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小,人口也不算多,但在教育方面,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教育觀。它體現在教育體制、教學課程和教學方式上,新加坡人認爲,只有形成了“大”教育觀的理念框架,才能使教育工作者在觀念上形成一致,在實踐中找准方向,從而使新加坡教育在創新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教育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新加坡十分重視構建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不僅提出了構建重思考的學校,好思考的國民”的教育願景,樹立了“塑造新加坡的未來”的教育使命,更明確了“培養人才和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爲所有學生提供至少十年的通識教育,每個孩子接受六年的義務教育”的教育目標。
爲了實現國家的教育使命,新加坡小學、中學、初級學院等不同級別的學校都分別制定了理想教育成果的目標,以此來引領學校的發展,形成了新加坡特色化的小學教育、多元化的中學教育、實效化的職業教育和國際化的學院教育。
同時,新加坡教育工作者也在秉承“因材施教、發揮所長,培養團隊精神”的工作原則上,鼓勵學生勇于開拓、大膽嘗試、不怕失敗,教師所關注的,是學生的前瞻性發展。
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確立課程教學體系方面,新加坡倡導多元化、個性化。新加坡無論小學還是中學,都有多元的課程體系,在每一個學段,都會爲學生設置豐富多元而個性化的課程。例如在中學階段會設置有綜合課程、特別課程、快捷課程等六種課程體系,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潛能。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高精深”的精英,也可以培養衆多的操作實用型技術人才。新加坡人認爲,課程結構和水平影響學生的素質,一所學校只有課程改變了,學校才會改變,只有課程有特色了,學校才會有特色。因此,在實施好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校的自主能動性,開發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校本課程,促進每個人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在實施教育教學方面,新加坡的特色是提倡“少教多學”,注重學生的有效教學。學校會著力把課堂從以教師爲主體的“多教”轉變爲以學生爲主體的“多學”,鼓勵教師與學生産生更多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少教多學”的本質並非是讓教師投入得少,而是要求教師教得更好,它強調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從教學內容的數量轉移到教與學的質量上,以便使師生更加致力于學習,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劉志國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