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個人說互聯網電商摧毀了大半個中國的經濟,真是這樣嗎?
這篇文章說,電商等于是取消了各地的地域保護(就像各個國家的關稅),使得本地經濟缺乏保護,20%的電商消滅了80%的實體經濟。
以前的模式是産品生産出來後,在各地找代理,一級級的代理,然後有門店,一層層的價格加上去,最終消費者掏的錢養活了衆多代理和門店,促進了本地經濟和就業。
而電商平台則是砍掉了所有代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幹掉了無數做代理的小公司,也幹掉了商鋪門店這種普通百姓喜歡的最簡單投資最小的創業方式。
而且電商使得産品之間和品牌之間的競爭無比直接和透明,從而使經濟發達資源更集中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優勢加劇,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則大量的産品和品牌無法生存,實體經濟雪上加霜。
這個說法從這個角度看,的確很有道理,符合我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尤其是我這幾年比較關注的鄭州市場,真是非常慘淡,做啥都很難賺到錢。
不僅是線上幹掉了線下,就說線上,互聯網電商也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局面,互聯網平台本身就是必須大資金投入才能弄成,一般人做不成,而平台上賺錢的商家也占比很小,換句話說,現在做線上能賺錢的也是極少數。
這些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現在做生意的,錢都被占比很小的一部分互聯網平台和頭部品牌賺走了,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賺全國各地的錢,可不是摧毀了大半個中國?
那這個互聯網經濟,到底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是好是壞呢?我就想根據我了解掌握的東西,再綜合梳理梳理。
首先說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電商在幹掉各級代理公司和門店的同時,不僅使得廣大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價廉物美的産品,還催生了物流快遞外賣行業的大發展,形成了平台——廠家——倉儲——物流——快遞——消費者這樣一個在全世界獨領風騷遙遙領先的龐大體系。
消費者得到的可是實打實的好處,我相信只要不是做小公司小商鋪生意的人,都不會反對現在這種電商模式。
但我前幾年就預言的一個現象,現在也成爲了現實,那就是大量年輕的小夥們現在都只能去做快遞外賣,因爲別的適合他們的工作機會很少了。
所以就出現了高學曆人員做快遞員和競爭城管崗位的現象,大學畢業生考研熱,年輕人就業成了大問題,怎解?
其次,重要的是,說互聯網電商摧毀了大半個中國的經濟,摧毀的都是哪些呢?
紮心的結論來了:摧毀的都是相對不重要的,對國計民生影響較小的那些。
不是嗎?
農業會被摧毀嗎?顯然不會,正相反,電商的發展讓很多農民和縣鄉村直接可以在網上銷售他們的農作物,而且整個系統的強大可以調節農産品的銷售,減少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積壓浪費。
不僅是農業,所有有關百姓基本民生的産業都不會受影響,比如能源交通、公用事業、醫療教育、農産品加工的食品飲品等等,這些只會做得更好。
而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控制在國營政府手裏,要不現在公務員和國營體制內的崗位前所未有的吃香。
所以被摧毀的,基本都是過剩內卷的商業和低端制造業。
所以象鄭州這樣沒啥像樣産業的所謂大城市現在後續乏力,因爲這些年從全省各地進來鄭州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從事的是商業服務業,小公司小商鋪,既不是民生必需品,也不是能創造獨特價值可以跟發達地區競爭的産品。
所以這些經濟被摧毀並不奇怪,今後我們國家要做強,無論産品和服務都要達到更高層次,淘汰那些競爭力不行的産能和商業模式幾乎是必然。
當然隨之而來的問題,尤其是大批從農村來到城市處于工作年齡勞動人口面臨的失業難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否則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分流是一個辦法,但也很難,經濟發達地區並不缺這些層次的人,回到地市鄉鎮雖然吃穿不愁,但他們心有不甘,難以平衡。
所以這樣的地方,現在就考驗政府領導了,鄭州早先拿下富士康是一大成績,但人家合肥後來居上了,無論是京東方還是蔚來,前景都非常可期。
再追溯追溯,鄭州失去的大機會,從科技大到新加坡工業園,爲什麽總這樣?恐怕不僅僅是領導無能,還是跟國家整體戰略定位不無關系。
回到主題,第三,說互聯網電商摧毀大半個中國的經濟,從另一個角度看,格局和視野似乎都小了。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真正開始走到世界主流和前列的,其實也就在2013-2018這幾年。2018年之後,美國意識到不對了,開始打壓我們,然後就是疫情來了。
2013年的標志性節點是啥?我這回不說大的,就說小的,說我自己。
2013年年初,我第一次購買了智能手機,開始用微信,發了第一條朋友圈。
我的第一條朋友圈,街上隨便拍的
這是啥標志?這是無線互聯網普及的標志!
