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國際經濟金融格局正迎來新的變局。同爲亞洲和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香港、新加坡先後發力第三代互聯網(Web3或Web3.0),爭奪金融領域的新賽道。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興起,不少人認爲互聯網已經進入Web3時代。”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4月召開的香港Web3嘉年華上說道。
事實上,Web3.0逐漸成爲全球金融領域的一片藍海,中國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尤爲激烈。
兩大國際金融中心:爭奪Web3.0“領地”
近年,中國香港、新加坡先後舉辦多個重要活動,並頒布多項政策,踴躍發力Web3.0領域。
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把Web3及元宇宙等構思作爲新元素加入,包括以非同質化代幣(NFT)形式向參加者派發限量版的出席證明協議(POAP)代幣。2023年4月,香港Web3.0協會正式成立,同時迎來香港Web3嘉年華和數字經濟峰會。爲期四天的嘉年華是彙聚全球Web3技術領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的盛事,報名參加人數超過1萬人。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香港Web3.0協會成立典禮。圖片來自香港特區政府官網
新加坡探索Web3.0的足迹相對更早一些。2021年11月,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FF)召開,主題爲Web3.0。爲期三天的SFF2021彙集了全球專家,討論Web3.0和關鍵技術進步將如何推動金融服務的未來。
“乘著科技快速發展,互聯網從作爲特定的機構溝通管道,轉向Web1.0,成就了一批以彙聚和發放資訊爲基礎的企業。”陳茂波表示,過去約20年,互聯網再發展成爲Web2.0,兼具社交互動的面向,加上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造就了新一代的巨型企業。Web2.0屬于中心化互聯網,用戶的數據和信息由大型互聯網平台公司收集和掌控。而Web3.0下區塊鏈技術的即時性、透明、高效、去中介化、去平台化,打破原本數據和信息由特定互聯網平台掌握的情況,數據會由建設者及用戶共同擁有,令互聯網“去中心化”。
“當然,Web3正處起始期,目前常見應用包括加密(代)幣、去中心化交易所、數位身份驗證、去中心化金融服務(DeFi)、區塊鏈遊戲,以及NFT等,但可以想象,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的應用和機遇。”陳茂波說道。
盡管Web3還處于起始階段,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在這一領域的角逐卻愈演愈烈。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在Web3.0領域的競爭可以追溯到它們對金融科技和創新的重視。兩地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具備強大的金融和科技基礎設施,對于推動Web3.0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條件。”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産業委執行主任、香港區塊鏈協會榮譽主席于佳甯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道。
于佳甯認爲,新加坡在發展Web3.0方面具有一些先發優勢。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通過制定監管政策、加強政企合作和國際合作等方式積極促進數字資産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新加坡的優勢在于其國際化程度高、法治環境好、監管政策相對完善,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國際金融和科技企業。
但中國香港也在奮起直追。于佳甯表示,一方面,香港是亞太地區虛擬資産領域合規監管的先鋒,對亞洲虛擬資産市場發展起著巨大且積極的領導作用。另一方面,香港作爲中國內地與國際間的金融樞紐,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與內地金融市場的緊密聯系。中國內地也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與中國香港形成了Web3.0産業生態圈的良好互補。未來,中國香港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加強與內地資本市場的聯系,促進資本流動,實現資金和項目的雙向流動,同時也能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Web3.0“爭逐戰”的背後,也可以看到這兩大亞洲金融中心所面臨的各自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在Web3領域,新加坡有先發優勢,但去年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基金在幣圈的爆雷中蒙受不小損失,政策方面有所收縮。中國香港近年經濟不景氣,金融方面的優勢也在流失,特別是人才、資金外溢明顯,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想利用Web3新金融的契機重振雄風。
“二者都看到了以區塊鏈技術爲特點的Web3帶來的金融變革機會,且因爲全球都在摸索Web3模式,率先成爲少數的試驗特區,或可贏得未來先機。”胡捷說道。
競爭國際虛擬資産中心,面臨監管挑戰
