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大陸和台灣,還處于“互不往來”的狀態。由于台灣當局奉行“三不政策”,兩岸的聯系也産生了困難。然而,五月的一天,一架中國台灣地區的波音747貨機,卻突然降落在了廣州白雲機場。飛機的艙門緩緩打開,從裏面走出了一位男子。正是這起“兩岸直航”事件,驚動了整個海峽兩岸地區。
在當時兩岸交流受阻的時節,這架飛機爲何能夠沖破重重障礙,從台灣飛到了大陸母親的懷抱?而從飛機上下來的男人,又有著怎樣不爲人知的故事?
王錫爵,是台灣空軍的一名將領,同時也是台灣“黑貓”中隊的一名飛行偵查員。“黑貓”隊伍,表面上看來與其他飛行機組無異,而實際上,當時的台灣,正是利用這支隊伍,配合美國情報局,對中國大陸領空進行秘密的監視活動。由于這支隊伍的特殊性,在此隊伍中服役的隊員,都擔負著極大的危險和壓力,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失去生命。
在一衆隊員當中,王錫爵是比較幸運的那一個,他早早地就完成了黑貓的任務,從台灣空軍順利退役。事實上,王錫爵是四川人,盡管曾經在台灣的軍隊裏面服役,王錫爵依然深深地眷戀著大陸的家鄉與尚在四川老家的親人們。退役之後,王錫爵無時不刻地想念著回到家鄉,然而由于其特殊的“黑貓”身份,台灣當局對他的管控更是十分嚴格,不要說去大陸,就連在台灣的行程,都要和當局進行報備。在這樣的“盯梢”當中,王錫爵只好將一份思鄉心切放在肚子裏。
退役後的王錫爵,在台灣中華航空公司擔任機長,經常會執行一些國際航行的任務。1986年5月3日,王錫爵從上級處獲知,自己即將執行一個任務:從新加坡出發,經停曼谷、台北,最終飛向美國的運輸貨物任務。就在這時,一個念頭浮上了他的心頭。
執行此次中華航空飛行任務的機組一共有三人組成:機長王錫爵,副駕駛董光興,飛行工程師邱明志。這三人在之前的飛行任務中也一起合作過,正是因爲有了合作經驗,三個人的工作都非常默契。早上五點五十分,由王錫爵駕駛的344號貨機從新加坡起航了。下午兩點半,飛機正按照原定計劃,向著香港機場飛去。香港方面的塔台,這時告訴344號機,可以按照既定路線下降高度了。由于飛機的整個飛行過程都是由機長操作,在沒有特定狀況的情況下,飛行工程師和副駕駛都可以進行一些休息工作。王錫爵這時對邱志明開口了:
“去後面拿個榴蓮來,一會咱們分著吃!”
邱志明一聽,立刻去後面貨倉翻箱倒櫃了。新鮮的榴蓮,是多麽讓人垂涎啊!就在邱志明在後面嗅嗅聞聞,准備挑選一個最新鮮的榴蓮的時候,王錫爵又對董光興開口說道:
“哥,咱們很久都沒有進行一場劫機演習了,不如就趁這次機會練習一下,也好對國際要求有一些實踐認知。”
董光興沒有異議,便讓王錫爵用手铐將自己拷了起來。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王錫爵正在謀劃著一場驚人的“秘密事件”。
將董光興的行動“控制”起來之後,王錫爵把操縱杆握在了自己的手上,隨即一推操縱杆,改變了飛機的飛行方向。董光興非常詫異,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待邱志明抱著一個榴蓮,高高興興地從貨倉回來的時候,看到董光興被拷在副駕駛位置上,自然是十分驚訝。王錫爵緩緩開口,對他們道出了實情,原來他要劫機:
“我要把飛機飛到廣州白雲機場,請你們不要驚訝,如果你們配合我,咱們可以安全地在廣州降落,如果你們輕舉妄動,咱們就一起同歸于盡。”
伴著王錫爵冷靜地說話語氣的,是飛機突然發出的失速警報聲響。震耳欲聾的警報聲仿佛在告訴邱志明和董光興:王錫爵是來真的,誰都不能輕舉妄動!