知道這件事的意義有多大嗎?
在智能手機和無線互聯網普及之前,我們上網主要是電腦,上網人群主要是在城市,而且只是一部分人,大多數人平時是不上網的。
而智能手機和無線互聯網普及之後,全國的網民大幅度增加,一躍成爲世界第一。
依托于這龐大的上網人數,互聯網平台迅速崛起,誕生數個巨無霸獨角獸,中國終于在非國營這個領域出現了可以比肩國際頂尖跨國企業的公司,這在前幾十年都是一直做不到的。
這些大的互聯網平台,最牛的一點是可以把成千上萬以前是一盤散沙的小企業和個人的力量聚合起來,解決了困擾中國企業多少年的缺少協作精神的內鬥內耗問題。
單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帶給中國的好處就極其巨大,因爲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向西方企業學習,而由于國情和文化的特點,一直找不到接近趕上甚至超越他們的方法。
中國人勤勞善良,但受幾千年農耕文化影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土地思維,以自我爲圓心,聰明算計,很難在一起團結協作。
互聯網平台則是用利益把無數上下遊都關聯起來,用統一的不可更改的規則來規範大家,真正實現了合作聚力。這無疑是非常適合中國國情民情的模式,迸發出超級強大的力量。
至于互聯網平台電商帶來的地域不平衡,前者是地理環境優勢和國家戰略政策的産物,東南沿海地區賺了很多錢,人家也沒有都自己揣著,大量財富都由政府拿走補貼給了欠發達地區,就拿河南爲例,每年都是拿國家財政補貼最多的省份。
還有摧毀實體經濟問題,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需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逐步改善。
市場調節之一就是當地機會少了,人就流動到有機會的地方。我們這一代鄭州人的子女很多都去更發達地區了,這兩年從河南各地市農村來鄭州的很多年輕人也因爲賺不到錢回到老家了。
政府引導這是個大課題,各地交的作業參差不齊,不能指望來個好領導就風生水起,這個多少有點靠運氣。
在實體經濟和互聯網電商之間找到平衡是全中國的下一個目標,前期在城市裏蓋的那麽多房子(包括寫字樓和門面房),建好的那麽先進的基礎設施,全國各地修的那麽多高鐵高速橋梁隧道地鐵,全國那麽多人口,總是要發揮出作用的。
遍布鄭州的門面房這幾年不景氣的原因除了電商沖擊還有就是租金太高,已經在降了,還得繼續降,降到大家一算開店能賺錢了,就能吸引大量人員開店就業。
這是大概率會出現的,因爲不解決就業,那麽多在鄭州房貸買房的人賺不到錢,到最後停貸了可不是玩的,金融系統受不了。
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托當地的具體情況來做,比如河南,我覺得還是只能抓住農業和人口優勢來做文章,一方面加強農産品加工産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狠抓文化教育,爲全國甚至全世界不斷輸出優質人才。
總之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揮互聯網給經濟帶來的促進和活力,降低對經濟和就業産生的負面影響。
最後說點題外話,不屬于經濟的範疇。
那就是互聯網尤其是無線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國家治理的優勢。
開始人們都以爲網上可以更加自由,幹點壞事說點壞話也沒事,可隨著移動支付的實現和普及,網上實名制得到落實,這反而給政府對人的管理上大有幫助,大大提高了准確性和效率。
中國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國,要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就不能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樣任由各種勢力和聲音在各地隨便發聲,因爲西方文明有一個底層特色就是分裂,不支持大國治理。
改革開放引進了大量西方先進的東西,但也不能照單全收,還是要維持傳承我們這片土地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優秀遺産。
所以在很多國人辨別能力不夠或僅考慮一己之私的情況下,互聯網提供給了這個大國更好更有效的宣傳治理工具,最大限度實現了主流發聲,統一思想和認識。
其實現在西方也認識到互聯網在這方面的力量,開始向我們學習,跟我們大搞輿論戰。
但我們最大的底氣還是中國這些年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大幅提高,這也是我們大國宣傳的主要內容,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這種宣傳對我們最大的意義是能夠保持統一和穩定,共享盛世,這才是廣大百姓最大的福祉。
所以我說,互聯網電商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是暫時的,局部的,用更大的視野和角度來看互聯網電商,來看互聯網科技對我們發展的巨大貢獻。
困難始終會有,疫情終會過去,我堅信我們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