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回顧了我國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中所汲取的經驗,也結合當今大環境下所面臨的經濟與就業問題提出了“六穩”、“六保”等發展目標。其中,優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新興高科技産業是促進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同時,增加相關産業的職業技能培訓,是實現“穩就業”目標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各行各業中的引進與運用,也成爲了各行各業所重視的戰略規劃方向。
作爲重要的傳統行業之一,我國建築業仍面臨著行業需求高、人力資源匮乏、作業環境差等發展問題。“新基建”的到來,則標志著中國建築業將高科技融入傳統建造模式的開始。如何讓傳統建築業向互聯網等新興産業共同進步,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升級與改革,是衆多産業領軍者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與科技同行,創新助力建築行業轉型升級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已達到7.16%。此數值不僅實現了建築增加值連續三年的穩定增長,也達到了近十年的最高點。然而,建築行業可觀的生産趨勢並沒有與之對應的高效勞動力與足夠的從業人數。
除去人口紅利減少、社會老齡化加速等普遍社會問題所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傳統建築業作爲勞動密集型行業,還面臨著著作業環境“危繁髒重”,工程質量風險高,用工成本攀升等安全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建築業的“大而不優”,還暴露出了行業內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的短板。將科技創新融入産業內,用建築機器人代替傳統“危繁髒重”的人工作業,是“新基建”趨勢下促進當今建築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
如今,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公司以整合機器人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國際企業包括挪威的nLink機器人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的飛碼機器人私人有限公司。他們所研發的鑽孔機器人與牆面噴塗機器人皆爲提高工程效率,減輕建築業工作負擔做出了貢獻。
隨著全球建築科技化的趨勢全面開啓,碧桂園集團也開始探索“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的模式。2018年7月,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過引進名校專業人才迅速搭建系統化研發體系,聯手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研發、制造、與運用。
截至目前,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已經研發機器人54款,並將37款機器人投放工地測試應用。博智林公司所研發生産的多款建築機器人中,外牆噴塗機器人可代替傳統施工中的高空作業,不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還將工效提高了4-6倍。除此之外,已處于産品化階段的預制內牆搬運機器人,可一次性搬4塊約180公斤的內牆板,在節省勞力的同時,還有效避免了運輸過程中所面臨的安全隱患。
建築機器人的研發與生産,不僅爲解決勞動力短缺等社會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有效促進了未來建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減少施工環境中所造成的汙染。頭部房企的創新戰略布局,標志著中國建築業緊跟“新基建”趨勢,將科技精神融入傳統行業的升級變革,走向“智造”之路。
與需求共進,有效提升産教融合人才培育
如果機器人研發是建築行業需要重視的發展趨勢,那相關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則是實現此目標的核心。“以訓穩崗”,推動職業院校與職業技能的培訓,可助力實現“穩就業”的重點經濟目標。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但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建築機器人研發與生産作爲對技術有嚴格要求的新興高科技産業,在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上遠高于其他行業。當今企業與研究院校是否能夠響應國家鼓勵職業教育發展的號召,並對此采取行動,也是實現“新基建”與建築産業科技化的關鍵要素之一。
成立于2014年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是碧桂園集團培養職業型人才並彌補行業技能型人才缺口的重要舉措之一。
據了解,碧桂園“産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育方式,已向行業內提供一線管理幹部或技術骨幹730人,爲學生的成長以及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碧桂園還攜手清華等20多家校企組建 “智能建造産業融合聯盟”,爲機器人、智能制造等行業的重點企業和高水平大學與中高職院校提供交流與資源共享平台,持續促進教育供給與産業需求的全方位融合。
2020年,科技與創新是各大行業助力實現國家“六穩”、“六保”的經濟目標的關鍵。“新基建”的大趨勢,使碧桂園等龍頭企業受到啓發,利用機器人等新型技術克服傳統施工的過程繁瑣與安全隱患,而“産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同時解決了技術型人才的短缺。目前,建築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中國的“智造”之路會在更多行業領軍人的帶領下,擁有成熟的技術與全新的高度。(實習生金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