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童黎】“亞洲每年有很多國際會議,但很奇怪,絕大部分好像是亞洲以外的力量主導。”清華⼤學中國論壇副理事⻓李世默如此感歎。
于是本周,一場“中泰智庫高端對話”在中國上海、泰國曼谷以線上線下方式同步進行,探討的也是“古⽼⽽⼜富有朝⽓的東⽅價值”能爲東亞國家的治國理政提供什麽經驗?
不誇張地說,在700年的往來沉澱下,“中泰一家親”頻繁出現在會場嘉賓的耳邊。泰國是僅次于印尼的東盟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連續9年成爲泰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中老鐵路全線開通、中泰鐵路建設逐步推進,泰國官員期待有一天能坐著高鐵,穿過老撾,去到中國。
而在分享中國經驗時,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爲犀利地提出,“中國在過去數十年崛起的主要原因,就是非常明確地拒絕了西方的政治模式”,而且西方的範式“神話”已經落後于時代。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上台時喊著“change”(變革)的口號,但執政8年美國沒有什麽變化。張維爲說:“這種情況在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中是不可思議的。”在中國,無論政府做什麽事情,最終都要落實到改善民生。
中國外交官還向泰國嘉賓介紹,通過精選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的戰略,中國有效地避免了“西方社會資本唯利是圖,政黨惡鬥不止,以及社會多元對立下共識難求的一些固有弊端”。
曼谷與上海會場視頻畫面
“中國崛起,就在于非常明確地拒絕了西方政治模式”
今年是中泰全⾯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建⽴⼗周年。9月29日,時值新中國73周年華誕前夕,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泰國正大管理學院暹羅智庫、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和清華大學中國論壇共同主辦“中泰智庫高端對話”。
對話會以“共建中泰命運共同體:東方價值下的社會治理與次區域治理”爲主題,設上海、曼⾕兩個會場,由清華大學中國論壇副理事長李世默主持,中國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爲、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參贊彭非、泰國外交部駐部大使Nitivadee Manitkul、泰國國家旅遊局東亞司司長Chuwit Sirivajjakul等嘉賓出席並先後致辭。
中泰兩國智庫專家和⻘年學者、中華總商會、中資商會、泰中聯合僑商會代表及兩國媒體受邀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參會,深入探討“古⽼⽽⼜富有朝⽓的東⽅價值”能爲東亞國家、特別是中泰兩國的治國理政提供怎樣的經驗和啓示。
泰方嘉賓合影
作爲一位政治學者,張維爲在致辭中根據中國政治文化傳統,和大家分享了一些中國經驗。
近年來,以美國爲首的部分西方國家一再抹黑中國,試圖對中國說教。但張維爲提出,中國在過去數十年崛起的主要原因,就是非常明確地拒絕了西方的政治模式,他稱之爲“民主原教旨主義”模式。
在他看來,西方所謂“民主還是專制”的範式“神話”已經落後于這個時代,很像我們過去拍照用膠卷,現在是用數字技術。這已經成了西方意識形態的工具,應該被“良政還是劣政”所替代。
而中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國情、民情的民主形式,確保“實質民主”而非“形式民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人民民主模式,可以和西方任何民主模式進行比較。我個人走過100多個國家,包括西方國家,我想他們的模式競爭不過我們。”張維爲自信地表示。
“可以說縱觀人類的曆史長河,從未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所以很多人想問中國成功的密碼在哪裏?”在對話中,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參贊彭非同樣分享了中國道路的一些啓示。
但她也補充說,中國也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爲我們的人均GDP也才排在世界的60多位,首要任務還是集中力量,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因爲這,中國能比較好地克服西方通病”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遭時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沖擊,震驚世界,這背後與美國兩黨之爭脫不了關系。
再看歐洲,新冠疫情沖擊、俄烏沖突持續、經濟複蘇乏力、能源問題緊迫、通貨膨脹高企、失業率一路飙升……在多重危機籠罩下,歐洲極右翼勢力正快速崛起。
9月25日的意大利舉行議會選舉中,兄弟黨領導的中右翼政黨聯盟遙遙領先。在此之前,右翼的瑞典民主黨在本月議會選舉後躍升爲第二大黨。
意大利中右翼勝選,加劇外界對歐盟團結性的懷疑。 圖自IC Photo
觀察者網注意到,張維爲與彭非在介紹中國經驗時,分別提到了“良政”和“加強頂層設計”。
張維爲指出,中國的政治文化十分強調“民本主義”——無論政府做什麽事情,最終都要落實到改善民生。像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上台時的口號是“change”(變革),但執政8年美國沒有什麽變化,“這種情況在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中是不可思議的”。
而民意和民心,更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民意如流水,甚至一個小時前後都會不一樣,但民心是一個相對穩定長期的東西。”
所以治國理政如何防止民粹主義?
