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去中心化的Web3.0,在投資上同樣講究去中心化。
文丨劉燕秋
來源丨投中網
風投在早期投資中抱團的現象,在Web3.0投資中體現得更爲明顯。最近的一個例子是CyberConnect。5月17日,這家Web3.0 社交平台宣布完成 1500 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Animoca Brands和Sky9 Capital 領投,IOSG Ventures, Delphi Digital, Protocol Labs, Tribe Capital, GGV Capital, Spartan Group, Amber Group, Polygon Studios, 和SevenX Ventures參投——加起來足足有十一家投資機構參與其中。
我查了一下CyberConnect背後的十一家機構,領投方Animoca Brands是一家位于香港的區塊鏈遊戲開發商,Sky9 Capital雲九資本是中國的VC,跟投的幾家機構總部大多位于美國和新加坡,除了GGV,大都不算知名的風投,比如, Polygon Studios是一家2021年剛成立的風投,Delphi Digital是一家提供數字資産市場分析的研究公司。
Web3.0無疑是如今創投圈最火熱和富有爭議性的概念。准確地講,CyberConnect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協議,爲社交連接創建數據標准、數據存儲基礎設施和推薦索引系統,給Web3.0世界裏的去中心化應用(如GameFi、NFT、DAO等)提供通用數據層。也就是說,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Web3.0社交産品,而是一套基礎設施服務,其核心服務對象是開發者。
雖然Web3.0社交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目前還沒有現象級的産品出現,但這不妨礙,人們對其改變如今社交媒體現狀的可能性抱有期待。比如,基于CyberConnect開發的産品可以使用戶對社交産品的數據擁有所有權,同時這些數據可以遷移——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社交圖譜作爲Web3.0 身份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應用之間自由切換。假如你是一個KOL,在不同平台都有賬號,粉絲要在不同的平台上都找到你的帳號並關注你,這些粉絲資産本身並不屬于你,但在Web3.0世界,你或許可以用同一個賬號參與所有的社交活動。
以CyberConnect爲例,這篇文章重點想談的其實是Web3.0投資。
從去年開始,海外風投們已經針對Web3.0展開了積極布局。去年6月,a16z募集了超過22億美元的加密風險基金,成爲全球最大的具有資本管理規模的加密風險投資機構。緊接著11月,Paradigm宣布設立一個規模總值25億美元的風險基金。今年2月,紅杉資本推出了一支專注于加密貨幣的投資基金,資金規模在5億至6億美元之間,據不完全統計,這家頂級風投僅今年已經投資了20家Web3.0公司。
相比于海外風投,國內VC關于Web3.0投資大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有關爭議會在另一篇文章裏詳述,這裏我先簡單分析一下Web3.0投資和傳統投資的一點不同——追求去中心化的Web3.0在投資上同樣講究去中心化,風投往往抱團投資,一單案子最多可能吸納幾十家機構參與。
一個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在去中心化投資平台Syndicate的600萬美元融資名單中,出現了a16z、South Park Commons、Carta Ledger、OpenSea、Circle Ventures、Polygon、United Talent Agency、CoinList和FalconX等超過50名投資方。
再比如,最近非常火的run to earn公司StepN,今年1月以約16%的GMT代幣儲備換來了一筆5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其資方除了領投的紅杉資本印度與Folius Ventures,還有Solana Ventures、Alameda Research、6th Man Ventures、Sfermion等機構,以及前ParaFi Capital 合夥人Santiago Santos與Republic亞太合夥人Zhen Cao等個人投資者。
“在Web3.0投資中,特別是應用側的投資,主流基金在裏面並不占據特別的優勢。一次投資裏出現十幾家機構,如果裏面有a16z和Paradigm這種知名機構,其實一家出個1億美金也沒問題,但是最後往往變成十幾家機構一起投,一家機構參與的份額可能小到50萬美金,很多機構你甚至沒有聽說過。”這是一家FA合夥人觀察到的現象。
CertiK的融資案例也可以佐證這一現象。這是一家Web3.0安全企業,今年拿下了區塊鏈安全賽道單筆最大融資額——8800萬美元。由于這家公司不想稀釋過多股權,對融資金額把控嚴格,導致許多投資人計劃下注5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的願望都落空了。
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朱彤也關注到這一現象。在朱彤看來,在Web3.0領域投資人傾向抱團取暖,一方面,該領域早期投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分擔風險,另一方面,這個領域的機構投資者對項目的投後管理相對簡單,引入盡量多的投資方不會增加額外的溝通管理成本,因此項目方傾向于獲得更多的資本背書和資源的導入。“投Web3.0有點像投二級市場,對機構的鎖定期相對較短,等token解鎖後機構就可以選擇退出。”投資機構應盡可能的賦能創業團隊,提供除了資金以外的行業資源和knowhow。
華映資本近年來一直關注加密資産領域,從去年底開始決定進軍Web3.0。考慮到Web3.0領域的資本共識性,朱彤認爲,在Web3.0投資中,機構之間的關系更多是合作而非競爭。因此,現階段華映也在積極和Web3.0領域的生態做伴開展合作。“Web3.0目前還是相對小衆,投資方往往有自己的圈子,大家傾向于抱團去投。在這個領域投資,建立自己的生態圈,和同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但主流基金的分散化只是從單個案子出發看到的現象,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頂級風投或許仍然在Web3.0投資中占據主流。比如,投中之前就寫過,a16z共參與了NFT公司所有VC融資中的39.27%,幾乎在NFT投資中占據絕對壟斷的地位。
熱衷于抱團之外,Web3.0企業在融資上另一個特點是,自融能力強。
前述FA合夥人告訴我,Web3.0企業發幣某種程度上就相當于融資前置,只不過是從社會上去募了一筆錢,用于發展自生態,當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些公司需要VC來定個價,這時才會引入風投的融資。比如,StepN融資時要的錢不算多,不過幾百萬美金,但其流通市值一度在200億美金上下,最高時甚至超過了阿迪達斯的市值,而StepN在融過這一輪私募之後再沒有融過錢。
與此同時,投Web3.0項目也很考驗機構的source能力。因爲Web3.0創業公司通常融資節奏很快,對風投更多的要求是盡快打款,所以,能不能盡早發現優質項目,搶先出手就顯得至關重要。比如,CertiK B3輪融資時,有媒體爆料稱,至少三十余位頭部機構投資人排隊登門,最快的投資人從接觸CertiK到簽署投資意向書僅花了一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