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小編:記得關注哦!
區塊鏈總是在追隨和擁抱變化。
每一年,都會有無數企業、産品、概念誕生、發展、變革和死亡,2018年也不例外。
這一年,被萬衆期待的區塊鏈仍然在緩慢前進,雖然還是沒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大爆發”,但是,從白皮書空談概念到實際落地,從空中樓閣到實體支撐,人們對2018年末的區塊鏈認知,更加理性了。2018年行將結束,在這一年裏,ICO、出海、牌照、交易即挖礦、穩定幣、幣改、鏈改、STO、菠菜遊戲、DApp等概念輪番上陣,成爲區塊鏈領域名噪一時的風口。回顧2018年,哪些風口概念讓人扶搖而上?又有哪些極速掠過,徒留一地雞毛?以下是31QU的年度盤點第一篇:《區塊鏈的8個風口,你抓住了幾個?》
風口一:ICO
盛極必衰
從寵兒到棄兒,是ICO這一年大起大落的命運。
ICO ,全名 Initial Coin Offering,中文名是首次代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的融資行爲。
ICO一度引發幣圈狂歡。從2016年開始受到關注,在2017年引來大爆發,ICO的融資金額從2.28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6億美元,融資項目數量翻了四倍。
雖然去年9月被國內監管機構叫停,但沉寂一段時間後,ICO在今年年初再次喜迎新高峰。
據普華永道咨詢公司和瑞士加密谷協會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顯示,在2018年前5個月,ICO的規模就已經是2017年全年的兩倍,ICO數量達到曆史新高。
根據這份報告,截止2018年5月,注冊發行ICO的企業共537家,總共籌集資金超過137億美元。
最亮眼的ICO項目是Telegram和EOS,其中Telegram ICO籌集了17億美元,而EOS則籌集了41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隨著加密貨幣行情持續大跌,投資者對ICO的熱情驟冷,ICO很快從被衆人追捧到逐漸冷場,既失去了合法的土壤,也失去了生長的空間。
對于依靠ICO去年暴漲的以太坊而言,也因爲ICO的沒落陷入了漩渦。
風口二:交易即挖礦
一刹那花火
交易即挖礦,只要用戶産生“交易”行爲,便可獲得“平台幣”收益,交易越多,收益越多。這種做法鼓勵用戶多交易,得到更多的平台幣,實現平台與用戶的“利益共享”。
這種模式,在早期被認爲是踐行Token經濟最好的方式。
2018年3月,交易所FCoin 打出“交易即挖礦”、收入分紅的口號,在早期參與者巨大的利益回饋的刺激下,FCoin一時成爲交易所“黑馬”,一度成爲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之一。
效仿者蜂擁而上。
據不完全統計,大批新交易所、二三線交易所紛紛基于Fcoin推出“改進版”交易挖礦和收入分紅模式,比如Bigone、Coinex、Bitz、opone、Bkex幣客、Coinpark、 滿幣Coinbene等數十家交易所。
事實上,“交易即挖礦”並非2018年才出現的新概念。2017年,一家名爲龍網的交易所已經打著交易贈送平台幣DT的概念,規定每日根據平台收益給持幣者分紅(當時還號稱唯一具有分紅屬性的平台代幣),該玩法並沒有被平台大肆宣揚。
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因爲“交易即挖礦”崛起的FCoin並沒能持續多久。
由于設計機制的缺陷,FCoin的平台幣FT很快迎來斷崖式砸盤,一蹶不起,而采用“交易即挖礦”運作模式的其他交易所,也很快失去熱度。
但“交易即挖礦”還是刮起了一陣“挖礦”風,甚至衍生出大量荒誕的挖礦方式。
正常一點的如遊戲即挖礦、閱讀即挖礦、投票即挖礦,完全無厘頭的如暢飲即挖礦、爆倉即挖礦、盡調即挖礦、群聊即挖礦、投保即挖礦等等。
“XX即挖礦”,注定成爲2018年區塊鏈領域的一個重要風口。
風口三:穩定幣
隨波浮沉
穩定幣,全稱“穩定型加密貨幣”,它基于某條公鏈開發,與其他加密貨幣一樣,具備了不可篡改、可擴展等特性,但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穩定幣與黃金、法幣等具有穩定價值的資産挂鈎,如果按照穩定幣背後的資産抵押類型分類,可以將穩定幣分爲:以法幣作爲抵押品,以數字資産作爲抵押品,以及由算法控制的無資産抵押三大類。
