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國家裏,昆蟲制成的食品隨處可見,如泰國街頭的炸蟋蟀和柬埔寨路邊的各款油炸蟲子。新加坡作爲東南亞國家,卻找不到這樣的食品。
不要緊,喜歡這些長相獨特的食物的小夥伴們別急,它們再過一段時間就可能出現在新加坡餐館的菜單上了!
10月5日起,新加坡食品局就“昆蟲能否用于人類食品和牲畜飼料”的問題向相關行業和公衆征求意見。目前階段,新加坡不允許任何昆蟲相關食品被食用,連牲畜飼料中的昆蟲都只允許一部分。
一旦制度改變,或許部分餐廳食閣的菜單上很快就能出現蟋蟀、蠶蛹、飛蛾等其他國家常見的昆蟲食品。
(其他國家售賣的昆蟲食品)
新加坡爲什麽決定更改這一制度?
近年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一直在推動用于人類消費和動物飼料的昆蟲商業化養殖。而且爲了可持續性地讓世界上不斷增長的人口都能有食物,食用昆蟲的營養成分比養殖牲畜高、需要的飼料少、排放的溫室氣體也更少。
加上現在新加坡越來越多地轉向替代蛋白質來源以保障其食品安全,昆蟲也因其高蛋白質含量而成爲潛在的可行來源。
據新加坡食品局透露,目前業界已有10多家公司對昆蟲食品産品進口或昆蟲食品養殖感興趣。早前《新加坡眼》也報道過,Altimate Nutrition的兩位創始人。他們是來自共和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凱恩(Gavriel Tan)和李奇勳(John Lee)。
兩人利用蟋蟀粉做出了蛋白棒,這是因爲蟋蟀裏的蛋白質質量不亞于其它肉類。一百克蟋蟀裏所含的蛋白質成分(65至70%)甚至超過一百克的牛肉裏的蛋白質(21%)三倍以上!同時,蟋蟀裏也包含其它營養成分,如鈣質及脂肪。
去年五月,凱恩還榮獲了全國青年企業家金獎。
如果新加坡食品局出台了相關昆蟲食品政策,相信他們的公司也將很快收到大量訂單。
等到新政策出台,我們就能什麽昆蟲都吃了嗎?
(示意圖)
並非如此。
新加坡食品局目前評估了人類消費曆史上的昆蟲,從中選出可以被允許作爲食品使用的種類,如蟋蟀和蠶蛹。
爲了售賣昆蟲食品,進口公司必須提供正規昆蟲養殖機構的證明,昆蟲飼料也不能受到病原體或有害汙染物的汙染。對于沒有人類消費曆史的昆蟲物種,食品公司則必須提交安全評估,並讓食品局進行審查才能通過。
這項調查將在12月4日結束。更多詳情,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點擊鏈接前往:https://www.sfa.gov.sg/docs/default-source/default-document-library/consultation-on-regulation-of-insect-and-insect-products.pdf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