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次偶然之舉,讓蒲元走上了尋訪抗戰老兵、關愛前輩英雄之路。9年來,他看望過的抗戰老兵有100多人,行程萬余裏。每年寒暑假及工作之余,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關愛抗戰老兵、追尋曆史上。個中辛苦,一言難盡,但蒲元始終認爲,這些付出很值。
“當年,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以鮮血甚至生命捍衛民族尊嚴。今天,作爲後輩的我們要不忘曆史,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8月30日,蒲元說。
蒲元(右)上門邀請八路軍老兵鄧永順(左)給師生作專題報告(資料照片)。
尋訪和時間賽跑
祖籍山東、自幼在陝西長大的蒲元,從小就有一種英雄情結。2013年,從事軍事曆史教學工作的他,計劃撰寫一篇關于黃埔軍校的研究文章。得知在西安還有數十名參加過抗戰的黃埔畢業生健在,他便通過各種方式尋找。不久後,他輾轉找到了住在西安市灞橋區的92歲的黃埔18期抗戰老兵呂廷軒。
這是蒲元第一次與抗戰親曆者面對面交流。抗戰老兵保家衛國、奮勇殺敵的經曆深深地震撼著他。而抗戰老兵對于後輩來訪和社會認可的期待也讓他感慨不已。蒲元覺得,一定還有更多這樣可親可敬的老兵。尋訪和關愛抗戰老兵的念頭,在他心中悄然萌生,從此紮下了根。“當時最難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已經將近70年了,關愛抗戰老兵,必須和時間賽跑,一刻都不能停。”蒲元說。
2015年的冬天特別冷,朋友轉來的一條信息卻讓蒲元坐不住了——“朱雲,1919年生,曾任某軍用機場地勤,家住鹹陽市天王小區。”掐指一算,老兵已經96歲高齡了。他按照信息記錄的電話號碼打過去,卻發現已經停機了。“要盡快找到朱雲。”蒲元想。
很快,蒲元約了好友趙軍航一同趕往鹹陽尋找朱雲。可到了天王小區兩人卻傻了眼。原來,這是原大型國企西北第七棉紡織廠的家屬區,有46棟樓,常住人口過萬。別說是找人,轉一圈也得花上幾十分鍾。兩人邊走邊問,接連問了30多個人,也沒打聽到任何消息。蒲元又設法聯系到社區主任,但依舊沒有結果。
返回西安時已是暮色蒼茫,兩人踩著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心情低落。讓蒲元沒想到的是,4天後他竟接到天王社區主任的電話,說朱雲找到了!這真是出人意料的喜訊。
原來,朱雲並不是原西北第七棉紡織廠的退休職工,天王小區是他兒女的房子,各種信息表格中都沒有他的名字,社區主任也是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他。當蒲元再次來到天王小區時,已經明白了是怎麽一回事的耄耋老兵,緊緊握住蒲元的手不放,眼角淚光閃動。
“老人告訴我們,1943年他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在雲南某軍用機場做後勤保障服務工作。”蒲元說。後來,蒲元又帶隊去爲朱雲舉行了隆重的致敬儀式。老人的多位年逾花甲的子女都專程從外地趕回來,見證父親這一光榮的時刻。
除了熱心人士提供線索的意外收獲,蒲元也主動打探消息,尋找老兵已經成爲他的一種生活常態。不管走到哪裏,不管遇到誰,他都會習慣性地多問兩句。憑著一股“把公益活動當事業幹”的勁頭,蒲元記錄本上的老兵名字也越來越多。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爲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挂光榮牌工作實施辦法》,蒲元在爲他嶽父登記完光榮牌信息後突然想到,在其他登記者中,會不會也有抗戰老兵呢?于是他又返回社區,請工作人員幫忙查詢90歲以上退役軍人信息,並得到了5個電話號碼。經過逐個撥打電話,蒲元果然又發現了一位抗戰老兵——92歲的八路軍120師老戰士樊心孝,而樊心孝恰恰就住在蒲元嶽父家樓下。
在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的口中,老兵去世叫作“歸隊”。隨著時光流逝,健在的抗戰老兵越來越少。蒲元曾自嘲,這幾年他去的最多的場所,就是殡儀館和靈堂,爲“歸隊”的老兵送行。他說:“這項工作就是跟時間賽跑,我們要堅持做到爲陝西最後一名抗戰老兵送行。”
在百歲八路軍老兵(左一)趙魁華家裏,武警工程大學學員們和老人共度八一建軍節 (資料照片)。
