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國文清
中國五礦總經理、中冶集團董事長
《國資報告》雜志2019年第10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骛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
作爲共和國長子,中冶集團自1948年建設鞍鋼中誕生,是新中國最早一支鋼鐵工業建設力量。70年風雨洗禮,70年艱苦創業,伴隨著新中國從建立獨立完整的冶金工業體系,到實現冶金工業現代化,再到邁入世界一流鋼鐵工業強國行列,中冶集團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鋼鐵強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爲己任,忠實服務于國家戰略,心無旁骛聚焦冶金建設這一主責主業,數十年如一日用心鑄造世界。
中冶集團先後承擔了鞍鋼、武鋼、包鋼、太鋼、攀鋼、寶鋼等國內幾乎所有大中型鋼鐵企業主要生産設施的規劃、勘察、設計和建設工程,高質量完成了湛江鋼鐵、越南河靜、馬來關丹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鋼鐵工程項目,牢牢占據國內90%、全球60%以上鋼鐵冶金市場份額,以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冶金建設“國家隊”,在服務我國乃至世界鋼鐵産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
重塑供給體系
行業發展有高峰也有低谷,企業發展也不總是一帆風順。2012年中冶集團面臨“三期疊加”: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修複期;鋼鐵産能嚴重過剩、市場嚴重萎縮期;中冶前幾年盲目轉行擴張、兼並重組的風險集聚爆發期。一個“圍繞鋼鐵生、鋼鐵轉”的傳統老國企陷入虧損重、負擔重、生存岌岌可危、前途迷茫的困境。
面對複雜嚴峻形勢,中冶集團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作爲冶金建設“國家隊”,只有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坐標系中找准自己的方位,只有在鋼鐵強國的責任上有大擔當、大貢獻,才能充分彰顯政治擔當和價值所在,才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
中冶集團堅持世界眼光,精准研判,認清鋼鐵行業發展規律。從世界鋼鐵工業發展曆程看,增長與調整共振、繁榮與低潮交替。中國進入後工業化時期出現的鋼鐵産能嚴重過剩,是低端“飽和需求式”過剩和高端不足的結構性過剩。鋼鐵是工業的面包,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隨著市場由以往大規模建設轉向減量化、綠色化、品質化、服務化、國際化的高端需求,鋼鐵産業必然要經曆由“破”到“破立並舉”再到“立”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中冶集團堅持在實踐探索中遵循規律推動發展,牢牢掌控住發展的主動權。堅守鋼鐵強國的責任與擔當,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鋼鐵産業轉型升級爲曆史契機,重塑適應未來需求變化、可持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供給體系。
這一新型供給體系的重塑,不僅僅是單純的“去”和“補”的問題,而是要重構“回歸主業”的盈利模式,打造“牢牢占領技術尖端、邁向産業鏈價值高端”的新的核心競爭力。“要站在國際水平的高端和整個冶金行業的高度,以獨占鳌頭的核心技術、持續不斷的革新創新能力、無可替代的冶金全産業鏈整合優勢,承擔起引領中國冶金建設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國家責任”,這一戰略在當時的背景下確定了中冶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綱領,確定了對承擔國家責任的更高水平的執著追求。
實踐證明,這一發展思路的調整是正確的,它科學回答了建設什麽樣的冶金建設國家隊、如何建設冶金建設國家隊的問題,也切實解決了“中冶走向何處”的問題。在此戰略思路的引導下,中冶冶金建設核心主業的創新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並且以此爲突破口,使一個完全依賴于鋼鐵的傳統老企業浴火重生,煥發出勃勃生機。
新加坡環球影城
以核心技術的叠代升級再拔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面對鋼鐵産業新技術供給不足和低端技術供給過剩的結構性矛盾,中冶集團牢記總書記的教導,以專業化分工、專注于核心技術的組織模式,按照鋼鐵工業八大部位、十九個業務單元保留和匹配高精尖資源,明確了設計類子企業第一梯隊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施工類子企業,打造了一支涵蓋全流程、規模合理、層次分明、技術精湛的核心隊伍,形成了冶金建設國家隊的基本陣形。
處于冶金建設第一梯隊的子企業,始終瞄准世界第一的目標精准發力,確保在鋼鐵冶金各部位、各單元和整體産業鏈的核心技術體系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緊緊圍繞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綠色智能、節能環保的迫切需求,在集成創新基礎上強化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前瞻性研究,針對“卡脖子”問題,集中資源重點攻關;堅持市場導向,把科研項目與市場需求對接起來,在市場中接受檢驗、創造效益;加速推進核心技術的産品化産業化,把核心技術搭載到裝備和産品上,把技術裝進“保險盒”,在市場中培育、應用、訓練,通過核心技術創新的持續叠代升級再拔尖,始終保持獨占鳌頭,牢牢占據技術制高點,引領中國鋼鐵不斷走向更高水平。
截至目前,中冶集團擁有25個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2000年以來累計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科學技術獎48項,累計有效專利已突破2.7萬件,有效專利數、科技研發平台數和國際標准數位居央企前列,承擔國家級研發項目數量和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數量位居建築類央企前列。