張維爲說,在中國就是一定要民心治國,民意可能反映民心,也可能不反映民心,但是一定要抓住最本質的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整體長遠利益,“這是我們中國可以比較好地克服西方各個國家都存在的‘短期主義’、‘民粹主義’的原因。我們能夠進行長期的規劃,不僅是5年規劃10年規劃,甚至是爲下一代進行規劃。”
彭非也強調,中國非常善于加強頂層設計,精選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現代化的戰略,有利于明確方向,統籌資源,把錢花在刀刃上,“也有效地避免了西方社會資本唯利是圖,政黨惡鬥不止,以及社會多元對立下共識難求的一些固有弊端。”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沒有稱王稱霸的基因,可以說是世界上和平紀錄最好的國家。曆史上中國就沒有傳教布道的做法,今天我們更沒有輸出制度和道路的想法。中國在曆史上一直主張和而不同,協和萬邦。”
彭非補充道,天下並不太平,一些國家固守冷戰思維,拼湊“反華”的小圈子,中方“非常理解泰國等地區國家基于自身利益作出的自主選擇”,也提醒各方對“威脅地區安全穩定的因素”保持高度緊惕。
泰國暹羅智庫主席、泰國正⼤管理學院副校⻓徐⼆明則主張,東方世界更應該總結適合東方社會治理的新理論與新方法,率先構成休戚與共、合作互利的文明制度,爲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效推進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式。
“等哪天坐上高鐵,穿過老撾,去中國”
觀察者網注意到,無論是中方代表還是泰方代表,都多次提到“中泰一家親”。從泰國外交部駐部大使Nitivadee Manitkul、泰國國家旅遊局東亞司司⻓ Chuwit Sirivajjakul、泰國暹羅智庫主席徐二明,到泰國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開泰銀⾏⾼級副總裁蔡偉才,他們頻繁強調中泰在各領域的密切往來。
泰國會場
Nitivadee Manitkul表示,泰中共同合作和發展曆史悠久,並不只是四五十年的建交關系。兩國高層互訪也非常密切,包括敬愛的詩琳通公主多次訪問中國,政府層面幾乎可以說是每個月都有會晤。
徐二明提到,中泰往來已有700年之久,泰國在新冠疫情之初不斷號召向武漢援助抗疫物資,中國在關鍵時刻率先爲泰國捐贈了數百萬計新冠疫苗。
而泰國是僅次于印尼的東盟第二大經濟體,出口業與旅遊業是泰國經濟的兩大支柱,也是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目的地之一。
中國連續9年是泰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泰國開泰銀⾏⾼級副總裁蔡偉才介紹,泰國與中國的經貿投資在近10年來取得了高速的增長,去年泰中兩國貿易額達到了1310億美元,增幅33%,在疫情籠罩之下能取得如此成績,令人感歎。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爲泰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和農産品出口市場。泰國98%以上的木薯、70%的熱帶水果,1/3的橡膠和1/10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論壇也圍繞中老鐵路,探討了中泰經濟合作的發展機會。
2021年12月3日,作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老友誼的標志性工程,全長1022公裏的中老鐵路全線開通了。它是首條以中方爲主投資建設、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准、使用中國裝備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
今年國慶也是中老鐵路國內段首次開展國慶運輸,爲滿足旅客出行,昆明局集團計劃中老鐵路國內段日均開行旅客列車18對,根據客流變化,按照“一日一圖”適時調整列車開行數量。
同時,雲南⼤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鄒春萌向雲南省國際班列公司了解到,截至2022年9月28日,僅這一個平台運送的貨物已有100多萬噸,貨值已經超85億元,差不多占所有通過中老鐵路運輸貨物的70%。
到目前爲止,國內已經有23個省市發運了中老國際班列貨物,運往東南亞、南亞的8個國家,包括泰國。
8月31日,福建福州,一列裝載著507噸茶葉、農資産品的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准備駛出。圖自IC Photo
此外,中泰鐵路建設也逐步推進,並將成爲泰國首條標准軌高速鐵路。
泰國外交部官員表示,因爲沒有了中國遊客的生意,泰國損失重大,大家都已經翹首盼望中國遊客再來泰國,像以前一樣相互訪問遊玩。而且,在貨運已經實現的基礎上,他也期待能坐著高鐵,穿過老撾,去到中國,增加互聯互通。
9月7日,泰國呵叻的中泰鐵路建設現場 圖自新華社
論壇議程結束後,李世默講起了組織這場對話的原因。
“爲什麽要這麽做?其實亞洲每年有很多國際會議,但我們注意到一點——很奇怪,絕大部分好像是亞洲以外的力量在主導。”
“這本身是可以的,我們亞洲歡迎全世界的人來參與亞洲的發展,但我們還是需要一個亞洲人主導的平台,亞洲人進行的對話,亞洲人構建的敘事。”李世默說。
他希望這次論壇是一個好開端,未來還會與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專家交流,邀請大家參加更多的亞洲智庫、亞洲學者、亞洲企業家、亞洲政治家之間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