在Web3時代下,虛擬資産作爲快速發展的新興賽道,成爲了中國香港與新加坡競爭的焦點之一。
2022年10月底至11月初,中國香港與新加坡近乎同期舉辦了各自的金融科技節。
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了《有關香港虛擬資産發展的政策宣言》(下稱政策宣言)。政策宣言指出,由于虛擬資産對環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以及在金融創新方面得到的認同俱增,加上隨著虛擬資産進入Web3.0和元宇宙領域所帶來的未來機遇,虛擬資産在市場上已變得不可或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對全球從事虛擬資産業務的創新人員抱持開放和兼融的態度。”陳茂波表示,政策宣言將展示特區政府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産中心的願景。
2022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新加坡金管局”)局長拉維-梅農(Ravi Menon)表示,新加坡希望成爲數字資産中心(a hub for digital assets)。金融科技節舉辦期間,新加坡數字資産和去中心化金融的首個行業試點上線。
新加坡金管局。圖片來自新加坡金管局官網
但近年來,不少虛擬貨幣項目崩盤或相關交易平台申請破産保護,Web3.0的發展也面臨著如何監管的嚴峻問題。
對此,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要穩慎推進虛擬資産行業在港發展。“推動Web3的發展,前提都是不能損害到金融體系的穩定和投資者保護。適當監管是必須的,這樣才能造就‘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讓大家有更理想的發展空間。在這個大前提下,香港積極擁抱Web3的發展。”
就Web3的發展,香港將會成立虛擬資産發展專責小組,並將在今年6月首先引入虛擬資産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也在研究對穩定幣等的監管,確保虛擬資産行業可持續和負責任發展。
新加坡金管局局長梅農則強調,“贊成數字資産創新,拒絕加密貨幣投機”。新加坡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針對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沙盒,並將對加密資産的監管納入到《支付服務法》下。對于想要提供加密相關服務的服務提供商來說,新加坡金管局有一個嚴格而漫長的許可程序。MAS還對加密貨幣的散戶投資發出了強烈警告,並一直在采取越來越強有力的措施來限制散戶對加密貨幣的訪問。
監管沙盒框架示意圖。圖片來自新加坡金管局官網
“針對虛擬資産的監管方面,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意識到了保護金融體系穩定和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擁抱Web3.0的發展,但二者在監管方面存在差異。”于佳甯表示,香港在推進虛擬資産行業發展時,強調穩慎推進,並將虛擬資産的監管納入到監管框架中,這種有序的監管措施有助于確保市場的透明度和合規性,提高投資者的信心。新加坡在虛擬資産監管方面的優勢在于其早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監管舉措,監管沙盒和嚴格的許可程序等措施都有助于篩選出具備良好合規性和風險控制能力的參與者。
“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法制都比較健全,也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監管方面有比較成熟的經驗。”胡捷表示,Web3的發展可以全面借鑒傳統金融的監管邏輯,結合Web3相關新技術的特點,創造性地落地合理的監管措施。“有人認爲Web3的金融邏輯與傳統金融完全不一樣,我不這樣認爲。恰恰相反,Web3金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金融史上都遇到過,只不過Web3的物理技術不一樣,因此監管的邏輯是一樣的,監管的技術可以調整。”
于佳甯則認爲,Web3.0的發展需要秉持著負責任創新監管的關鍵原則,以一種適當的監管模式在鼓勵金融的創新性、靈活性、透明度及消費者保護中尋求平衡。監管機構需要密切關注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制定靈活而具體的監管政策,以保護投資者的權益、防範金融風險和維護市場秩序。監管應強調合規性、透明度和風險管理,並鼓勵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建立健康而有活力的Web3.0生態系統。
分別探索數碼港元與數字新加坡元
央行數字貨幣或將是Web3.0競逐中的另一個重要戰場。
在央行數字貨幣方面,5月18日,香港金管局宣布啓動“數碼港元”先導計劃。包括中國銀行(香港)、恒生銀行、Alipay Financial Services(HK)Limited等在內的16家來自金融、支付和科技界的入選公司,將于今年內進行首輪試驗,深入研究“數碼港元”在六個範疇的潛在用例,包括全面支付、可編程支付、離線支付、代幣化存款、第三代互聯網(Web3)交易結算和代幣化資産結算。但目前尚未就會否正式推出“數碼港元”作出決定。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活動致開幕辭,啓動“數碼港元”先導計劃。圖片來自香港金管局官網
去年9月20日,香港金管局曾發表題爲《“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的政策立場文件,闡述金管局對零售層面央行數碼貨幣(即“數碼港元”或e-HKD)的政策立場及未來發展路向。
更早之前,香港金管局在2017年就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究,並于2019年與泰國央行共同啓動Inthanon-LionRock項目。這一項目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區塊鏈跨境走廊網絡,連接香港(LionRock)及泰國(Inthanon)各自的央行數字貨幣區塊鏈,促進港元—泰铢在批發(非零售)層面的跨境外彙交易同步交收(PvP)的流程。
