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斷傳播渠道,被迫收回罪惡的手。
“我知道奶茶不好,但就是想喝,沒辦法控制自己嘛!”
“X碧、X可樂糖分過高,但是作爲肥宅怎麽拒絕得了快樂水!?”
“含糖飲料危害健康”,幾乎要成爲本世紀人盡皆知的養生常識了。然鵝,便利店貨架上、購物軟件上、外賣清單上、商場店鋪裏、地鐵廣告中……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的各種含糖飲料也成爲了(假)養生青年難以戒斷的“新型毒品”。
究竟要怎樣?要怎樣才能擺脫含糖飲料的糾纏,成爲“真”清心寡欲的養生青年!?
操心你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的《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提出一個主意:禁止在工作場所售賣含糖飲料(圖2)[1]。嘿嘿,讓你想喝喝不著~
我們來看看這招到底有用麽得。
圖1:禁止在工作場所售賣含糖飲料與健康的關系
01
含糖飲料拜拜,小肚腩拜拜
來自北加利福尼亞大學和醫院的研究團隊找來了214個(其中124位爲女性)在大學工作的上班族。這些上班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平時很喜歡喝含糖飲料,每天都要攝入平均1050 mL(≥3罐可樂)以上的含糖飲料。
根據反映體重的指標——體重指數(BMI),將這些人分爲BMI<25組(體重正常組)和BMI>25組(超重及肥胖組)。比較試驗開始前後,兩組參與者的重要健康指標有無差異。
研究正式開始了,在接下來的1年,禁止在這些人的工作場所售賣含糖飲料(殘酷!)。清湯寡水了一年後,研究人員發現了啥?
如下表(表1)所示,分別在試驗進行的第6個月和第12個月進行隨訪,首先得到確認的是,與研究開始時相比,參與者含糖飲料的攝入量顯著減少,這與禁止在工作場所售賣含糖飲料的設計初衷相符。
有效的含糖飲料攝入減少帶來的是BMI正常組與超重/肥胖組參與者腰圍的顯著減小,禁售含糖飲料10個月後,正常組的平均腰圍從81.6 cm下降至80.4 cm,超重/肥胖組的平均腰圍從105.4 cm下降至102.8 cm;肥胖組的平均矢狀徑(人體側面觀寬度)從26.9 cm下降至26.3 cm。
表1:禁售含糖飲料前後與心血管代謝結果
02
嗜甜小胖比瘦子獲益更明顯!
下面這張圖(圖2)反映的則是禁售含糖飲料後,BMI正常組與超重/肥胖組含糖飲料攝入量的變化。橙色圓點代表BMI正常組,藍色圓點代表超重/肥胖組。
圖2:禁售含糖飲料後攝入量變化
可以看到,與研究甫一開始相比,禁售含糖飲料第6個月和12個月時,BMI正常組的含糖飲料攝入量穩步下降;而研究剛開始時,超重/肥胖組的含糖飲料攝入量遠超過正常組,在禁售第6個月時,超重/肥胖組的含糖飲料攝入量呈斷崖式下跌,6~12個月攝入量則基本保持不變。
這說明,超重/肥胖組平時喝的含糖飲料量就遠比正常組多得多,禁售含糖飲料後,與正常組相比,超重/肥胖組的喝含糖飲料也明顯少得多了。
原來,公司附近的含糖飲料都是超重和肥胖的人購買的(當然也不能排除由于喝甜飲料太多導致人越來越胖~),而公共場所禁止售賣,則有效截斷了超重/肥胖組含糖飲料的攝入。
除此之外,禁售含糖飲料導致的攝入量下降還與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的改善(r = 0.16; P = 0.03)、胰島素水平的恢複(r = 0.16; P = 0.04)有關,這種關系同樣在超重/肥胖組中更爲顯著。
03
黃牌警告,還可以如何制裁糖水?
無獨有偶,在憂慮全人類健康、制裁含糖飲料方面,近期《英國醫學雜志(BMJ)》也給出了一個點子——在快餐店菜單上標注食物(包括含糖飲料)的卡路裏[2]。這項研究通過以此種方式喚起消費者的健康意識,也欣慰地得到了“省錢”與“促進健康”的雙重優質結局。
此外,一向給人以“穩”、“准”、“狠”印象的新加坡政府,更是直接封殺在包括報刊、在線網站、廣播、戶外場所在內的媒體上發布高糖飲料廣告,成爲首個禁止含糖飲料廣告的國家[3],力助市民擺脫甜飲料無處不在的鬼魅。
再回到本項研究本身。對個人來說很難實現的糖水戒斷,公司和街道負責幫你實現如何?
設想,當你如火燒喉、饑渴難耐,遍尋公司周邊卻找不到一滴肥宅快樂水時,是否會痛罵明明是現代社會卻帶給你原始人般的體驗?抑或當你站在體重秤上看到逐漸回落的數字時,是否會虔誠贊歎街道辦高瞻遠矚,忍辱負重爲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不過,在中國,想要通過“切斷傳播途徑”來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恐怕是行不通的。畢竟,發達的外賣和快遞業務,讓你哪怕是倚靠在老家的藤椅上,窗外就是一片綠油油的苞米地,都能夠隨時來上一杯“X克”、“X茶”。然後你大概率會一邊翹著二郎腿嘬水,一邊感慨著:“啊,這該死的又甜美的便捷。”
參考文獻
[1]Epel ES, Hartman A, Jacobs LM, et al. Association of a Workplace Sales Ban o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ith Employee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Health.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9: 1-8.
[2]Petimar J, Zhang F, Cleveland LP, et al.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orie menu labeling on calories purchased in a large restaurant franchise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mj 2019: l5837.
[3]https://new.qq.com/omn/20191012/20191012A0A0E400.html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何沙鷗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