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述評:人間正道是滄桑——習近平倡導的安全觀爲破解世界和平赤字貢獻中國方案和智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放眼全球,歐洲大陸重燃戰火,烏克蘭危機牽動世界,大國關系面臨挑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人類社會亟待通往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世界的清晰路標。
越是風雲變幻、明晦難定的時代,越彰顯偉大思想撥雲見日的力量。面對全球和平赤字不斷擴大,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更加閃耀真理光芒,彰顯時代價值,爲各方共同推動曆史車輪向著正確軌道前行提供寶貴指引。
爲破解和平赤字貢獻中國智慧
烏克蘭危機爆發引發全球關注。對這一全球熱點問題該怎麽看?世界又該怎麽辦?從2月25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到3月8日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視頻峰會,再到3月18日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問題關鍵所在——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秉持這一安全觀,解決烏克蘭危機要“摒棄冷戰思維,重視和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要“通過談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要“考慮全球穩定和幾十億人民的生産生活”,要“拿出政治勇氣,爲和平創造空間,爲政治解決留有余地”。
客觀公正、冷靜理性,這就是中國態度!勸和促談,心念蒼生,這就是中國擔當!
平衡公允的中國立場在世界範圍內廣受認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柬埔寨首相洪森……多國領導人在和習近平主席通話時,一致對中方主張表示認可。英國政治評論員卡洛斯·馬丁內斯對新華社記者說,作爲負責任大國,中國在解決烏克蘭危機方面發揮的建設性作用“令人欽佩”。
時光回到2014年。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上海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爲促進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提出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此後,習近平主席在諸多國際場合多次倡導並不斷發展這一安全觀。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的演講、2019年中法全球治理論壇、2020年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2022年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
如蓬勃的朝陽,照亮天空;又如和煦的春風,送暖人間。
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安全觀爲世界指引一條通往持久和平的康莊大道。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說,中國提出的安全觀對保持地區長遠穩定“非常有利”。多國人士不約而同表示,這一理念爲破解國際關系中廣泛存在的“安全困境”提供了嶄新思路。
它啓迪世界,一個巴掌拍不響,解鈴還須系鈴人。“安全應該是普遍的”,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安全應該是平等的”,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地區安全的責任;“安全應該是包容的”,應該把地區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轉化爲促進地區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動力……
它啓迪世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地區安全問題,又要統籌謀劃如何應對各類潛在的安全威脅,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它啓迪世界,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要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動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爲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爲壑、損人利己。”
它啓迪世界,“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
烏茲別克斯坦新聞與大衆傳媒大學教授圖爾蘇納利·庫茲耶夫說,這是中國在安全領域爲世界貢獻的獨特智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埃及《今日埃及人報》董事長、國際問題資深專家阿蔔杜勒-莫內姆·賽義德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感慨:“這樣的安全觀是國際社會迫切需要的。”
這是3月27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拍攝的中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同聯合國難民署合作援助阿富汗的人道主義物資。
爲凝聚和平力量踐行中國擔當
戰火紛飛時,來自中國的兒童奶粉、棉被、睡袋等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一批批送到流離失所的烏克蘭民衆手中;凜冽寒冬中,阿富汗的難民收到中國援助的糧食、毯子、衣物、藥品……
作爲負責任大國,中國堅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人間正道,在全球範圍內積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樹立起大國典範。
守護和平的中國強音铿锵有力。在闡釋中國將如何與其他國家相處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將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拓展同各國友好合作,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在闡明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心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麽程度,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不搞軍備競賽”;在闡述中國踐行使命擔當時,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的聲音正氣浩然、擲地有聲!
