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在日後培養出
15位諾獎得主的貝爾實驗室里
有一個華人
拿著他的一篇論文
不厭其煩地對大家說
這篇論文未來會改變世界
當然,沒有人相信
他就跑到工廠里
不斷地去向工人請教
想要親自證明這個觀點
當然,還是沒人信
就是這個沒有人相信的觀點
4年後卻被證實
而他的成果
成了第四次工業革命
也就是網際網路革命的重要基石
43年後
他靠這篇論文獲得了諾獎
只是那時
被老年痴呆困擾的他
已經忘記自己曾為這個世界
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耶魯大學校長說:
他改變了世界
歐巴馬致函說:
世界欠高錕一個極大的人情
沒錯,要說到網際網路
就必須提到光纖
要說到光纖
就繞不開世界光纖之父——
高錕
只是,認識他的人沒有幾個
欠他的人情
我們也已經還不上了
因為他的名字後面
已經被寫上了1933-2018
沒錯,兩個月前他去世了
走的悄無聲息
事情還要從1933年說起
那年11月,在中國上海
高錕出生了
在別的小朋友玩泥巴
扯旁邊小女孩辮子的時候
小高錕已經痴迷於化學無法自拔
他將家裡的小閣樓改成了實驗室
搗鼓各種新奇的玩意
高錕年紀雖小,膽子肥的很
造個滅火器都是小把戲
有一次
他在書上看到了炸藥製造的方法
便趁著父母不在家
自己用紅磷粉和氯酸鉀
偷偷製成了混合物
為了試驗炸藥是否成功
高錕把它直接扔下了樓
炸藥制的很成功
在院子裡炸的很響
嚇壞了街邊的小貓小狗
….
家裡的小閣樓
依然是他的實驗室
這一次他喜歡上了無線電
天天窩在小閣樓里拆收音機
拆東西這種事
小時候我們都干過
但熊孩子們都只管拆
拆完了就壞了,裝不回去
但高錕保證售後服務
他拆完後
自己重新組裝了一台
附帶有五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管拆管裝,免費升級
就在這樣淘氣的童年中
小高錕長大了
1948年,高錕一家移居到了香港
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香港大學
但是港大
沒有他感興趣的電子工程專業
聽說英國有牛逼的無線電技術
高錕拎著行李便
去到了大洋彼岸的英國
開始電機的學習
面對喜愛的事物
高錕永遠投入著百分百的熱情
大學畢業後
高錕進入了ITT——
全球最大的通訊公司之一
成為了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員
在這家公司
研究員可以自己選擇研究項目
而且只要費用不超支
研究都可以繼續
高錕的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高錕可倒好
他選擇了
無人問津的光纖項目
光纖:由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可以對光進行遠距離的傳輸,損耗卻很小
大家都知道
如今的光纖
早已成為網際網路的生命
可在那時候
極限傳輸距離也就只有幾米
想通過它讓世界互通互聯
簡直是做夢
主流科學家幾乎都不看好
即便在那時候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
需要傳輸到世界
當時的通訊設備是用電完成的
得提前用銅線鋪設電纜
銅線鋪設不僅面積大,還重
翻山越嶺的鋪,還得往海里舖
費事又不合理
打個電話
恨不得用愛發電
即使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光纖的發展
高錕依然覺得
光纖才是未來
於是他帶著僅有幾個人的團隊
開始埋頭研究
通過無數次的實驗
高錕終於證明了
光的損耗與玻璃的純度有關
純度越高,損耗越低
文中提出只要使用一種純度非常高的玻璃,損耗可降至最低,並預言,只要每公里的光衰減量小於20分貝,光纖便可用於通信
1966年,高錕把他的成果
整理成了文章
發表了這篇具有歷史意義的論文
《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
光纖通信要看到曙光了嗎
沒有
這份用幾年努力完成的研究
並沒有得到重視
甚至正視
因為醫用的光纖玻璃
已經是當時能造出來的
純度最高的玻璃了
高錕論文中所提到的玻璃材料
更像是一種幻想
沒有人相信他
