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也有千奇百怪的解決辦法。
隨著國內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養老問題,想知道國外養老難題的解決妙招嗎?快來關注泰古“養老視界”,在家可知天下養老事。
最近,新加坡的組屋,出了一些花花綠綠的設計,看上去有點奇怪。
設計1:紅藍綠三色,特別“紮眼”。
設計2:組屋樓號特別大,特別“傻”。
設計3:組屋上有菠蘿等標注特別“幼稚”。
感覺這個設計並不是爲了有美感,那麽這個有點魔幻的設計,到底是爲了什麽?
答案可謂非常暖心,是爲了那些失智老人家而設,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想象一下當你老了、眼睛花了,想要看清組屋的大牌號,不得不眯著眼睛使勁看;當你老了、動作慢了,坐在樓下休息,時間好像過的特別快,到了點還不上樓,家人著急地下來找你;當你老了、有點糊塗了,看著整整齊齊的組屋,突然不知道家在哪裏……
針對這些老人家的不便,新加坡政府想要讓他們生活得更舒心。
組屋新設計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新設計,是在義順地區推出的,爲的是打造親老人居住環境。這個區有22個組屋,都會換上新裝。
01
刷成紅藍綠三色
同一區不同組屋的電梯井外牆被塗上顔色,用的是最容易辨識的綠色,藍色和紅色。義順南第844座和845座組屋的電梯井外牆將漆上綠色,第837座至841座組屋則漆上藍色等。
老人家憑顔色就可以認出自己家所在的樓。
02
放大樓號
新加坡的組屋往往同一區,采用一種建築風格。
一棟棟樓就像“複制黏貼”,全靠大牌號來識別,考慮到人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在新的設計中,每座組屋的大牌號碼會被顯著放大,大到從很遠的地方也能看見。
而且不同方向都會有顯示樓的大牌號,還會增加指示牌。
03
容易記的圖案
新組屋外牆上那些魚呀、鳳梨啊等圖案,看起來像不像幼兒園牆上的。
都說老小老小很多患有失智症的老人,智力退化成爲幼兒,幼兒不識字,通過圖案來辨認實物,而組屋外牆這些圖案,對于失智症老人就是替代數字的存在,
一個迷路的老人也許想不起自己家的大牌號,但是他肯定記得自己住在紅色的有黃梨圖案的組屋,另外翻新的組屋,還會裝更多有扶手的新長凳。
新加坡失智症患者增多,失智症就是我們通俗上說的老年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表現爲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爲改變,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
新加坡每10個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就有1人患有失智症,比例也是十分驚人了!
專家說,到了2030年。隨著新加坡的老齡化,以後平均每一座組屋,就會有一人患有失智症,所以現在要提前做好准備,打造親失智症患者的居住環境。
大家心中肯定有些疑問,失智老人在新加坡始終還是“小衆群體”,爲了“遷就”他們的生活,新加坡值得這麽大費周章嗎?其實,新加坡一直都是這樣關愛弱勢群體。
▲給坐輪椅的老人和殘疾人專用的上下坡道在每個地鐵站都有。
▲爲老弱病殘讓路的標語。
▲公用的輪椅,給有需要的人上下電梯和地鐵。
▲坐輪椅的人專用道:公車司機有責任下車,幫助推上公車。
▲盲道,以及護欄,以防有車輛沖上人行道。
▲輪椅使用者專用停車位,各大公共停車場都有。
▲有扶手的輪椅使用者的廁所。
▲公共場所的樓梯或電梯邊也經常能看見這種輔助設備,幫助輪椅和推車更便捷地移動。
▲公共的兒童和老年人活動設施,每個組屋社區都有。
▲“玩具圖書館”爲弱勢兒童,提供免費玩具租借。
▲包容性健身房,讓特殊群體也能鍛煉身體,弱勢群體在人群中是少數
對于大部分人用不著這些設施,也許沒感覺,但是對于弱勢群體本人和家人來說,這些設施構築了他們日常的每一環節,點亮了他們。本來黯淡的生活
欲知更多養老資訊,歡迎關注泰古,和泰古一起看世界,一起健康養老,樂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