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蒼山論劍 邬老師
坦克主炮的作戰彈藥主要包括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和一些多用途彈藥。在當今世界各軍事強國的坦克彈藥家族中還研制有對應型號的訓練彈。這種訓練彈和僅僅用于練習裝退彈的教練彈不同,能發射,有穩定的彈道特性,除了戰鬥部幾乎沒有殺傷效果之外和實彈毫無二致。
國際通行慣例使用藍色的“假戰鬥部”作爲訓練彈的顯著特征。以美軍的M965訓練用穿甲彈、M831A1訓練用破甲彈,德軍的DM38訓練用穿甲彈、DM18訓練用破甲彈爲代表,甚至連印度都能自行制造屬于自己的120毫米坦克穿甲彈訓練彈供阿瓊坦克使用。這種訓練彈制造成本是作戰彈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貼近戰鬥射擊,訓練效益好。但就是這麽多好處,我國卻從來沒有發展過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的訓練彈而是一直使用作戰彈藥訓練部隊,是我們造不出麽?
圖注:1、M831A1訓練用破甲彈;2、M830作戰用破甲彈;3、M830A1多用途破甲彈;4、M829貧鈾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5、M829A3貧鈾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6、M829A1貧鈾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7、M965訓練用穿甲彈;8、XM1002多用途破甲彈訓練彈;9、XM943自尋的靈巧攻頂彈。
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能造用于作戰的高速次口徑穿甲彈就能造訓練彈,無非是將昂貴的鎢合金彈芯材料換爲質量相近、外形相似的易碎金屬而已。爲什麽不用?那要從我軍坦克兵獨特的裝備保障體系和訓練保障習慣說起。
一是有利于盤活軍工資源。軍工企業維持自身運行和推進科研都需要龐大的軍方訂貨。在訂貨總金額一定的情況下,當然是全部生産作戰彈藥效益最高,生産管理簡便,人力資源集中,除部分用于訓練外其余彈藥就歸入戰備倉儲,訓練和作戰准備推進兩不誤。如果要兼顧生産訓練彈藥的話,雖然訓練用彈數量將大幅增加,但需要重新分配生産資源,不僅分散了人力物力,而且戰訓彈藥界限明確,如部隊需應急應戰將無法進行靈活的戰教轉換。
圖注:新加坡陸軍坦克學兵抱著教練彈等待上車訓練。這些120毫米訓練彈是配用其采購的豹2坦克的。
二是保證裝備戰備水平。美軍有數量可觀的戰略儲備,在緊急情況下軍事海運司令部下轄的海上預置艦隊能將在全球公海上預置的戰技術性能良好的戰備裝備直接運抵戰區啓封後參加作戰。但我軍的坦克沒有一輛作爲戰略儲備由工廠或者軍隊倉庫保管,都是生産一批交付作戰部隊列裝一批。部隊既是手裏裝備的使用者又是管理者,如何利用手中武器既能保證訓練質量,又能不經維修補充就直接遂行作戰任務是個需要綜合考慮的大問題。現代坦克炮身管壽命非常金貴:俄制125毫米坦克炮發射脫殼穿甲彈的壽命大概在200發,德國及其授權制造的120毫米坦克炮壽命在450發到700發之間。雖然我國的125毫米坦克炮師從俄羅斯,但掌握了身管自緊、電渣重熔和全膛鍍鉻等技術後壽命水平一點都不比西方差。但即使是這樣,坦克兵打個炮還是要愛惜地掰著手指頭算。按照現在的年用彈量計算,約20年爲一個消耗周期,如果彈藥經費投入不變而改用訓練彈的話,則現有坦克炮4-5年就能報廢一遍。面對火炮整體性儲備壽命水平下降的窘境,很難保證裝甲部隊能達到全員全裝不經准備和維修即可遂行作戰任務的要求。
三是維持彈藥庫存更替。任何彈藥都有倉儲期限,過期或長期存放的彈藥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可靠性降低的情況。不發火彈、未爆彈的出現的概率將成倍增加,不僅威脅士兵自身安全,也難免重蹈北洋水師的覆轍。所以有計劃、分梯次的進行庫存彈藥消耗和補充機制非常重要。按照用零存整,用舊存新的原則,爲了要讓部隊訓練用上盡可能新的彈藥,那就必須加快彈藥更替的速度。在庫存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就要增加新生産彈的補充數量。所以只有一門心思用在生産作戰彈藥上才能有利于部隊執行訓練和作戰任務。
四是不影響坦克兵戰鬥力生成。裝備穩像火控系統的現代主戰坦克射擊時的操作已經變得十分簡便,選擇彈種–測距–跟蹤–自動裝定提前量–擊發“五步走”,而且對配用的任何彈種都是使用這樣的操作方法。所以並不是非得用炮彈才能餵出一名成熟的坦克射手。“以槍代炮”射擊訓練就是一種簡便、靈活、經濟的替代方式。雖然坦克並列機槍的射程才800-1000米,但同樣可以在1000米內通過縮小目標尺寸的方式達到模擬遠距離目標達到提高跟蹤難度的目的。除此之外經濟性就更不提了!槍管壽命上萬發,機槍子彈成本和炮彈比起來低得可憐。練射擊技能每人每年打上上千發也不在話下。
圖注:沙彈這種模擬彈在今年央視財經特別節目中終于對外公布,其彈體上“125(模)”特別顯眼,用于軍工廠實射試驗。
所以這麽幾點綜合起來就是我軍坦克兵不采用專用訓練炮彈的原因。當然類似的彈藥我們也不是沒有:坦克、火炮出廠之前都要進行實射試驗供軍事代表驗收,考慮到彈藥的特殊性和安全性,軍工廠都是按規定使用的沙彈,即外形、重量、發射藥與作戰實彈相同,戰鬥部裝藥用沙代替的彈藥。這種彈藥其實也可以作爲訓練彈,但並不適合我國特殊國情下的陸軍部隊。
(本號原創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