正因爲“錨定物”的特殊性,穩定幣的價格,能在波動極大的數字貨幣市場中保持相對穩定,不僅成爲用戶心中的避險港灣,也成爲溝通現實法幣與虛擬貨幣的橋梁。
2018年,出現了大量穩定幣概念,比如PAX、WIT、USDC、GUSD等,百幣爭鳴。
目前應用範圍最廣泛的USDT,自上線以來,價格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波動極小。
但今年10月15日,USDT罕見地出現了異動,上演了一場讓投資者“空倉也被割”的大戲,其他穩定幣則開始伺機發展,市場開始呈現更多樣的競爭態勢。
風口四:幣改/鏈改/票改/共票
花樣翻新
幣改最早興起于FCoin開設的試驗區。
在“交易即挖礦”模式過時後,FCoin開始尋找新的玩法。
7月5日,FCoin宣布啓動一個叫“主板C”的新交易區,即“幣改”試驗區,給實體業務公司提供通證化經濟改造,完成後,直接在FCoin“主板C”上幣交易。
一個月內, FCoin就發起了14個幣改相關通告,這場宏大的幣改實驗還有名聲在外的通證派人物孟岩參與。
不過,看似熱鬧的幣改試驗並沒有迎來圓滿的結局。
8月3日,Bizkey在上線前一天突然宣布退出幣改這場試驗。此前一天,Fcoin宣布一個名爲 “QOS”的Token項目先于“Bizkey”上線試驗區。
作爲 Fcoin 第一個公示的幣改項目,Bizkey的退出被認爲是“幣改試驗失敗”的開始。
但類似“XX改”的玩法接連而上。
“票改”發起人,青藤鏈盟研究院院長鍾宏解釋稱:“票改是指基于區塊鏈3.0技術,將實物資産與發行在區塊鏈上的‘Ticket’一一對應。讓這種票證可流通。”
另一位發起“鏈改”的王學宗則表示,對傳統股份制企業進行區塊鏈經濟化改造,讓其上鏈經營,成爲區塊鏈經濟組織,就是鏈改。它爲傳統公司制企業賦能,是一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鏈改的定義比幣改要寬容一些,因爲token不一定只是幣那麽簡單;多數token都不是幣。
人大國發院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則提出“共票”概念。“共票”,一即“共”,凝聚共識,共籌共智,是夠真正共享的股票,符合共産主義理想;二即“票”,支付、流通、分配、權益的票證。
層出不窮的“XX改”概念,在行情慘淡的2018年,掀起了好幾波熱潮。
風口五:STO
言出法不隨
在幣改、鏈改等模式相繼行不通後,最先在海外熱鬧的STO突然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
STO,全名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證券化代幣發行,作爲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有人稱STO是“低配版IPO”,有人認爲是“有監管的ICO”。
今年10月有消息稱,美國納斯達克擬推出證券型代幣平台,該消息一度雄踞當月業界話題熱點榜。
31QU了解到,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巴巴多斯等國均已開始STO的嘗試。
近日,Bvaluate發布一份統計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56個STO項目,主要集中在18個國家。其中,美國一家獨大,共有26個,占全球總量的一半。瑞士和開曼群島也相對較多,各有3個。英國、德國、新加坡、馬其他等四國各有兩個,印度、俄羅斯、以色列等10國各有1個。
就在海外衆多項目、機構開始摩拳擦掌謀劃如何開展STO的時候,國內傳出消息,STO歸入違規融資範圍。
12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霍學文在演講中告誡STO(證券型代幣發行)從業者,如果在北京開展活動,政府將視同非法金融活動予以驅離。
12月4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關于防範以STO名義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提示》稱,目前仍有部分機構或個人以STO名義繼續從事宣傳培訓、項目推介、融資交易等相關活動。
