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實習生 徐碧珠 裴甯
“全健康”(One Health)成爲近兩年“熱詞”,折射後新冠疫情時代全球公共衛生防控之變。
11月12日,2021第五屆海南國際健康産業博覽會在海口舉行,受邀參會並作主旨演講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康樂,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分別從不同角度聚焦“全健康”的特殊和重要意義,呼籲從觀念和技術上對傳染病防控問題達成共識,並有效提升公共衛生行動力。
“疫苗打不打?受益與風險的平衡”
“人類跟微生物相互消殺一直共存。對微生物研究過程的不斷深入,爲人類認知自己、認知自然、認知世界帶來更多機會,推動了科技發展和醫學實施,這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高福的演講以“新冠大流行與醫藥産業發展”爲題,回顧新冠疫情暴發後,我國疫情防治的各個重要階段和采取的有力措施,指出,“對新冠疫情我國一直堅持清零政策,這個政策給中國贏得了應對疫情的時間。”
對“疫苗能不能打”這個大衆關注的話題,高福這樣比喻:就像高速公路開車和乘飛機出現事故一樣,都是幾率事件,是風險與受益的平衡問題。“新冠病毒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和打疫苗的風險相比,這個風險是值得冒的”。
疫苗對新冠病毒變異株還管用嗎?高福分析,中國疫苗一直處在第一梯隊,目前已有7款國産疫苗獲批上市或被緊急使用。人類不斷研發疫苗,病毒不斷變異,這是人類和病毒的博弈。全球數據顯示,疫苗防感染、發病、傳播效率或許會有所下降,但是疫苗提供的基礎免疫,對預防重症和死亡、減輕疾病負擔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大家還是要一起盡快‘苗苗苗’”。
高福建議企業、資本多關注mRNA技術。他表示,對遺傳病、罕見病以及各種代謝病,未來RNA都可能幫助我們解決。“我呼籲全球共享疫苗,如果我們不共享疫苗,病毒將共享世界。”高福說。
“未來人醫、獸醫應一起工作”
“過去我們提健康只看到人類自己,今天可見,人類健康實際上與生態環境、動植物健康密切相關聯。”康樂說。
康樂院士是我國著名生態學家和昆蟲學家,他對“全健康”的分析側重人和動物所共享的環境健康問題,“‘全健康’是人類跟疾病鬥爭過程中得到的全新認識。我們需要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人類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人和動物只能共享自然,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才能確保人類的健康。”
“全健康”是跨學科、跨地域協作和交流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其內容不僅包括人的健康,還包括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以及微生物耐藥性等問題。
全世界因爲環境汙染造成的死亡大概是每年一千二百多萬人,這個數字已引起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的高度重視。“事實上,人類活動已經改變整個微生物圈。”在剖析人類健康和環境之間的微妙聯系時,康樂院士通過多組數據和微生物群“社交圈”的變化,再次向公衆傳遞一個明確信息,空氣、水體、土壤汙染帶來的經濟損失已經成爲世界各國突出的問題。
“‘全健康’的目標是提高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水平。”康樂提出,“我建議未來人醫、獸醫一起工作,多學科合作,爲人類、動物、環境三者共同成爲一個健康整體而努力。”
“繼續實施強大的公共衛生政策”
“全球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超過五百萬。如果沒有全球有效的公共衛生,這個五百萬乘以十都是可以預計的。”張文宏教授發表題爲《傳染病消除:挑戰與未來》的演講時說。
此前張文宏曾表示,未來新冠疫情發展的趨勢是群體免疫水平會逐漸升高,“人們要麽通過疫苗接種獲得免疫,要麽通過感染獲得免疫。”
張文宏以其經曆的2003年非典和2013年H7N9禽流感防控“上海經驗”的故事爲例,強調要最早時間、最低層級、最小成本獲得最大防控成效。在此次論壇上,張文宏進一步分析新冠疫情的特點並抛出“亮點”問題:在面對人類無法忍受的病毒感染後果時,我們真的願意讓病毒傳播自然走向嗎?疫苗全員接種有沒有可能實現對于傳染病的消除?疫苗免疫漏掉的群體,如何用藥物來彌補?
通過英國、以色列和新加坡幾個國家的疫苗接種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英國憑借全面的疫苗接種,新冠病死率一直有效控制在0.5%的水平,但是發病率仍然很高。
張文宏說,從目前情況看,新冠肺炎比以往任何一次呼吸道傳染病都要難對付,無論接種的是什麽疫苗,無論保護率有多高,即便完成了兩針接種,似乎還是不能完全阻擋這個疾病的傳播。“但是,以色列已經完成了44%人口的第三針免疫接種,可以看到,以色列的數據跟新加坡、英國截然不同,發病率開始下降,這意味著將來我們還需要在免疫的強化策略上面做得更好。”
“因此,即便疫苗接種達到非常高的水平,還得繼續實施一個非常強大的公共衛生政策,建立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具備強大的預警能力,做到早期發現、動態清零、充分救治。”
張文宏表示,“不能期望由于疫苗接種讓新冠肺炎在世界上就此消失,但是我們一定會有更高效的疫苗和新藥可以降低疫情的流行度。至少,在中國我們始終是懷有信心的。”
“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實現對疫情的完全管控,中國疫情防控就是走這樣一條道路。”他強調,面對複雜的國際疫情形勢,我國一定能夠保持戰略定力,不會盲目地開放,也不會盲目地封鎖,一定是依靠科學,在充分控制疫情的情況下,實現疫情控制和生活正常化兩不誤。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