關愛 不能只當“搬運工”
蒲元常說:“我們關愛老兵不能只做‘快遞員’‘搬運工’,送點生活物資、送點年貨、送個蛋糕,拍個照就走。重要的是和老兵有精神上的交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全社會的尊敬。”
“嶽自省同志,今天,請接受我們全體志願者最崇高的敬意!當年,日寇入侵,山河變色,是您響應號召,揮淚告別家人,爲民族自由而戰……曆史不容忘記,民族英雄不容忘記!榮譽屬于你們,屬于所有抗戰英雄!”每次組織致敬活動,蒲元等志願者們都會飽含深情地宣讀這段爲抗戰老兵量身定制的致敬詞。當雄渾的背景音樂響起的那一瞬間,在場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那個山河破碎又鐵骨铮铮的歲月。致敬詞宣讀結束後,志願者們會將一塊黝黑锃亮的木質牌匾擡到抗戰老兵面前。牌匾上刻的“抗戰英雄”4個大字,遒勁有力。
也許是身處內陸的緣故,在蒲元關愛過的抗戰老兵當中,只有一位海軍老兵,他便是黃錫骥。1941年,15歲的黃錫骥放棄新加坡優渥的生活條件,經滇緬公路回國報考海軍學校。抗戰勝利後,黃錫骥被派往重慶號巡洋艦擔任航海員。1949年2月,他隨重慶號巡洋艦起義。新中國成立後,黃錫骥曾在解放軍海軍某學院任教。2018年夏,蒲元獲悉,92歲的黃錫骥途經西安。他便帶領由武警工程大學6位教職員工及其家人組成的致敬小分隊,前往黃錫骥下榻的酒店,向抗戰老兵致敬。
一個多小時的致敬儀式,讓黃錫骥老人既緊張又激動。離開西安時,老人托酒店轉交蒲元一封親筆信。“謝謝每一位前來的陝西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向你們致敬!”老人在信中這樣寫道。2020年春節,黃錫骥的兒子特地給蒲元發來了祝福微信,還附上了父親的照片。
2019年11月,石泉縣饒峰鎮饒峰村抗戰老兵陳興明家中突發火災,房屋焚毀,已90多歲的陳興明燒傷面積達30%以上。在當地醫院搶救6天後,病情突變,伴發肺炎急劇加重,被緊急送往西安救治,但醫療費令老人的家人壓力很大。
得知這個消息後,蒲元第一時間進行捐助,並把信息發到微信朋友圈,得到很多好友的積極響應,有人當晚就帶著善款到醫院去探望。最終,在廣大志願者的發動下,共籌集善款22.6萬元,解了老兵治療費用不足的燃眉之急。
蒲元給孩子們講述抗戰故事(資料照片)。
傳承 爲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老兵不怕死亡,老兵怕被遺忘。”蒲元說,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曆史,這段曆史不能被忘記,這種精神需要傳承。
作爲軍校教員,蒲元承擔的課程與中國近現代戰爭史有密切關系。在日常教學中,蒲元有針對性地把抗戰老兵的故事融入他所教授的《軍事曆史》《軍事思想》等課程當中,希望通過關愛抗戰老兵公益活動,把那段偉大的曆史帶進課堂,傳遞給學員,讓更多的年輕官兵受到精神洗禮,讓更多的後來人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
爲了更好地弘揚英雄事迹,讓更多青年感受到可貴的英雄精神,蒲元把他關愛老兵的心路曆程和老兵浴血奮戰的傳奇故事,與抗戰曆史結合在一起,精心打造了“英雄·從戰場走來”專題講座,先後應邀到政府部門、部隊、學校等幾十家單位作講座,讓更多的人觸摸有溫度的抗戰曆史,感悟蘊含著無窮力量的抗戰精神。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生陳先勤在聽完蒲元的講座後,給蒲元發信息說:“聆聽了您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正像您所說‘英雄不容忘記,奮鬥振興中華’,我們應該始終銘記,要有他們一樣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一次結課後,武警工程大學學員郭鋼給蒲元發來微信:“蒲教員,非常感謝你的授課。你的課,感染著我。”2018年5月,《中國軍網》刊發文章《拒絕紙上談兵!這位教員的授課爲啥能“戰味十足”?》,對蒲元的教學方式予以積極評價。
除了自己講述英雄故事,蒲元也請當事人進學校作報告。2018年6月,他和武警工程大學政治工作處幹事雷鳴一起,邀請88歲的八路軍老兵鄧永順給廣大師生作專題報告。報告會現場,鄧老的經曆和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所有師生。
