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誕生于1868年的IWC萬國表來說,2018是這家品牌誕生150周年的紀念年份。今年他們出品的一系列紀念版Jubilee手表,品種齊全,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由懷表演變而來的大口徑致敬波威柏(Pallweber)“150周年”特別版跳字腕表。
市場是敏銳的。這枚Pallweber腕表一經推出,就成爲藏家爭搶的新品,用新加坡鍾表媒體SJX的話說:“毫無疑問,這是很久以來最有趣的IWC腕表。”光是熱銷還不夠,還有熱議。許多評論家對它都有自己的看法,除了肯定的聲音,有趣的是我也聽到流言,說出自同一集團的萬國Pallweber和朗格貓頭鷹跳字采用相同的機芯結構和機制——真是這樣嗎?
答案很簡單,不是。
最著名的早期IWC懷表之一:Pallweber懷表曆史表款
雖然都是跳字機構,但是Pallweber不是現代萬國的全新發明,而是向曆史致敬的作品。根據萬國博物館檔案,Pallweber本是該公司19世紀後期制作的最著名的早期IWC懷表之一。奧地利的手表制造商Josef Pallweber在1883年發明了這個裝置,並將其授權給IWC(他隨後也將該設計授權給其他瑞士生産商,但萬國的Pallweber懷表可能是最廣爲人知的)。據說因爲動力系統始終達不到理想狀態,當年僅僅生産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到1890年左右生産就停止。由于生産周期太短,數量少,今天它們也是早期IWC懷表的最具收藏價值的産品之一。而現在,根據當年的懷表原型,IWC大膽地制作了這枚現代的腕表。
當今世界比較有名的跳字腕表,左起:Harry Winston Opus 3、萬國Pallweber、
跳字腕表從來顯得與衆不同,除了當年Vianney Halter爲Harry Winston所做的Opus3,當今世界比較有名的跳字腕表就是萬國的這枚Pallweber、F.P. Journe Vagabondage III和朗格的Zeitwerk貓頭鷹。機械結構上說,流浪者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跳字機構,它只是很聰明地把指針做成了帶數字的圓盤改變了顯示的形式(居然很多人不知道!);而Pallweber和貓頭鷹與當年的Opus3一樣,的的確確是用機械動能驅動數字盤跳躍實現時間顯示更替。但是仔細研究二者的機芯對比,二者的不同還是顯而易見,因爲都是透底腕表,閱讀本文之後,你甚至通過肉眼就能觀察到這些區別。
IWC的Pallweber搭載品牌自産機芯94200
朗格Zeitwerk搭載品牌自制機芯L043.1
首先,Pallweber有兩個發條盒!這兩個發條盒分別帶動兩套輪系,只有在上鏈時才連接,並且同時並行上鏈。兩個發條齒輪系獨立工作,一個齒輪系爲擺輪提供動力;第二個齒輪系驅動數字顯示器跳動。而貓頭鷹呢?只有一個發條盒。
第二個區別是跳字方式。朗格貓頭鷹的每分鍾跳字力量感十足,晚上睡覺時把它放在床頭櫃上,你能清楚地聽到每分鍾跳字孔武有力的咔嚓咔嚓聲。而Pallweber的跳字則異常輕柔。盯著表盤上的跳字窗口看,每分鍾數字默默跳動很清晰,卻也很輕,幾乎沒有聲音。江湖傳言Pallweber是用三種不同材質鋁、鋼、銅合金制作三個數字盤,我沒有得到品牌的官方信息確認說法,但是不難看出:萬國的設計理念是降低重量、節省動力,悄悄跳字。
第三是機芯尺寸。Pallweber再現了當年懷表的外觀,45毫米×12毫米的表殼很大,有足夠的空間安排時分轉盤和六點位置的小秒針,也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兩個獨立的發條輪系,並且保持了機芯的輕薄,也帶來了60小時動力儲備的優勢。要知道Zeitwerk的動力儲存才36小時,而F.P. Journe Vagabondage III也僅40個小時。
如你有興趣搞清兩塊表的區別,仔細隨我研究機芯的工作原理(如果你只對Pallweber本身感興趣,直接跳過這兩段看上手操作感受):Zeitwerk使用單個相對較大的主發條盒同時驅動計時和數字轉盤。 它依賴于一種稱爲Remontoir的恒動力機制。在貓頭鷹的機芯面,那個錨形夾板下方你能看到這個結構。它本質上是一種小型彈簧,通過快速卷繞和放松以提供小份能量,以調節每60秒跳分顯示所需的能量。這個東西也是爲了在分鍾轉盤跳動時,保持擒縱機制的扭矩幾乎恒定。Remontoir因此也是一種更昂貴和複雜的解決方案,這也是Zeitwerk價格更高的原因之一。
朗格貓頭鷹L043.1機芯的Remontoir恒動力系統示意圖