履行國際責任的中國行動紮實堅定。從積極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到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再到積極參加國際維和行動,成爲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以實際行動爲維護世界和平注入強大動力。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說,中國在提高維和影響力和績效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的中國立場一以貫之。爲推動解決烏克蘭危機,積極勸和促談,呼籲“克服困難談下去,談出結果、談出和平”;對朝核問題,中國推動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自關切,聚焦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在伊核協議恢複履約談判關鍵階段,中國協調各方保持定力,凝聚共識……
在衛生、氣候、數字、反恐等多個非傳統安全領域,中國貢獻有目共睹。全力馳援多國抗疫,踐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迄今已向國際社會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並制定相關行動方案;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爲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制定貢獻中國方案;積極推進國際反恐合作,提出堅持標本兼治、反對“雙重標准”等原則。
在攜手謀發展、一起向未來的道路上,中國不僅經過自身不懈奮鬥,徹底擺脫絕對貧困,還積極參與國際減貧合作,中國的經驗、技術、資金助力多國民衆走上自強致富的道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出全球發展倡議,夢想成真的故事不斷激勵人心,互聯互通的紅利惠及千家萬戶;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爲世界經濟複蘇提供更多動力,通過助力發展夯實世界和平之基。
秉持正確義利觀、堅持親誠惠容理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人類實現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道路上镌刻下新路標,在動蕩變革的世界中點亮和平的希望之光。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蘿紮·奧通巴耶娃說,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包括安全觀在內的一系列倡議和主張“爲人類的未來描繪了方向”。
這是2015年10月1日,在南蘇丹朱巴臨時宿營地,中國維和官兵面對國旗莊嚴宣誓:堅決完成維和任務,爲國增光不辱使命。
爲共建美好未來開辟人間正道
世界事務紛繁複雜。曆史因素和現實狀況的交織、意識形態和實際利益的糾葛,常常導致安全問題棘手難解。個別大國爲了自身霸權私利,翻雲覆雨、興風作浪,讓本來就問題纏身的世界雪上加霜。
編織謊言肆意抹黑他國、制造“莫名恐懼”,執意打造“小院高牆”“平行體系”,熱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把經濟科技問題政治化……霸權勢力的種種行徑毒化國際關系氛圍,加劇沖突緊張,爲全球發展“挖坑”“埋雷”。
追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將全球化“武器化”,把小國當槍使,讓小國民衆承擔地緣對抗的代價和傷害,自身隔岸觀火,大發戰爭財……煽動分裂對抗、制造陣營對立的錯誤行徑,動搖世界和平根基。
“我們的生産和生活完全被摧毀了!”“美國和北約借人權和自由的名義行動,但它們所做的一切都在侵犯人權和自由”“美國霸權聲稱‘做善事’,實際上在剝削和掠奪”……敘利亞、阿富汗、古巴等世界多國人民發出的控訴與呐喊深刻表明,霸權邏輯不得人心!
時代呼喚新理念。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
事實證明,堅持遵循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通過在平等與尊重基礎上進行對話協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往往能一步步化解危機,解紛止爭。
在處理南海問題時,中國倡導並遵守以“平等相待、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爲主要內涵的“亞洲方式”,推進與其他相關國家一起落實《南海各方行爲宣言》,推動達成“南海行爲准則”框架,使南海局勢實現總體穩定。
對于中東問題,中方倡議設立海灣地區多邊對話平台,探索由中東地區國家以中東的方式解決矛盾和糾紛。中國在中東地區從不謀求任何私利,不劃分勢力範圍,不參與地緣爭奪,願同中東國家開展南南合作,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得到地區國家廣泛認可和贊賞。
上合組織、亞信等區域組織或機制不斷發展壯大,圍繞熱點問題管控、區域安全合作等加強政策協調,推動建立地區安全合作與對話機制,爲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注入更多動力,爲深化地區安全合作貢獻強大力量。
實踐表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科學、公正、有效、管用。幾內亞政治學會主席卡比耐·福法納說,這一安全觀必將有力促進國際和平穩定。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符合實現世界普遍、持久安全的內在深層邏輯,體現著天下一家、和衷共濟的人間正道,順應國際社會普遍的人心所向,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綻放愈加耀眼的光芒,爲保障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愈加強大的動力。
出品人:周宗敏
策劃:班玮、袁炳忠
監制:馮俊揚、薛穎
統籌:謝鵬、吳黎明、闫珺岩
記者:韓冰、鄭漢根
參與記者:唐霁、吳丹妮、鄭揚子、杜鵑、許鳳
編輯:吳黎明、韓梁、喬繼紅、謝彬彬、李蓉、董龍江、馬震、田宇
攝影:塞夫拉赫曼·薩菲、孫江超
視覺:喬繼紅、洋蔥畫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