由中冶自主研發的環保型原料場、無料鍾爐頂、大型長壽高爐、7.63米大型焦爐和500平方米大型燒結機等關鍵技術以及燒結煙氣多汙染物協同治理等綠色鋼鐵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300噸大型轉爐、綠色環保電爐、特厚板連鑄機、特大圓坯連鑄機、高拉速小方坯連鑄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成果的市場引領和支撐力持續增強,繼2015年成功助力中冶承擔全球最大在建高爐項目——印度TATA鋼鐵之後,2019年再次獲得全球最大鋼鐵企業阿賽羅米塔爾烏克蘭克裏沃羅格5000立方米特大型高爐設計和供貨合同,同時基本包攬國內大中型鋼鐵廠環保搬遷、節能減排和産業升級等戰略性項目,爲推動中國鋼鐵在綠色發展領域的長足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馬來西亞關丹産業園項目
以全産業鏈集成整合優勢再拔高
經過70多年積累沉澱,國際領先的從勘察、咨詢、設計到裝備、制造、施工、運營一體化的冶金建設領域全流程系統集成整合能力,是中冶集團能夠與國際一流同行同台競爭、相媲美的獨具特色、獨一無二的比較優勢。寶武湛江鋼鐵基地、越南河靜鋼鐵基地、河北縱橫鋼鐵基地等一批重大鋼鐵項目所取得的成功,無一不是發揮了中冶集團全産業鏈集成整合的優勢。
但面對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不斷深化,中冶集團的全産業鏈仍存在薄弱環節,集成整合優勢尚未完全發揮,在國際産業分工中的競爭地位有待提高,在價值鏈分配中仍處于被動環節。爲此,中冶集團牢牢瞄准全球冶金建設系統控制力,在“專業鏈和産業鏈”上增補拔高,以産業鏈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平的雙提升,讓全産鏈集成整合優勢更彰顯。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中冶集團首先是把優勢鏈條做得更優,持之以恒地做精做強做優規劃設計建設能力這一最寶貴的“看家本領”,提高設計與施工一體化協同作戰能力,同時加速推進全過程的高端咨詢能力,快速與國際接軌,奠定深度融入國際化工程建設産業鏈的基礎。
其次是把薄弱鏈條補強,針對核心裝備這一最大短板,要求設計企業專注于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模塊能力,通過産業鏈的集成,完成、控制裝備制造産品的生産,提高自身的競爭位勢,成爲産品鏈和價值鏈的“鏈主型企業”。
最後是把缺失鏈條補全,加速提升運營服務能力和投融資能力,不斷向産業鏈高端和縱深延伸,由一次性交易轉變爲長期服務;促進産業鏈上下遊聯動發展,充分利用中國五礦與中冶集團重組後在礦石貿易、鋼材貿易、物流資源、金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爲鋼鐵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功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全産業鏈服務;推進企業從自循環、集團內循環向廣泛融合利益相關方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大循環轉化,打造韌性更強、差異化更凸顯的冶金建設産業生態圈,提升中冶冶金建設國家隊在鋼鐵産業鏈、價值鏈中的位勢。
巴新瑞木鎳钴冶煉廠
以持續不斷的革新創新能力再創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從鋼鐵行業的大勢看,中國鋼鐵産業消費已經進入“峰值平台區”,未來鋼鐵工業將持續處于結構性供給過剩、長期呈現減量化的發展態勢。
相比以往的高速增長階段,市場能否保持可持續強勁對冶金建設國家隊的增長約束顯著增強。爲此,中冶集團在堅定冶金技術升級、産業鏈升級的“內拓內升”基礎上,以冶金核心優勢的移植再造、外展再擴的“裂變”,大幅拓展冶金優勢的市場利基。
一方面,以冶金建設爲“圓心”適度多元,再造新優勢。中冶集團依托冶金領域的先天優勢基因和資源禀賦,把在冶金工業領域“水電氣”等技術優勢以及規劃、設計、建設等全産業鏈系統集成優勢,在合理作戰半徑內,移植、轉化到市場前景更廣闊的基本建設和新興産業領域,在地下綜合管廊、大型體育場館建設以及汙水處理、垃圾焚燒、鋼渣處理、鋼結構等領域大展身手,創造了新的增量發展空間,既豐富了鋼鐵冶金的內涵,又擴大了外延,快速推動企業從相對單一的冶金業務轉變爲“一業爲主、多元支撐”大冶金發展格局,有效抵禦了鋼鐵産業波動帶來的沖擊。
另一方面,緊跟鋼鐵産業轉移大勢加快國際化步伐,再續新動力。中冶集團在2016年冶金建設國家隊落地推進會上明確提出:“打造國家隊的目標不是中冶、不是中國,而是世界;打造國家隊的眼光不是過去、不是現在,而是未來。”
2019年初,中冶集團明確提出要主動地、戰略性地融入全球市場,力爭經過兩至三年的努力,將全球冶金市場占有率在60%基礎上有新的提高,成爲傲立于世界鋼鐵冶金舞台中央的“國家隊”。
中冶集團緊跟鋼鐵産業國際産業轉移大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際産能合作,以技術創新爲引領,實現規劃、設計、裝備、建設、服務、原料等一體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輸出,已經成爲中國鋼鐵産業及成套裝備“走出去”的引領者。
同時,中冶集團創新商業模式,明確以EPC總包方式主導參與的項目,可將賺取的利潤參與一定比例的股權投資,長期參與到鋼鐵企業的運營服務中,轉變中冶集團單一服務商的角色,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示範性標杆鋼鐵企業,創造中冶集團持久性市場。
中冶集團還鼓勵有優勢的子企業到發達國家和地區去拼闖,以系統解決方案、核心裝備和智能化技術爲抓手提供增值服務。中冶集團以“國家隊”的自信、“國家隊”的底氣,在與強大的競爭對手同台競技、對標趕超中發展壯大,構建起了更廣泛的市場基礎,獲取了更廣更高的知名度,正在日益走近國際冶金市場舞台中央。
行程萬裏,不忘初心。70年來,新中國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向著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不斷進發。今天,走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中冶集團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負責,以骨子裏的信念忠誠激情澎湃的熱血忠誠,以“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企業精神,矢志不渝爲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設國家隊,承擔起引領世界鋼鐵冶金工業發展的使命而不懈奮鬥,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