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新博盛投資管理合夥人 曹幻實 (右) 無錫芯享科技CMO 邱崧恒(左)
本期話題:
1,談差異:“別人只是服務客戶,我們是從專業角度引領客戶”
2,談目標:“短期內實現國産替代,將自動化設備推向海外是長期目標”
3,談呼籲:“國內市場體量大,但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去引領”
點擊收聽大咖談芯現場實錄↓↓↓
談差異:“別人只是服務客戶,
我們是從專業角度引領客戶”
幻實(主播):歡迎大家關注芯片揭秘,我是主播幻實。今天非常開心邀請到了國內一家做半導體MES/CIM的優秀廠家上我們的節目,現在坐在我身邊的就是他們市場負責人。請邱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邱崧恒(嘉賓):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無錫芯享科技的首席市場官邱崧恒,在半導體領域從事建廠和運維的經驗大概有30年了。過去服務過台積電、聯電、南亞科技、華亞科技以及長江存儲,2020年加入了芯享這個團隊。
幻實(主播):之前和邱總交流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特別震驚了,因爲他有非常漂亮的國際大廠履曆,現在加入了一家正在創業階段的公司。我很好奇,爲什麽您會選擇芯享?它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邱崧恒(嘉賓):我覺得有時候人在一起是一種緣分。我從1993年開始在台灣參與芯片廠的整個自動化工程,由于台積電當時有很多機台是沒有跟CIM system(半導體工業軟件的統稱)做連接的,于是我們爲機台做了一個SECS協議、SECS-Ⅱ的界面,以此與MES做一個集成。1994年也是同一個技術需求,聯電把它們第一個8吋廠的整場自動化都交給我來做。1995年我在研究所畢業後加入了南亞科技第一個8吋廠,後續南亞科技與英飛淩合作,成立了一個共同研發、共同建造的12吋廠。這些經曆使我在台塑集團工作了24年。後來我的長官同時也是我的恩人——董事長高啓全先生,他受紫光集團的應邀加入了長江存儲建廠,于是邀約我也過來一起做。
(資料來源:芯享科技供圖)
加入芯享其實也有因緣,之前我有一個在華亞科技的朋友和芯享認識,介紹了一位做EAP (設備自動化系統)的人跟我見面,互相聊完後我發現芯享這家公司雖然當時還很小,但一路走來是很有堅持和理想的,有自己的格局並且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在做。大概認識了半年後,我覺得自己應該換位思考一下:與其像過去一樣建這麽多12吋廠、8吋廠,還不如反過來,在乙方的角度上引領各個廠走向所謂的智能化、自動化運轉,其間還可以把這種經驗傳承下去,幫助更多的乙方人員去服務客戶。這樣的想法驅使我加入了芯享。
幻實(主播):這個轉變其實是很不容易,因爲做甲方久了,思維很難轉換到乙方。您有這麽好的背景還願意加入芯享,可能正是因爲芯享有獨到之處。那芯享都提供什麽樣的産品?面向什麽環節、解決什麽問題呢?
邱崧恒(嘉賓):其實在整個半導體領域裏面,過去很多乙方都是以甲方客戶的需求來推進它的解決方案,相當于客戶引領著乙方去做事情。但芯享有不同的方向,我們要做的是從專業的角度來引領客戶,再用自動化、智能化去布局,幫助他們提升工廠的競爭力。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會做更廣泛的分類,第一是做能夠達成生産自動化的産品系列,第二是達成生産智能化的産品系列,第三是在此過程中要達成自動化所需要的一些硬件裝備。目前主要在做這三大類的産品。
三類産品概述圖 (資料來源:芯享科技供圖)
談目標:“短期內實現國産替代,
將自動化設備推向海外才是長期目標”
幻實(主播):聽起來是一個高度研發密集型的方向,有多少同事一起參與了這項事情?國內現在正處于建廠的熱潮中,您這個行業競爭激不激烈?芯享怎麽看待競爭的環境?
邱崧恒(嘉賓):2020年我們大概有四十幾人的團隊,我加入之後也引領了過去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參加進來,目前已經有三百多人針對這三塊領域去做一些研發與服務客戶的工作。
我們把國內半導體相關的領域大致分爲三大類:封測廠、晶圓廠和國産化設備裝備部分。其中封測的跨入門檻相對較低,很多國內的廠商都有做過封測廠MES系統的經驗。如果說現階段哪個領域已經具備國産替代的能力,那麽我認爲在封測這一環節我們已經完全可以擁有國産替代MES了。
晶圓廠這部分會比較困難一點,國內廠商有能力在6吋和8吋上做一些推進,但12吋方向會面臨兩個問題。投資一座産能10萬片的工廠大概需要投入800億到1200億左右,成本相當大,目前國內的産品還沒有真正支持過這麽大量運轉的一個系統,所以晶圓廠會對國産供應商的自動化系統能否穩定運轉有所顧慮。其次,國外的廠商例如AMAT(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等提供的解決方案裏有很多功能是能穩定支持12吋廠來運作。基于這兩重前提,目前國産12吋晶圓廠的MES主系統還是處于與AMAT、IBM合作的局面,所有客戶都是用這兩家公司的産品。
其實我認爲未來兩至三年會是國産與海外廠商共存的局面。針對軍工方向的一些實驗性FAB小廠可以率先嘗試國産替代,但五年之後,國産的MES系統就可以完全替代國外的類似AMAT、IBM這樣的産品了。
幻實(主播):爲什麽您的定義是五年?有什麽是五年內我們可以突破和實現的?