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彙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近期隨著全球對ICO活動的管控加強,一些機構又在忽悠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在中國,其本質上仍是一種非法金融。
發展不過幾月的STO,還在大霧中摸索前行。
風口六:超級節點
塵埃不落地
2018年,ICO的公鏈相繼迎來落地,采用DPoS挖礦協議的公鏈項目推出“超級節點”。
其中,又以EOS的“超級節點競選”聲量最大、波及最廣。
今年3月,EOS超級節點競選拉開帷幕,衆多參選節點競選21個超級節點席位。一旦競選成功,他們將獲得 EOS 每年增發 5% 的收益中的大部分,大約每節點每年可獲得238萬個EOS的收益。
如果按照EOS最高價21美元計算,他們每年可拿到近5000萬美元的收益。
整個競選過程持續了數月,長時間充斥著節點賄選、大戶操控、不是真正的區塊鏈、中心化等質疑。
在EOS推出“節點競選”玩法後不久,更多的項目開始推出類似玩法,包括波場Tron、CberMiles、井通等在內的公鏈。
另外,超級節點的玩法也開始延展到交易所、媒體。
火幣、ZB等交易所紛紛推出全球超級節點計劃,今年6月底,火幣超級節點還上演了一場“節點退出”的糾紛,節點資本、DFund等多家機構紛紛站隊,質疑Hadax的公正性。而媒體、各種機構也開始以“超級節點”的名義,招募城市合夥人。
一場關于“超級節點”的旋風席卷區塊鏈圈。
風口七:DApp
爆發前夜
DApp,是搭載在公鏈的應用程序。與建立在IOS系統或者Aoid系統上的App不同,DApp是建立在底層區塊鏈開發平台和共識機制上的分布式應用,具備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征。
隨著FOMO 3D、EOS像素,以及各種菠菜遊戲的火爆,人們對區塊鏈的關注開始從“公鏈”轉向DApp。
據統計網站DappReview的數據,截止12月10日,基于以太坊開發的DApp共計1391個,單個DApp24小時最高活躍用戶爲754。
而今年6月底剛剛上線主網的EOS,DApp數量則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目前鏈上DApp項目超250個;另據IMEOS統計,EOS上排名前6的菠菜類DApp,周流水額均超過百萬EOS。
在慢慢熊市中,DApp的火熱給予開發者們爲數不多的溫暖。
據31QU了解,整個DApp生態日趨健全,包括公鏈核心團隊、錢包、投資者、超級節點等在內的生態主體均在積極拓展DApp落地。
風口八:分叉
算力大戰
區塊鏈網絡發生永久性分歧,分裂爲兩條獨立運行的鏈,而其中産生的新幣種就可稱爲分叉幣。
繼2017年年末出現數十種比特幣分叉幣,IFO概念盛行後,分叉幣曾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今年11月中旬,比特幣現金(BCH)分叉事件再次將“分叉”帶入人們的視野。
由于對BCH發展路徑的認知差異,今年11月初,以比特大陸CEO吳忌寒爲首的BCH ABC和BSW爲首的BCH SV兩大分叉方案開始角逐。
這兩大陣營掀起的算力大戰,一度被認爲是引發11月中旬比特幣暴跌的“罪魁禍首”。
分叉本質上是共識的分裂。在大戰塵埃落地後,無論哪一方是贏家,最終支離破碎的,是整個BCH社區。
回望2018年,有幾個現象令我們印象深刻——一是公鏈項目,尤其是EOS、波場等項目的崛起,帶火了超級節點、DApp、IBO、RAM等概念,無論是早期被熱炒的公鏈Token,還是DApp的火爆都與之相關;
二是新玩法頻出。在交易所賽道,出現了交易即挖礦、分紅等新玩法,“同款”交易所批量出現;另外,在ICO玩法過時後,衍生出STO、幣改、鏈改等新玩法。
三是區塊鏈行業風起雲湧。FCoin依靠新玩法瞬間成爲交易所“黑馬”,但不過風頭很快就被其他熱點取代,幣改、鏈改等玩法也只是熱炒了一段時間,很快就銷聲匿迹了。
總體而言,進入2018年後,區塊鏈圈開始從概念狂吹、進入到拿出落地成果的階段,大浪淘沙之下,一大批“空氣幣”項目原形畢露。
區塊鏈總是在追隨和擁抱變化,即便“大熊市”2018年,仍能看到大量概念輪番上陣,不論是熱炒概念、換個馬甲收割韭菜,還是誕生的新式玩法,無不顯示,區塊鏈這個領域,正煥發著旺盛的生命力。
對于即將到來的2019年,區塊鏈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31QU和各位拭目以待。
文來源:31QU
原文標題:區塊鏈的8個風口,你抓住了幾個?丨2018年度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