但吳公儀和陳克夫的比武,根本就是劈頭蓋臉一頓亂打。有部分媒體因此稱:兩位武術家在比武中的打法風格絲毫沒有其本門味道。
這場比賽有錄像存世,一代又一代人看了這場比賽,紛紛狂吐槽,說這兩位武術家都是沽名釣譽、盜名欺世之徒。
長此以往,吳公儀與陳克夫的實力遭到了極大的低估。
尤其是吳公儀,因爲他的來頭實在太大了。
只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衆受影視作品影響太深,對武術的誤解太深了。
其實,只要摒棄掉影視作品的影響,冷靜、細心地來觀察武術界,乃至搏擊界、格鬥界,不難發現,不管是練什麽功夫的人,真和人拼起命來,都會是沒頭沒腦上一通亂拳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王八拳”。
老覃曾在電視新聞裏看過一則發生在2018年12月23日的真事,即一個“少林俗家弟子”和一個“跆拳道冠軍”在加油站因加油先後問題大打出手,之後,雙方都邀到了自己的師兄弟,在醫院內上演全武行,“少林弟子”大戰“跆拳道”,參與者有十幾個人,彼此使出來的都是“王八拳”—— “少林弟子”的出拳沒有什麽招式,“跆拳道”基本不出腿,打到後來,雙方都抄了家夥。
同樣,2018年5月29日,河北廊坊一個大排檔發生了一起群毆事件,對毆雙方分別是“跆拳道黑帶”和“散打黑帶”,但都沒有習武者的風範,彼此都是掄起啤酒瓶、凳子沒頭沒腦一通亂砸。
還有,網上曾流出練泰拳的雷某挑戰練詠春的關某的視頻,如果沒有特別指出,根本就看不出哪個是練泰拳的,哪個是練詠春的,他們掄的都是我們熟悉的“王八拳”。
如果說這還說明不了什麽問題,再來說一件發生在2019年5月3日的俄羅斯摔跤比賽,一開始,比賽雙方在裁判的注視下中規中矩地比賽,後因某個動作,彼此都動了火氣,雙雙放棄了練習多年的摔跤技法,互揮老拳相毆,場面一如市井之徒搏鬥。
甚至,在2018年6月9日的一場美國拳擊比賽中,兩個拳擊運動員你來我往,比賽正酣,因爲一句垃圾話,畫風大變,都不按比賽規則出拳了,在賽場上打起了私架,標准的拳擊打法演變成了“王八拳”。
……
老覃在這裏說一句,世界重量級拳王泰森在《葉問3》裏出演了一個黑社會老大的角色,觀衆看了他和甄子丹的那場打鬥,無不大呼“精彩”、“真實”。
要老覃說,“精彩”是精彩,“真實”絕對算不上。
如果這是真打,甄子丹哪會有那樣活蹦亂跳的機會?估計挨上一拳就躺下了。
但話又說回來,拳迷應該對泰森與霍爾菲爾德的那一場比賽有所了解——那也是因爲一句垃圾話,泰森被激怒,不講武德,在拳頭討不到便宜的情況下,他竟然用起了嘴——用嘴把老霍的耳朵咬扯了下來。
所以,實戰和影視作品的演繹、甚至和在有裁判、有規則的情況下比賽不是一回事兒,如果雙方實力相當,那麽雙方在實戰過程中,必定會用最本能、最原始、最有效的攻擊方式去攻擊對方,沒有預演,沒有排練,不會追求觀賞性——打出的就是人人均會的“王八拳”。
既然“王八拳”是最本能、最原始、最有效的攻擊方式,並且人人都會,估計有人會問了,那還去練武術、練格鬥術幹嘛?
事實上,通過練習武術、練格鬥術,人的膽魄、力量、速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手、腳、眼、耳身體各部位的反應性和協調性,以及身體平衡性的控制,都會大大加強。
所以說,“王八拳”人人會,但練家子打出來的和普通人打出來的會存在著巨大差距。這就是練家子可以輕松輾壓普通人的原因——不過,由于練家子和普通人在格鬥技能上的巨大差距,即練家子在對戰普通人時,可以不用“王八拳”,而專挑一些好看的、富于觀賞性的打法來擺拍。
一句話,吳公儀與陳克夫的比武,在武術界內行人的眼裏,是一場真正的高手對話,其裏面的含金量非常高:雙方的出拳都非常淩厲,步伐和身法都有講究。
正因如此,這場比武結束後,吳公儀和陳克夫都收到了巨大的聲譽。
原本,這場比武的緣起于來自于吳公儀和陳克夫的意氣之爭。
話說,河北的吳公儀到香港授拳,因爲在公開場合自誇了一句“吳某從北方走到南方,未逢敵手”,惹起了在香港和澳門開館授徒的白鶴派名師陳克夫的不快。
這陳克夫是廣東台山鬥山六村人,少年時苦練西洋拳、洪拳及日本柔道,後來拜師在白鶴拳名宿吳肇宗、邝本夫門下,成爲了一名白鶴拳高手,與邝本夫、陸智夫並稱爲“白鶴三夫”。
1954年這年,陳克夫35歲,正值人生盛年,而吳公儀已年過半百,度過了人生52個春秋。
陳克夫不滿吳公儀的話,在報刊上公開回應:“吳某由北至南未逢敵手,我陳某由南至北也未逢對手,要不要試試?”
吳公儀因此在報刊上和他發起了曠日持久的隔空論戰。
論戰不是習武人的專長,要爭高下,還是拳腳上見真章。
這樣,一場轟動了半個世紀的擂台比武開始了。
觀戰者多爲武林及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如楊澄甫座下四大弟子之一董英傑,鷹爪門宗師陳子正的高足劉法孟,西洋拳高手李劍琴與名伶馬師曾、紅線女,大富商何賢等等。
電影制片家吳九主動架設起了三台攝像機,力求從不同角度全方位記錄下這場“世紀大戰”。
在比武過程中,35歲的陳克夫雖然被52歲的吳公儀打出了鼻血,但比武結束後,他的事業輝煌,拳館得到了飛速發展,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意大利,甚至以色列,都開設了分館。
吳公儀的吳氏太極拳更是在東南亞和海外各國風行一時。
他的長子吳大揆在香港彌敦道開設了九龍鑒泉太極拳分社。
他的次子吳大齊、侄兒吳大新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馬尼拉等地設立分社。
而他開設在香港的鑒泉太極拳總社發展太快,不得不另外購買了九龍佐敦道保文大廈頂樓爲總社新址,改原于香港駱克道的總社改稱香港分社。
對了,吳公儀的拳社爲什麽叫“鑒泉太極拳社”呢?
之前老覃曾在《楊露禅:並未到陳家溝偷拳,徒孫曾打敗俄國力士,曾孫爲武林名宿》一文裏介紹過,吳公儀的爺爺吳全佑曾隨楊露禅、楊班侯父子學習太極拳,成爲了一代太極名師。
吳公儀的父親吳鑒泉繼承了吳全佑的太極拳,並推陳出新,開創出了“吳式太極拳”。
根據《吳式太極曆代宗師傳略》記載,吳公儀和他的父親吳鑒泉都有過擊敗過外國大力士的經曆:吳鑒泉在1915年擊敗了一個名叫威廉的美國大力士;吳公儀則在1933年擊敗過俄國大力士朱某(音譯)。
吳公儀以52歲的高齡在擂台上力壓35歲的陳克夫,又在年輕時有過擊敗俄國大力士的壯舉,不用說,他絕對是一位實戰型的武術名家,止不過被後人低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