Inthanon-LionRock央行數字貨幣模型。圖片來自香港金管局官網
新加坡金管局則在2016年啓動了Ubin項目,旨在探索區塊鏈技術和央行數字貨幣,並繼續與業界就批發CBDC的潛在應用進行合作。另一方面,新加坡金管局也在仔細研究零售CBDC(數字新加坡元)的成本和收益,並啓動了試驗,以測試潛在應用,但尚未就此做出決定。
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向澎湃新聞分析稱,香港金管局的LionRock項目與新加坡金管局的Ubin項目都屬于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取得的進展和成果是相當的,但香港金管局的LionRock項目在國際上影響更大。2019年,香港金管局與泰國中央銀行在開展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同步交收(PvP)試驗中,提出了走廊網絡概念。這個概念被國際清算銀行(BIS)所采納,成爲國際清算銀行在全球範圍內一系列關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試驗的基礎,其中包括新加坡金管局與法國央行合作的MAS項目。這充分體現了香港金管局的創新實力。
“在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方面,香港金管局的進展快于新加坡金管局。”鄒傳偉表示,新加坡金管局于2021年11月發布關于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報告,但認爲目前在新加坡推出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迫切性不高。香港金管局則于2021年10月發布數碼港元的技術白皮書,2022年4月發布從政策和設計視角對數碼港元的討論,2023年啓動數碼港元的先導計劃。港元的聯系彙率制爲數碼港元創新提供了很大空間。比如,香港金管局考慮了硬幣模式、紙幣模式和總結余模式等數碼港元3種可能的發行機制。中國人民銀行對數字人民幣的研究、開發和試驗也能爲數碼港元提供借鑒。
此外,胡捷表示,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有象征意義,表現了央行對于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擁抱,對于鼓勵Web3的其它應用,有正面的推動作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貨幣體量太小,各自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或穩定幣,對于市場的影響太小,更多是象征意義。”
Web3.0時代下央行數字貨幣有何作用?
從2022年10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有關香港虛擬資産發展的政策宣言》來看,中國香港對Web3.0的理解主要針對分布式分類賬技術在資産登記、交易和清結算等方面的應用,包括虛擬資産、穩定幣和綠色債券代幣等,而以數碼港元爲代表的央行數字貨幣可作爲銜接法定貨幣與虛擬資産之間的“骨幹”和支柱。
在這個語境下,鄒傳偉認爲,央行數字貨幣在Web3.0時代主要有兩方面作用。
一方面是創新引導。央行數字貨幣享有政府信用背書,具有最高等級的安全性,適用最廣闊的應用場景,圍繞央行數字貨幣的創新成果能溢出到分布式分類賬技術的其他應用方向,從而通過政府主導的基礎性創新引導市場在應用層面的創新。數碼港元在全面支付、可編程支付和離線支付等方面的用例是這個方面的代表。
另一方面是作爲法定貨幣與數字資産之間的橋梁。央行數字貨幣屬于法定貨幣,但與數字資産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技術,因此可以作爲兩者之間的橋梁。數碼港元在第三代互聯網(Web3)交易結算和代幣化資産結算等方面的用例是這個方面的代表,但需要研究數碼港元能否改善數字資産市場的出入金問題,能否兼容現行的“了解你的用戶”(KYC)、反洗錢(AML)和反恐怖融資(CFT)等要求,以及能否支持貨銀兩訖(DvP)。另外,數碼港元在代幣化存款方面的用例,則反映了一個逐漸浮現的共識——商業銀行的代幣化存款比科技公司發行的穩定幣更安全。
“中國香港也在考慮以央行數字貨幣爲儲備發行穩定幣的可行性,這比穩定幣的儲備資産托管在商業銀行更安全。”鄒傳偉說道。
于佳甯認爲,在Web3.0時代下,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還包括提升支付效率、促進金融包容性、支持金融創新等。同時,央行數字貨幣的管理難度更低,可以有效降低公司在線業務財務管理、賬目核驗等方面的成本和風險,較之傳統的支付方式更容易和互聯網業務深度結合。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創新生態系統,跨境支付和結算一直是重要的需求。”于佳甯表示,通過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兩地不僅可以鞏固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吸引更多創新者和投資者,還可以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便利性,加速資金流動,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與此同時,央行數字貨幣的引入涉及複雜的技術架構和安全保障。于佳甯強調,確保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穩定性、防止數據泄露和網絡攻擊是重要的挑戰,需要全面考慮技術和安全方面的風險。央行數字貨幣的成功還依賴于公衆和市場的接受度和理解。推廣和普及央行數字貨幣需要教育用戶和投資者,解決對新技術的認知和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