主流科學家依然認為
光纖不可以用於通訊
但高錕從不篤信權威
他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
沒人相信無所謂
他不需要名利
他只是想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做出點有用的東西來
傳導材料不行就先解決材料問題
玻璃提純製造領域
他不是專家
於是他專門走訪了美國的貝爾實驗室
還去了日本、德國
等國家的材料研究所
像個傳教士一樣
講述著自己的觀點
遊說專家們發明新型玻璃
玻璃製造廠也是他的常駐地之一
他會虛心的向工人們請教
怎樣才能製造出純度極高的玻璃
高錕的生活被實驗和工作所占領
每天都很忙
早上出門後
經常連晚飯也沒法回家吃
家裡的孩子開始流行一個笑話
「在餐桌上見到的那個男人就是爸爸!」
這讓妻子黃美芸感到不滿
她不明白高錕每天都在忙些什麼
高錕跟妻子說
「我馬上就要完成
一個震驚世界的大項目了!」
黃美芸只回了一句
「你騙誰呢?」
時間一晃過去四年,1970年
在高錕的翹首以盼下
美國康寧公司發明出了一種
特殊的玻璃製造工藝
這種工藝使得傳導玻璃
首次邁過了高錕論文中
所寫的那個門檻
並且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提升
每公里光纖的衰減
可以被控制在5%之內
四年前的觀點
終於得到了證實與認可
高錕開始在物理屆綻放光芒
但前面的只是第一步
這個領域要做的事情
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於是,高錕回到香港
在全香港最優秀的大學
成立了電子系
自己親自任系主任
他要培養出來這個方面最優秀的人才
從理論到實踐
從光纖到光纖通訊
還有更多工作等著他去完成
四年之後
這個系終於可以穩定運行了
高錕才回到ITT
繼續他的研究
他開始開發實現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子系統,並且在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度和耐久性等多個領域做了大量研究
看起來有點難懂是吧
總結一句話
就是這些研究
使得信號在無放大的條件下
以每秒億兆位元
傳送到萬米以外成為可能
也使網際網路成為可能
1981年
第一個光纖傳輸系統終於誕生
這時,距離高錕的論文發表
已過去15年了
在光纖領域
高錕成為行業領頭人
是世界數所頂尖學院的榮譽教授
在國際上拿了二十多項獎
並且被認為是
華裔中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然而這些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
他沒有申請過
任何與光纖有關的專利
研發從沒給他帶來巨額財富
他還是每天笑呵呵的
在研究室里進行工作
他只是喜歡無線電,喜歡光纖
高錕因卓越的研究與管理才能
被ITT公司任命為首位「執行科學家」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
在給高錕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
的儀式上說
「你的發明改變了世界通訊模式,為信息高速公路奠下基石,把光與玻璃結合後,影像傳送、電話和電腦有了極大的發展……」
光纖通訊開始迅速普及
他的成果要被運於世界各地
光纖之父這個稱呼
要被眾人熟知了
他可以躺在成果上
安享晚年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
高錕居然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
回到香港
因為港中文的一紙邀請
因為他滿懷感情的港中大
1986年,他被聘為
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
已經五十幾歲了
可他竟還像年少時一樣倔
他上任的首要目標
是提升大學的研究水平
使其足以躋身世界頂尖大學的行列
為此他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
他向優秀的教員保證
必盡力尋求捐助和資助
購置設備和資源
