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多樣的宗教信仰是東南亞社會文化多樣性的突出表現,世界各大宗教都在這裏流行。除了神靈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外,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印度教、猶太教以及道教、錫克教都在這裏擁有信徒。現代東南亞可分爲三大宗教區域:
1、以佛教爲主的區域——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和新加坡,其中越南、新加坡爲大乘佛教、道教與儒教信仰區;
2、以伊斯蘭教爲主的區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和菲律賓南部;
3、以基督教(天主教)爲主的區域——菲律賓北部和中部。
此外,東南亞國家還有一些地區性和國家的本土化宗教,如越南的高台教、和好教,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的德教等。
東南亞文明的顯著標志即是宗教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有學者認爲:東南亞文化的本質和特色是宗教文化,因爲東南亞曆史上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語言和文字無不打著濃重的宗教印記,東南亞國家的對外關系與國際影響也往往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泰國著名學者披耶阿努曼拉查東在其著作《泰國傳統文化與民俗》中寫道:“從根本上說,泰國文化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即宗教。這是因爲一切藝術、文學、社會制度、風俗習慣都是圍繞它的宗教而發展並結合成一個整體的。只是到了近代,其文化才有了某些變化。”
20世紀初,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第一批民族主義組織就是宗教性組織,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聯盟和緬甸佛教青年會等。同時有的改革運動也以宗教改革或教會改革爲宗旨。宗教可以成爲維護民族團結與統一的精神紐帶,同時,複雜多樣的宗教也可能導致信仰不同宗教的民族之間、各教派之間産生矛盾與沖突。
從20世紀至今,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成爲世界性熱點問題,東南亞地區的民族分離問題往往以宗教沖突的形式出現,而宗教信仰的差異與教派之間的矛盾又加劇了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對立。因而研究東南亞宗教的發展不僅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源遠流長 多元複合——東南亞曆史發展縱橫》,梁志明著,中國出版集團,2014.
[2]《東南亞六國國情研究》,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編著,中國發展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