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儲槽是煉油廠中的重要設備,而它並不是一個外表看起來的普通“大油桶”,注入的汽油與添加劑必須實現良好混合才能增大儲罐的效率,大大提高煉廠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惠州走出了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産業、推動大發展的轉型升級新路。日前,惠州召開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會議聚焦如何塑造新的産業優勢,推動産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爲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爲廣東高起點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撐。惠州石化産業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就在市委全會召開前夕,7月18日,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裴恩博先生帶著他的團隊第三次造訪惠州。他此行的目的,仍是爲推進惠州石油化工綜合體項目落地建設而來。
這是一個新的重要的曆史契機。這個投資數十億美元的石化綜合體項目,背後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最高的安全標准和最優的運營經驗作爲支撐,其強大的産業帶動能力能否轉化成爲惠州石化産業邁向世界級的“加速力”?
向世界級石化基地行軍
過去10多年來,惠州一直爲把大亞灣石化區打造成爲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而不懈努力。
從2003年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成功打下第一樁,到如今埃克森美孚、北歐化工等世界石化巨頭紛紛加入,大亞灣石化區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已成爲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産業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範綠色園區,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名。
然而,從全球範圍看,大亞灣石化區與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尤其在産業集群化程度、産業創新水平、産業附加值等方面,還缺乏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石化産業版圖中的地位還不夠突出。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新一輪發展窗口期正在打開,惠州石化産業如何在綠色化前提下,走好世界級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一些世界級石化基地的“先行者”中當可獲得啓示和借鑒。
從全球坐標找定位
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首位,基本建成“優等生俱樂部”
10多年來,大亞灣石化區在中海殼牌和中海油惠煉一期兩大龍頭項目的帶動下,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石化企業投資78宗項目,其中31宗項目由10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基本建成“優等生俱樂部”
沿著大亞灣區石化大道一路前行,一片鋼鐵森林映入眼簾,這是今年5月份剛剛投産的中海油惠煉二期1000萬噸煉油項目,是大亞灣衆多重量級石化項目中的一個。
惠州石化産業的發展曆史並不長。因爲引進了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2001年,大亞灣石化區開始開發建設,當時規劃面積僅爲40平方公裏。
盡管起步晚,但發展起點較高,發展步伐也較快。今年5月份,隨著中海殼牌化工二期項目投産,大亞灣石化區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首位。
10多年來,大亞灣石化區在中海殼牌和中海油惠煉一期兩大龍頭項目的帶動下,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石化企業投資78宗項目,其中31宗項目由10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基本建成“優等生俱樂部”。
和大亞灣石化區一樣,細數全球排名前茅的石化園區,它們的發展路徑模式基本一致,都是依靠聚集行業巨頭實現快速提升體量。
比如,美國休斯敦石化園區包括22家全球500強企業總部在內,有70多家業務遍布全球的大型化工企業;新加坡裕廊石化工業基地彙聚了近百家世界大型石化跨國企業;荷蘭鹿特丹石化工業基地則幾乎集聚了世界上所有著名化工公司的石油化工生産裝置。
“聚集行業巨頭是世界級石化園區得以發展壯大的普遍規律。”大亞灣區石化産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大亞灣區安全生産首席顧問蔣興镛分析認爲,這不僅能夠獲得大量投資,更重要的是,借助他們産生的“虹吸效應”,可以吸引更多中下遊配套企業入駐,從而實現産業的集群發展。
近年來,從中海油、殼牌到埃克森美孚、北歐化工,一個個全球石化行業巨頭紛紛落子大亞灣石化區,其風向標意義不言而喻。
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裴恩博先生認爲,埃克森美孚選擇與大亞灣石化區合作,看中的不僅是該石化區優越的地理位置、海運條件,還有背靠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大市場。
縱觀全球石化産業發展曆程,能源化工一直是世界各國搶占的戰略制高點。
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發展大型石化基地。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的激烈競爭,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也著眼于未來,建設了一批超大規模的世界級煉油石化裝置,逐漸形成日本千葉、新加坡裕廊島、韓國蔚山、沙特朱拜勒和印度賈姆納格爾等大型石化基地。
“大亞灣石化區要從區域和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跻身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必須找准自身定位。”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認爲,大亞灣石化區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對石化産品需求量大,加強對石化行業的研究和石化産品的研發,是惠州打造世界級産業基地的必修課。“只有補齊鏈條,做大做強産業,才能在石化行業相關技術標准的制定和發布上擁有主動權,惠州石化産業才算真正步入世界級行列。”
從對標先進找差距
“長短腳”現象較爲明顯,空間不足成制約石化産業發展瓶頸
有專家認爲,掣肘惠州石化産業邁向“世界級”的,首先是空間不足的問題。大亞灣石化區目前規劃範圍內仍有海域面積14.56平方公裏。在陸地面積中,則剩余可開發的實際面積僅約1平方公裏
一個世界級石化基地,最重要的衡量標准之一,就是要擁有世界級的規模體量。按照業界普遍共識,世界級石化基地的煉油加工能力在4000萬噸/年以上,乙烯加工能力在200萬噸/年以上。
對比這一標准,惠州石化産業“長短腳”現象較爲明顯,乙烯加工能力達到220萬噸/年,已經跨入“世界級”,而煉油能力僅爲2200萬噸/年,仍屬短板。相比之下,休斯敦、新加坡、鹿特丹三大世界級石化基地,年煉油能力早就分別達到2.7億噸、7000萬噸和5000萬噸。
建設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究竟還要多久?