邱崧恒(嘉賓):我的看法是說現在MES的部分芯享也有做,只不過僅僅實現了七八成的功能。一兩年內,一些軍工方向的廠或者體量比較小的12吋廠是可以開始介入去做的,在此過程中補全功能,再有一些壓力測試來把整個系統的穩定度提升起來,這會繼續花費兩三年,那麽大概在五年之後國內就會有信心將國産的MES系統做到完全替代AMAT、IBM體系。
邱總向幻實介紹MES系統的國産替代趨勢 (圖左爲芯享科技首席市場官邱崧恒先生,圖右爲幻實)
幻實(主播):大家需要有時間積累去追趕它。您這邊公司想做的業務方向會主要放在國內還是也會放眼全球?其他國家是否也有中國這樣的機會期?
邱崧恒(嘉賓):其實芯片廠就是靠經驗的累積,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很快學起來的,要的就是在經驗累積中不斷成長。在這個過程裏面你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甚至工廠也會遇到一些MO事件(Missing Operation)的事件,你會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跟系統。
在公司運轉上都會分成短、中、長期目標。短期之內我們要做的就是實現國産化的完全替代,無論是晶圓還是封測,都要完全替代。其實我們對現在的自動化硬件裝備部分還有很多的想法,目前國外也沒有。那麽接下來的中期目標就是把這些自動化的裝備推進到東南亞,新加坡、中國台灣、馬來西亞之類的地區。如果局面做得更好,甚至可以做全球化的布局,這就屬于長期目標了。相對的,軟件裏的一些好的部分可以從中期目標往外推,長期目標則是往美國、歐洲這邊去推。
談呼籲:“國內市場體量大,
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去引領”
幻實(主播):您的雄心壯志還是很大的,並不局限于只是做國內的生意。
邱崧恒(嘉賓):這是我們創始人一直很堅持的一個想法。我更多的是去做一些戰略和技術推進,人才的招募,協助芯享去完成事業的推動。
一個公司想要成功,不能只靠一個人做,它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完成,要有資金、技術和人才,這三部分俱全才能夠順利地推進事業。這個過程在我看來更多的是要懷著一種感恩的心情,爲什麽呢?你要感恩這些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加入像芯享這樣的小公司,大家能一起努力;也要感恩客戶們能夠給芯享機會、讓我們可以提供服務。無論是資方還是朋友,他們對芯享的協助都應以感恩之心來看待。因爲在這種情境之下無形中會形成一股善的力量,從而推進整個公司往前進步。
幻實(主播):這就進入到一個正回饋的過程,哪怕做的是一個很漫長、很艱難的事兒。芯片揭秘是一個産業發聲平台,今天您來做客,想通過我們平台對外發出什麽呼籲或倡議呢?
邱崧恒(嘉賓):其實國內的市場體量是挺大的,未來無論是芯享或者其他的乙方公司都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起到引領的力量,引導客戶朝自動化、智能化方向來推進。因爲大家最終都是爲了提升國內芯片的整體競爭力的。
縱觀整個産業,唯有推動自動化、智能化才能真正提升競爭力。舉個例子來說,之前我在台灣推動自動化過程時有幾個常用做法,第一就是gigafab(超大型晶圓廠),所謂的gigafab是什麽?原來大家建廠都是一個fab一個fab來建,現在不同了,用空橋將建在附近的兩個fab連起來,走OHT,具體去做自動的搬運。要完成這個體系,要求自動化、智能化的力量非常足才行。
幻實(主播):兩個廠之間的物料運輸全都通過自動化來實現,就不用重複去新建單獨的廠了。
邱崧恒(嘉賓):是的, 這樣工廠實際上等于只用了一個廠的思維在運轉。靠這種做法僅僅機台的采購成本我們就能節省將近30億人民幣左右。
比方說一個站點是1.5台的産能,另一個也是1.5台,那麽就需要買4台設備。而做gigafab的時候我只要買3台就夠了,因爲中間可以做資源分享,機台就能省30億。做自動化、智能化人員也可以降50%左右。此外,你能有更多的系統去做監控,透過監控的數據還可以做優化,原物料也好,機台的産能提升也好,都可以通過系統優化。優化完成後其實生産成本就降低了,這樣在國際上才會有競爭力。
幻實(主播):幫客戶解決了問題,讓對方花了更少的錢,我覺得這個是最實在的。
邱崧恒(嘉賓):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面是在此過程中能實現不增加投資卻增加産能的效果。機台購買的産能是12萬片,但我們做了13萬片出來,多了大概10%左右,這就是自動化、智能化運轉帶來的好處,它對未來的芯片廠是很有貢獻的體系。
幻實(主播):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動化、智能化在工廠管理中的應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可以效果很好。謝謝邱總今天給我們帶來這麽多的精彩分享,也期待芯享今後發展得更好!
邱崧恒(嘉賓):謝謝幻實,我是無錫芯享科技首席市場官邱崧恒,我在芯片揭秘這裏等著你。
專訪現場合影 (圖左爲芯享科技首席市場官邱崧恒先生,圖右爲幻實)
在半導體領域,開發自動化、智能化的軟件系統需要晶圓廠的緊密配合,不僅要提供試用環境,還要磨合驗證,在交互中實現叠代升級。以往大型晶圓廠不願冒險采用國內廠商的産品,但近幾年情況已有所不同。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26年底大陸12吋晶圓廠的總月産能將超過276.3萬片,相比目前提高165.1%。圍繞著晶圓廠的投産,自動化、智能化的工業軟件也將迎來難得的試用環境與市場應用機遇。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軟件服務商能在自己所在的領域發揮獨特優勢,助力國家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