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杜克大學醫學院老齡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和老年醫學部教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傑出研究學者
提倡尊老愛幼代際互助家庭模式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曾毅
本刊記者|柴廣翰
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第二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圓滿召開之後,本刊特別策劃推出“構建積極健康向善的活力老齡社會”特刊。爲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剛剛獲得“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2021年度IUSSP桂冠獎(2021 IUSSP Laureate )”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曾毅。
《健康中國觀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布局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托、機構爲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爲國家戰略。您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通過科學測算預見到中國將面臨人口老化的嚴峻挑戰。您如何看待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老齡化具有什麽特點?
曾毅:基于認真紮實的研究,我認爲,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特點可以概括爲“二高三大”:
二高:(1)高速:65+歲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速增長。根據聯合國人口司2019年發布的比較樂觀中方案人口預測,我國65+歲老人占總人口比例將從2010年的8.9%快速增加到2030年和2050年的16.9%和26.1%,分別爲2010年的1.9倍和2.9倍。我國65+歲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是西方大國的兩倍以上。(2)高齡:我國最需要照料的80+歲高齡老人弱勢群體將從2010年的2000萬人迅猛增爲2050年的1.2億,40年間翻六番。80+歲高齡老人比例以大約等于65+歲老人增長速度的兩倍超高速增長。
三大:(1)老人數量巨大:本世紀中葉我國65+老人將達到3.59億,80+歲高齡老人將超1.2億。(2)老年撫養比大: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將等于目前的3~4倍。(3)地區差異大:由于人口遷移的影響,我國農村老人比例將大大高于城鎮;同時,相當一部分欠發達省區的老人比例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健康中國觀察》: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在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保障機制方面您有哪些建議?在實際操作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曾毅:基于紮實的科學研究分析,我們關于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機制及其實際操作方面的政策建議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盡快落實完善黨中央國務院今年5月底發布的允許生育三孩和鼓勵至少二孩政策,對城鄉所有新生孩子父母實施帶薪産假、生殖健康服務、嬰幼兒保健,制止因生育對女性的就業歧視以及實行彈性工作制等政策。
(2)加強關于對養育孩子超高成本投入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科學道理的宣傳教育,統一規範,對各種名目繁多的學前和課後輔導培訓收費標准制定適當上限;努力倡導節儉而高效養育孩子的科學途徑。
(3)借鑒新加坡成功經驗,在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的同時,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家庭養老優良傳統,盡快出台尊老愛幼代際互助促進家庭發展優惠政策;對于老年父母與子女同住或緊鄰居住家庭給予適當經濟和精神獎勵。
《健康中國觀察》: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是健康中國十五項重大行動之一,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對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19年的77.0歲,在“活得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但在“活得健康”方面還有差距。如何才能實現健康老齡化?
曾毅:社會經濟發展和醫療科技進步使我國更多老人“活得長”,這是明顯成就;但它也是挑戰,因爲更多患病老人延長壽命將使高齡老人中認知和生理功能比較虛弱需要長期照料的比例顯著上升。因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有效實施“健康老齡化”的戰略策略:
(1)幫助老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關鍵。我們的“中國老年健康調查”1998-2018年8次調查結果都得出基本相同結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正常、良好軀體活動能力和正常認知功能老人比例從65-69歲到100-105歲大幅度下降,然而自評生活滿意和自評健康良好老人比例在65-69歲到100-105歲之間幾乎保持穩定,甚至略有上升。這些實際調查結果充分說明樂觀開朗是健康長壽的秘訣,而幫助老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關鍵。
(2)我們“中國老年健康調查”大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控制相關協變量後,與空巢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或近鄰居住的老人認知功能顯著改善40%,自評健康良好可能性明顯升高32.4%,生活滿意比例大幅提高54.8%。其解釋是:在多代同堂或緊鄰居住家庭中,子女/孫子女與老人互動交流,爲老人提供更多新鮮訊息,有效延緩老人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性衰退,並避免老人因孤獨空虛引發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而顯著改善心理和生理健康。
“中國老年健康調查”數據分析還發現,相對于與父母分隔較遠居住的女性,與父母一起居住或近鄰居住女性的家務時間每周明顯減少近10個小時,就業可能性增加23.1%,女性就業者每周工作時間增長9.4小時,男性就業者每周工作時間增加6.2小時;與父母同住(或近鄰居住)女性自評健康良好可能性上升19.8%。
顯然,三代同堂或近鄰居住模式有效增強了父母對子女的家務協助,從而促進子女的就業、工作時數和身體健康,可實現老年父母與兒女互助“雙贏”。
因此,我們建議積極鼓勵老年人與子女同住或緊鄰居住,積極推進可以相對獨立的老人與子女三代同堂或緊鄰居住的複式單元公寓房建設,既便于老人向子女提供照料孫子女等家務幫助,又有利于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在生病時得到適當家庭照料,促成老人和晚輩代際互助“雙贏”。
(3)“中國老年健康調查”數據分析還表明,與成年兒子相比,女兒孝敬父母的指數以及與老年父母情感關系好的比例比兒子顯著高,老年父母對于女兒女婿照料的滿意度要比兒子兒媳顯著好。因此,我們建議積極開展鼓勵老人與已婚女兒女婿一起或緊鄰居住的宣傳和試點,逐步改變我國“外嫁女兒”的傳統舊習,徹底摒棄重男輕女觀念。
《健康中國觀察》:您是人口領域在世界享有崇高威望的學者,構建積極健康向善的活力老齡社會,西方國家有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
曾毅:我覺得西方發達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有兩方面的成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其一,歐洲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爲65歲,美國沒有法定退休年齡上限,只要醫生證明身體健康,65+歲老年人仍然可以繼續就業並自行選擇退休年齡;而65歲以前因健康欠佳提前退休必須有醫院證明。然而。我國現行退休年齡爲男60歲,女55歲;雖然已經開始公務員退休年齡逐漸提高的步伐,但仍然偏低,既浪費了大量身體健康並非高齡體弱的經驗豐富智力和體力勞動資源,又造成許多身體健康老年人退休後無所事事反而影響身心安樂。因此,我們建議積極推進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盡快達到男女65歲退休的目標。其二,西方發達國家實行無論城鄉所有勞動者必須從年輕時即參加個人繳費和工作單位及國家適當補貼的養老保障制度。我們建議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繼續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全面深入發展已經啓動的農村和城鎮新型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城鄉一體化,使廣大農民和城鎮居民從年輕時即承擔相應的參保繳費義務,年老時享受與城鎮居民同樣的個人賬戶加政府補貼的社會養老金保障待遇,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挑戰。
文章來源|《健康中國觀察》2021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