大亞灣石化區透露了他們的“時間表”:到2020年,石油煉制、乙烯生産能力分別達到4000萬噸、500萬噸,建成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
“世界級石化基地必須大型化、現代化。”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客座教授柳德舫說,世界級石化基地面積都在30至50平方公裏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幾百平方公裏,且擁有較爲完善的現代物流設施。
在他看來,掣肘惠州石化産業邁向“世界級”的,首先是空間不足的問題。
大亞灣石化區目前規劃範圍內仍有海域面積14.56平方公裏。在陸地面積中,則剩余可開發的實際面積僅約1平方公裏。
“能用的工業用地有限,即使項目招來了,也難以落地。”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院長、市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紀紅兵認爲,破解大亞灣石化區空間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要堅持高門檻招商,卡住落後産能,引進優質項目,把有限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向周邊縣區拓展發展空間,把中下遊新材料、精細化工産業延伸過去。
“惠州在石化區周邊謀劃建設新材料園區,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及時、正確的決定,必將大大解決石化産業發展空間不足問題。”紀紅兵對此充滿期待。
大石化需要大港口大物流,港口是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從全球石化産業發展情況來看,石化基地多布局于沿海地區,正是因爲需要完善的港口設施配套。
美國休斯敦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也是美國最繁忙的港口,外輪噸位世界第一。日本京葉和京濱重化工業帶依托東京灣而建,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港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荷蘭鹿特丹港港區有6個原油碼頭,年進港輪船3萬多艘,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
而地處南海之濱的大亞灣石化區,港口條件同樣優良,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截至“十二五”期末,大亞灣石化區口岸共有15座碼頭42個泊位。
但是,這些泊位中10萬噸級以上的泊位都是中海油、中海殼牌和廣州石化等企業自用,而公用碼頭泊位容量均未超過5萬噸,遠未達到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的標准。
不少專家認爲,擁有豐富的海島和優良的港口資源是惠州的優勢,惠州應該進一步充分利用好海域資源,大力推進臨海優良港口開發建設,使之服務于石化産業發展。
從協同發展找路徑
引進研發機構創新人才,培育內生動力,做長做精中下遊産業鏈
大亞灣石化區已形成上遊煉油、中遊乙烯、下遊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較完整的産業鏈,化工産品就地轉化率達71%,園區循環經濟産業鏈關聯度達85%,爲建設世界級石化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的石化産業鏈條長、環環相扣。”柳德舫說,根據市場需求,每個基地都有突出自己特色、鏈條完整的七八條甚至十幾條石化産業鏈,真正做到主業生産和石化産品後加工、精細化工同步發展,相互促進。
在石化行業,有這樣一種說法:上遊企業每産生1元産值,可帶動中下遊企業産生50元的産值,即上、下遊産值比爲1:50。
去年,大亞灣石化區實現上遊産業鏈總産值705億元、下遊産業鏈總産值207億元,上、下遊産業鏈總産值比爲1:0.3,這說明石化區上遊産業鏈對下遊産業鏈的帶動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如何做長做精中下遊新材料、精細化工,在産業全鏈條配套、融合、深加工方面下功夫?