下午三點十分,王錫爵憑借著另一架北京飛機的幫助,順利聯系到了廣州白雲機場的管制,告訴他們:我們將在白雲機場降落!聽聞這個消息,廣東民航機長也嚇了一跳,因爲台灣的飛機,在那個時候,根本不可能飛到大陸裏面來!但是當時正值五一假期時分,廣州的機場客流非常大,要想讓飛機安全降落,必須調配整個機場的飛機。而香港機場的管制方面,還在因爲344號機沒有按照既定航線下降而一頭霧水。那麽,接下來王錫爵又會經曆怎樣的事情呢?
當天下午,王錫爵順利在廣州降落。當他從飛機的艙體中走下來那一刻,迎接他的,是廣東省的主要領導和民航局局長。這麽大的牌面,自然能看出王錫爵駕駛飛機回到大陸,對廣州方面的影響。晚上入夜之後,廣東省的主要領導在廣州市的市級賓館,宴請了王錫爵,熱烈歡迎他駕駛飛機回到大陸,而董光興和邱志明,也被廣州方面妥善安置。
終于回到了祖國大陸,王錫爵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動地表示:
“現在終于回來了,一直以來我都在想念大陸的親人。代表台灣同胞,我們都希望海峽兩岸能夠通航、通商、通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通。”
然而,王錫爵的“劫機事件”,不僅僅是大陸方面的喜悅,也是台灣方面需要處理的問題,一時之間,台灣方面産生了軒然大波。針對此次事件,王錫爵其實是做出了曆史性的突破,大陸方面也出面爲王錫爵解決問題,給台灣發去了一封信:
“貴公司的波音747貨機已經在白雲機場成功降落,機長王錫爵的目的是在大陸定居。懇切希望貴公司方面可以派出代表,針對王機長在大陸定居的事情以及飛機相關事宜,與大陸方面進行協商。”
當月六號,王錫爵再次駕駛344號飛機,抵達了北京首都機場,而這次在機場迎接他的,正是民航總局局長。這次事件,不僅對廣東省的意義重大,中央方面也是非常重視。受到接見的王錫爵,又將怎樣實現自己的最終心願,與家人團聚呢?
在四川老家的王錫爵的父親,受到中央的邀請,火速趕到了北京,與37年未見的兒子相見。王錫爵的父親,已是82歲高齡,看著幾乎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沒有再見過的兒子,老人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說不出話來,只是一個勁的流淚,父子終于相見,自是有許多話要說。當日下午,在父子二人終于平定心情之後,國務院副總理接見了二人:
“經過王先生的事情,我們更加意識到,也更加期盼,能夠用海峽兩岸都接受的方式,一步步促進交往和合作,讓兩岸人民齊心協力,在台灣的大陸同胞也能夠痛快地回來探親。我們都對王先生的這次事件懷有敬意。”
聽到總理的表態,王錫爵認識到,自己的行動不僅僅讓自己的多年心願得以圓滿,更是一次曆史性的海峽兩岸破冰事件。他流著淚表示道:
“回到大陸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我終于實現了願望,高興之情難以言表。我的這次行動,可以說是海峽兩岸的首次航行,如果今後,兩岸的交流能夠像如此這般自由密切,將是兩岸人民都願意見到的景象!”
對于王錫爵航行回到大陸的事件,大陸方面自然是積極響應。然而在台灣方面,這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爲台灣的同等型號貨機只有兩架,而王錫爵將一架飛走了,台灣的運力就減少了一半,這對台灣也是不小的打擊。王錫爵想留在大陸,而董光興和邱志明,則依然想回到台灣去。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蔣經國決定讓華航和大陸進行協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海峽兩岸又會以怎樣的形式,進行交流呢?
“劫機事件”後,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也漸漸開始要求,台灣當局實行開放政策,允許台灣與大陸進行正常的交往與交流,讓兩岸居民和諧相處。輿論一時之間興起,台灣當局終于實行了相應的政策:1987年,台灣方面宣布正式解除台灣戒嚴令,並開放海峽兩岸探親政策,讓兩岸居民不用再“隔海相望”,相別多年的家人也終于得以團聚。
香港方面,自然也是對這次事件非常關心,還發表了一篇社論,稱這次王錫爵的行動是“曆史的轉折點”,王錫爵作爲海峽兩岸的直航第一人,在整個中國都“出了名”。
就這樣,大陸與台灣的聯系遇見走上了正軌,海峽兩岸同胞的交流也日漸密切。兩岸當局也都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創造更加美好、和平的交流環境,充分考慮兩方人民的意願。“本是同根生”,兩岸相對,和和睦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