而Pallweber用了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對于Pallweber的設計者而言,難題一是如何實現分鍾盤每60秒准確地跳一下;二是如何協調三個轉盤的共同聯動。Pallweber表盤窗口下有三個轉盤,一個用于個位數的分鍾,另一個用于10分鍾的分段,最上方的一個是小時顯示。計時系統首先需要某種形式的機制來確保數字轉盤每60秒跳動一次。萬國使用的方法是:凸輪。所謂凸輪是一個帶有不規則(不是圓形)輪廓的圓盤,通常與沿其邊緣延伸的杠杆(通常是可收縮的彈簧)配套。凸輪的輪廓控制著杠杆的位置,用于幫助實現瞬跳。
機芯背面可以看到跳字機構中的凸輪、釋放輪和釋放叉
如下面的動畫所示,凸輪(藍色)持續由輪系驅動,與此同時,數字圓盤齒輪系(紅色)被一對彈簧釋放叉(綠色)鎖上,並用盤繞的圓柱形彈簧將它們連接起來。這些杠杆是阻止二級齒輪系動力的唯一部件,同時定期同步釋放動力。釋放叉沿著凸輪轉動,一頭到達凸輪卡位邊緣的時突然掉進去。另一頭釋放叉暫時放開釋放輪(紅色),讓它將分鍾盤旋轉一個數字。分鍾轉盤前進一位數後,它就會被釋放叉另一頭停止。該過程每60秒重複一次。
10分鍾和小時轉盤異曲同工,只是其間隔分別換成每10分鍾和60分鍾。比如每次分鍾盤完全旋轉時,10分鍾盤應前進一步(60°),60分鍾轉完一圈;同樣的邏輯,在10分鍾的數字盤完成一個完整的旋轉後,小時盤向前推動一個數字(30°),12小時爲一圈。萬國通過使用一套日內瓦機制來控制這三個圓盤的聯動機制。日內瓦機制將連續的旋轉運動轉換爲間歇的間斷式的旋轉,優點在于它可以在間歇旋轉之間將轉盤鎖定在固定位置,Pallweber的分鍾盤一整圈傳遞到10分鍾盤轉60度(例如從29分鍾到30分鍾)。同樣,當10分鍾盤轉一圈,驅動機制(黃色),再反過來驅動小時盤向前(例如從10:59到11:00)。看明白之後發現很簡單,對吧?在Pallweber大大的機芯正中央有個M形的橋板,仔細看,分鍾凸輪和壓力彈簧就在這裏(見上面的特寫圖)。
最後,談一談我上手和操作Pallweber實物的感受。
從視覺上看,這款致敬波威柏(Pallweber)“150周年”特別版腕表跟當年的懷表十分接近,但認真比較會發現,它的設計被稍微簡化,主要體現在盤面的壓印線條和跳字顯示窗口外緣的線條上。原先懷表上的類似于回字紋設計改爲一粗一細兩個簡約線條,弱化了早前的時和分單詞;再細看12點位的顯時窗口,取消了階梯式設計。個人覺得新款保留了原型的儒雅感,但更簡約更具現代感一些。表盤的質感跟琺琅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光滑的漆質,或藍或白,都呈現同樣溫潤光滑的琺琅質感。據品牌介紹,這種光滑的漆盤需要被塗覆上多達12層的高質漆料,再經抛光打磨。這種漆盤也是今年萬國所有Jubilee系列除150周年Logo外的另一共同特征。
“大口徑”是這塊表的另一特點。首先它的原型是早年的懷表,其次表殼內部得裝載下複雜的跳字機構和提供60小時能量儲備的雙發條盒,所以大尺寸是必然之選。45毫米,對我來說大是大了點,不過短小的表耳讓它相對不顯大且適合上手,我的判斷是,一般人的手腕仍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表盤下方6點位是小秒針盤,拉出表冠的時候會停秒針,目的是讓時間更精確。拔出表冠可以自由調節時分盤,正反向旋轉都行,操作起來非常輕松,手感極輕柔順滑。旋轉表冠時,時分數字盤的瞬跳帶來的呼應感非常棒,從手指擰動表冠,到數字的瞬跳,幾乎沒有一絲滯後感。秒針和跳字系統是同步的,這個非常有趣的聯動結構,前面講原理時介紹過。遇到整點,分鍾和小時一起跳,視覺上非常過瘾。
一同發布的致敬波威柏“150周年”特別版共三個款,鉑金白盤限量25枚,人民幣定價43.8萬;紅金白盤限量250枚,27.7萬;精鋼藍盤,限量500枚,17.5萬。選金還是選鋼?只有25枚的鉑金款顯然會成爲少數VIP客戶的選擇,而紅金款和精鋼款個人認爲都是非常棒的選擇。相較而言,紅金白盤更複古,藍盤更爲現代更容易搭配,當然價格也更便宜。對了,“致敬波威柏”系列裏,還有一塊更原汁原味的紅金白漆面懷表,真的喜歡複古款,這個也是很好的選擇。█
IWC萬國表“致敬波威柏”150周年特別版懷表,售價50.4萬人民幣
IWC萬國表“致敬波威柏(Pallweber)”150周年特別版
售價:精鋼款175,000人民幣、紅金款277,000人民幣、鉑金款438,000人民幣
表殼:精鋼、紅金或鉑金材質,直徑45毫米、厚12毫米
機芯:IWC萬國表94200型手動上鏈機芯(94000型機芯系列)
動力儲備:60小時
表帶:Santoni鳄魚皮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