從全球石化産業發展經驗來看,一體化建設模式是知名化工園區成功的關鍵因素,通過産業鏈上下遊一體化,實現生産裝置互聯、上下遊産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資相互滲透,從而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近年來,大亞灣石化區也在發展循環經濟和“隔牆供應”。比如,中海殼牌公司産生的石化廢氣通過管道直達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最終生産出高純度的食品級二氧化碳,可應用于飲料、食品保鮮等領域。
目前,大亞灣石化區已形成上遊煉油、中遊乙烯、下遊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較完整的産業鏈,化工産品就地轉化率達71%,園區循環經濟産業鏈關聯度達85%,爲建設世界級石化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條産業鏈的延伸需要時間。”紀紅兵說,大亞灣石化區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企業的關注,這個區域在不斷成長,加上惠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定位高,按照招商圖譜進行選商,且對入駐企業有明確的准入條件,因此産業鏈仍在培育之中。他建議,石化區應按照新增原料結合市場升級招商圖譜,給相關成果轉化預留空間,不斷優化和提高技術的先進性。
新加坡推動上下遊産業協同發展的做法或許值得惠州借鑒。該國政府制定集群化招商引資戰略,采用産業鏈招商模式,以其産業爲依托,根據價值鏈鏈接關系的要求,將上下或橫向關聯企業一攬子引進。
得益于這一戰略的實施,新加坡煉油公司煉廠可以爲左鄰右舍的10家企業互供超過17種原料、産品和服務,這個工廠的産品成爲那個工廠的原料,企業之間共享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使各企業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的同時,又與工藝技術上和産品供求上有密切依存關系的企業聯合起來,極爲便捷地買賣原料和産品,創造生産協同效應,由此發揮出極大的一體化優勢。
要真正做到將石油資源“吃幹榨淨”,還需引進更多專業研發機構,産學研共同發力。
作爲大亞灣石化區最早引進的新型研發機構,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通過建設産業化基地、與企業共建研究機構、以技術孵化企業等方式,在打通産學研鏈條方面正取得長足進步。目前,該院與50多家企業形成實質性的産學研合作,建立了18個院企聯合研發中心。
“石化産業研發機構和人才的引進培育至關重要。”丁力表示,惠州可以參考東莞、佛山對民營企業培育和引進的做法,加大研發機構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增強內生動力,讓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土孵化推廣應用,擴大石化産業的集聚效應。
專家觀點
建齊補強産業鏈尚有較大空間
“補強産業鏈,是當前大亞灣石化區發展要重點思考的戰略問題,這勢必深層次地考量政府決策者的戰略眼光。”蔣興镛指出,經過近20年的發展,大亞灣石化産業C1、C2、C3、C4等的應用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産業鏈。
“往下走可以發展精細化工。”蔣興镛介紹,在建齊補強産業鏈方面,涵蓋農藥、染料、塗料、添加劑、催化劑、高分子材料等11大類的精細化工,尚有較大空間。同時,可以圍繞“大乙烯、大化工”核心,繼續做強石化中下遊深加工産業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産業集群、石化生産性服務業産業集群等三個集群。
發展經濟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大亞灣也有其他化工園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背靠廣闊的華南市場和便利的港口交通。
蔣興镛建議,可以組織一次專家研討會,依托大亞灣區石化産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這個專家平台,聚集國內外石化領域專家,對大亞灣石化區的未來戰略布局來一場頭腦風暴,總結大亞灣石化區發展壯大的成功經驗,同時客觀清醒地找准短板,有的放矢,在新的起點上謀劃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切實走出符合大亞灣産業生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結語
將身位優勢轉化爲最終勝利
在百米比賽中,一開始就領先半個身位的運動員,獲得最終勝利的概率無疑比其他選手更大。
根據《石化産業規劃布局方案》,我國將重點建設上海漕泾、浙江甯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七大世界級石化基地。
近年來,得益于大項目的引進,惠州石化産業迎來快速發展。可以說,在與全國大多數石化産業基地的競爭中,惠州已經領先了半個“身位”。但是,要將身位優勢轉化爲最終勝利,我們還得多下功夫、下大功夫。
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對于石化産業發展,大亞灣有明確的目標:壯大産業規模,新建2000萬噸/年煉油、280萬噸/年乙烯、50萬噸/年丙烷脫氫項目;延長産業鏈,發展二、三期下遊深加工項目28個,重點發展部分高端、新型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産品……目標明確,前程遠大,前景鼓舞人心。
打造産業集群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我們需要加強與上遊企業溝通對接,推動其將更多的化工原料産品留在園區向高端下遊産品轉化。同時,進一步優化招商圖譜,重點鎖定世界化工50強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著名化工企業精准招商,引進更多優質研發機構和創新人才。
有良好的基礎和資源環境條件,有高遠的定位、科學的方法和創新創業的激情,我們相信大亞灣石化區一定能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邁向世界級的綠色石化産業基地,爲廣東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十億美元投資回顧
2017年11月1日,惠州市政府、惠州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與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資公司在廣州簽署惠州石油化工綜合體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諒解備忘錄。
埃克森美孚公司副總裁、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總裁Neil Chapman專門致函對雙方合作協議的簽署表示祝賀。他在賀函中說,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資公司擬投資數十億美元,在惠州建設一個具有領先技術、最高安全標准和最優運營經驗的化工綜合體,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的投資運營符合環保和經濟要求,能爲當地帶來積極影響。
惠州石油化工綜合體項目將包括一套世界級蒸汽裂解裝置和配套的烯烴衍生物裝置,並采用埃克森美孚世界領先的專有技術。此次簽約,標志著雙方強強聯合,在共同打造世界級石油化工綜合體項目、攜手建設惠州大亞灣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的征程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內容來源:流程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