抗戰期間,鄧永順的祖父、母親和舅舅均被日軍殺害。帶著國恨家仇,1945年初,鄧永順參加八路軍,在太行軍區野戰醫院做衛生員。一次戰鬥後,醫院院長讓他去救治被俘的日軍傷員,鄧永順第一次違抗了軍令。但院長並沒有發火,而是耐心地給他講八路軍優待俘虜的政策。經過整整一夜的思想鬥爭,鄧永順開始照料日軍戰俘,盡管心裏充滿仇恨,但他工作卻一絲不苟。鄧永順的悉心照料最終感動了日軍戰俘,一些人傷愈後還參加了反戰聯盟,爲抗戰貢獻了力量。“不管任何時候,八路軍戰士都要聽黨的話。”報告會上,鄧老樸素的語言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台上台下,掌聲經久不息。
把課堂延伸到社會,把教育貫穿到課外,組織學員親身參與關愛老兵公益活動,是蒲元近年來的積極努力。
在百歲八路軍老兵趙魁華家裏,學員們和老人共度難忘的八一建軍節;在90歲八路軍老兵曹傳芳居所,學員們向老人演唱了專門排練的電視劇《亮劍》主題曲《中國軍魂》;在90歲八路軍老兵張茂山家中,聽到他12歲時就協助八路軍開展偵查工作時,大家對他的勇敢和沉著欽佩不已。
在蒲元的帶動引導下,武警工程大學越來越多的學員開始以各種形式參與尋訪關愛抗戰老兵的活動。
學員張琪在老家河南省商丘市尋訪到抗戰老兵徐永振,並將這次關愛之行寫成文章《正月裏,我給老兵敬個禮》發表;學員殷婧璇畢業後被分配到武警山東總隊,她與戰友一同去看望八路軍老兵梁金發,3人一起面對鏡頭敬禮,留下了一張特殊的合影;學員盧旦晨畢業後被分配到武警江西總隊,她把一位新四軍老兵請到總隊基地,爲新入伍的戰士們舉辦講座……
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越來越多的同行者,這讓蒲元很受鼓舞。而最讓他感動的是家人的全力響應,妻子耿小喬一直堅持和他一起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公益活動,他們的兩個孩子也常常跟著他們一起看望抗戰老兵。
“別人家的孩子假期、周末都去公園、遊樂場玩,或者上各種興趣班,我的兩個娃跟著我,不是在老兵家,就是在抗戰戰場遺址上。”蒲元說。
近年來,蒲元的公益活動先後被多家媒體報道,他還被評爲西安市好青年,他所在的志願者群體被選爲陝西好青年集體,他的家庭也獲得三秦最美家庭、武警部隊書香家庭等稱號。
“不是我有多好,而是前輩們當年做得好!”蒲元說,“據我們統計,全省健在的抗戰老兵僅剩100余人。讓他們更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是我們共同的心願。”(記者 鄭斐 通訊員 李智 趙櫻麗)
蒲元(右)看望致敬抗戰老兵、八路軍129師戰士張茂山 (資料照片)。本組照片均由李智提供
記者手記 |抗戰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蒲元和他所在的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近年來通過各種途徑尋訪抗戰老兵、致敬抗戰老兵、關愛抗戰老兵,爲抗戰老兵敬贈“抗戰英雄”牌匾,讓他們的事迹得到尊崇,讓抗戰精神得以傳承。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77周年紀念日。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中華民族湧現出一批抗日英烈和衆多英雄群體。他們抛頭顱、灑熱血,爲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爲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作出了重大貢獻。這種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國家需要英雄,英雄需要人民的尊崇。近年來,抗戰老兵的境遇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改善,政府部門給予抗戰老兵的生活補助逐年增長;慈善協會組織、慈善志願者團隊對抗戰老兵進行入戶慰問,開展向抗戰老兵送一份慰問品等“六個一”服務活動;更多的社會公益組織也通過各種形式關心、幫助抗戰老兵。全社會正以各種形式紀念與緬懷、優待與體恤抗戰老兵。讓抗戰老兵的英雄事迹和精神銘刻在我們的記憶中,讓子孫牢記,讓後人傳承。(鄭斐)
轉自陝西日報
來源: 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