以支持他們的研究
對於一些尸位素餐的學者
高錕也沒有手軟
全部開除處理,以正校風
港中大的學生和老師
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開明氛圍
學生活動,只要不違法
高錕都不會制止
即便這些學生
讓他在全香港人面前丟掉面子
1993年
因為香港的回歸準備工作
高錕擔任了港事顧問
港中大學生會知道後馬上發出聲明
指責高錕身為校長
代表中大,不宜擔任此職
五十多位同學打著橫幅
遊行到中環恒生銀行總行
要求正在參加
港中大校董會會議的高校長
回校公開解釋
當著所有校董的面
公開讓他下不來台
高錕也不生氣
而是答應他們
會出席學生會的論壇進行公開回答
一千多位師生參與了那次論壇
學生們言辭犀利
一個個輪流質問校長
在實驗室里待了半輩子的高錕
面對情緒激動的學生
不太應付的來
他只是坦白的說
他不是很懂政治
只是覺得接受委任「利多於弊」:
「我希望大家努力
對香港的將來做一些事情
這是不錯的
香港的將來是大家的將來
可能對世界的影響非常大。」
然而學生們並不理解他
只是覺得他「屈服」了
在所有港事顧問上京時
學生會再次帶著標語到機場示威
然而被問及如何看待學生抗議時
高錕卻說:
「學生完全有權和有自由這樣做」
沒有一位學生
因為遊行活動受到處罰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
還有很多很多
高錕不但不惱
反倒鼓勵學生這樣做
他希望他們
像他當年一樣
勇於挑戰權威
1993年11月13日
是一次開放日
而且恰逢港中大建校30周年
開放日的典禮那天
學校來了很多重要的貴賓
高錕正要上台致辭時
一群激進的學生衝出來搶走了他的話筒
並用一條長長的橫幅
遮蓋住舞台後面中大的校徽
橫幅上寫著:
兩天虛假景象演示中大衰相
場面陷入了極度混亂
高錕匆匆說完開場詞
便由保安護著退場
一堆記者蜂擁而上
對於「開放日」事件
香港媒體指責學生「給臉不要臉
甚至暗指高錕
如果不進行處分的話
就是軟弱、不作為
學校的高層也都主張
嚴懲當天鬧事的學生
在開放日當天
當著眾多名流和媒體的面
踩踏學校尊嚴
無論意圖如何
這樣的做法都已觸及底線
可一向笑呵呵的高錕
採取了強硬態度
以一人之力
把所有要求處分學生的意見
都壓了下去
高錕的妻子黃美芸女士
曾在一個採訪里說
高錕晚上回家後
也看到了聞里報道的混亂場面
可高錕很高興的說:
「你看,什麼都反對,
這才像學生」
(圖選自高錕自傳:《潮平岸闊:高錕自傳》)
在1987年到1996年的任職期間
高錕為香港中文大學
引入了大批人才
並將港中大的課程改成靈活的學分制
沒錯,就是今天
很多大學都是使用的學分制
學生可以選擇
自己喜歡的科目進行學習
他還成立了工程、教育兩學院
創設多個研究所
促進內地和香港的跨校科研
在他的帶領下
港中大一直保持著自由開放的校風
他希望每個學生
都能沒有思想上的拘束
有想法敢說,敢做
但當時很多人沒有領會他的苦心
1996年高錕卸任後
已經63歲了
退休後與妻子過的十分低調
除了偶然有學生在校內
遇到散步的老校長
然而在2004年
高錕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溝通和記憶都開始出現退化
接受採訪時,高錕說:
我自己現在很不太好。我自己,人裡面,他們要講出來是很難做。
沒錯,此時的他
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妻子黃美芸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說,他自己有話,
但是講不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
遲到了40年的榮譽來了
2009年,高錕憑藉
光纖通信技術
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的頒獎典禮有個傳統
獲獎人會發表一段感謝詞
當時的高錕已經不太能說話了
所有人都在猜想
他還能不能出席頒獎典禮
沒想到典禮那天
高錕卻如約出席了
穿著嚴謹的三件套西服
高錕笑著接受了獎盃
雖然他已經忘記了
自己是光纖之父
儘管他記不得
為什麼要拿這個獎
但他知道這是一件很重要的
很值得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