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紫光集團官宣,經過多輪競標,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聯合體成爲破産重整的戰略投資者。
中國集成電路産業鏈格局因此生變。紫光集團經年累積近3000億的資産,最後確認債權近1426億,旗下7個主體的資産將納入到智路建廣聯合體的體系中,迎來新的前途。
市場普遍認爲這是一宗好的交易,但對于一宗收購的成功而言,這才是剛剛開始,産業整合和運營效果才是最後的評判。
現在,看智路建廣聯合體的了。
I.多輪競標
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聯合體勝出
經過多年積累,紫光集團的産業規模相當龐大。
2013年來,紫光集團通過超過60宗收購和投資,形成了從“芯”到“雲”的全産業鏈能力。2019年,紫光集團主營業務收入767億元,其中,雲業務占年度銷售額的70%強,芯片業務收入占銷售額近30%。到2020年底,紫光集團積累資産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
但因並購和投資擴張太快,資産負債率高企,被迫采用短債來支持長投,又堅持現金儲備占總資産15%的資金效率方法,疊加投後産業整合效應未能及時顯現,導致企業流動性短缺,2020年底出現債券擠兌和違約。2021年7月9日爲債權人提起破産重整,並爲法院受理。
紫光集團遭遇的是流動性問題,旗下的資産組合還是價值不菲。雲業務板塊主要有紫光股份(000938.SZ),目前總市值734億元,紫光集團旗下公司持股55.47%,雲業務板塊還有新華三集團和長江存儲等,紫光集團間接持股長江存儲51%股權,長存儲是自主3D NAND閃存設計制造一體化的IDM集成電路企業。雲網服務在多個細分市場份額居于行業第一,其中分布式存儲市場份額達到37.4%,居于國內首位。芯片業務有紫光國微(002049.SZ),目前市值1329億元,紫光集團旗下西藏紫光春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國微32.39%的股份,芯片業務板塊還有未上市公司紫光展銳,估值在500億元以上,擁有唯二的自主的5G手機芯片。此外,紫光集團還持股上市公司學大教育(000526.SZ)股權23.76%、紫光集團旗下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前三大股東,學大教育當前市值22億元。
持續高杠杆高速擴張後,紫光集團這艘大船開始失衡。據媒體掌握的破産重組材料披露的信息,紫光集團總資産近3000億,資産負債率多年在70%上下,破産重整合計債權申報人1084家,初申債權1800多億,最近披露審定債權即達1462億元。而自2018年以來,趙偉國開始卸任多個要職,旗下實業公司開始獨立運營,2019年紫光集團債權報告開始高風險預警。2020年進入破産重整後,各核心業務公司相繼公告已獨立運營、業務不受影響。
市場中有人士認爲,這是一宗好的交易,即資産優質、價格適當;也有認爲負債過高、資産龐大,整合不易。
戰略投資者們聞聲而至,經過篩選,初期共有七家聯合體入圍:廣東國資廣東恒健;北京地方國企北京電控;無錫國資無錫産業發展集團;阿裏巴巴集團和浙江國資聯合體;北京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聯合體;中國電子;武嶽峰科創與上海國資上海國盛聯合體。
10月18日財新網披露,七進二:阿裏巴巴集團和浙江國資聯合體、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聯合體勝出。勝出的兩家聯合體,各具産業特點,一時難分伯仲。
12月10日,紫光集團官宣二進一,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聯合體成爲紫光集團的破産重組的戰略投資人。
II.産業生態鏈 騰挪有空間
智路建廣投後産業整合能力基本盤
現在市場的焦點,轉向于擁有龐大資産組合的紫光集團如何重組。
此前紫光集團的困境主要有二,表面原因是擴張過猛、杠杆率居高,深層的原因是高頻並購投資的投後産業整合運營效果遲遲未見顯現,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不足,兩相疊加,經營失衡,終于落到破産重整。
債務問題首當其沖,債轉股降低負擔和注入新流動性重啓活力,前者是優化選項,後者是必須的救濟。此次最初登記債權方多達1084家,債權人中不僅涉及到國開行、中國銀行、進出口銀行、南京銀行等銀行機構,還有險資光大永明資産、公募招商基金等機構等。這對于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聯合體而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過,智路建廣聯合體團隊中多名核心成員來自國內外一線金融機構和投行,有相當經驗和資源積累,這可能是其最後能夠勝出的原因之一。
雖然流動性的問題最爲緊迫,但最根本的是投後整合和産業運營出效率。
因極早在管理方面隔離,目前紫光集團旗下的幾家上市公司運營都還不錯。紫光集團如何重組,目前尚未可知。而智路建廣聯合體多年來收購和運營的集成電路資産,已經形成完整的産業鏈生態資源,也積累了相應經驗,爲其整合大體量的紫光集團重組提供了騰挪空間。
2015年至今,中國半導體大型並購合作超過10億人民幣的項目近30個,建廣資産和智路資本主導了超過一半的交易。通過收購,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形成了集成電路全産業鏈能力: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智路建廣聯合體投資了瓴盛科技、思比科和安譜隆半導體;在制造與IDM領域,智路資本建廣資産聯合體與恩智浦合資設立瑞能半導體,收購恩智浦的標准産品業務成立安世半導體;在封測領域,收購了全球第七大集成電路封測企業、第三大汽車電子封裝測試企業新加坡聯合科技公司(UTAC)、收購PTI新加坡Bumping資産、剛剛收購全球封測老大日月光投資控股大陸四座工廠;在材料領域,與全球第一的半導體封裝設備商和全球第三的封裝材料商ASM太平洋科技集團(ASMPT)合資成立先進封裝材料項目(AAMI)落地中國,剛剛收購了全球第四大集成電路運載工具企業ePAK;在傳感器領域,智路資本與AMS(艾邁斯半導體)合資在荷蘭設立睿感傳感器有限公司(ScioSense),專注于MEMS傳感器産品獨立運營;整體收購西門子旗下高端壓力傳感器企業Huba Control(瑞士富巴);在 ODM領域,智路建廣聯合體還投資了最大的手機ODM廠商華勤和聞泰科技。
通過這十多宗交易,收購全球頂流集成電路企業或其業務板塊、與全球頂流集成電路企業國內外合資,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建立了從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從材料到應用的集成電路全産業鏈生態,並在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建立了多個産業基地,在全球多地設有研發中心和業務中心。
過去的收購,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主要依托中關村融信金融信息化産業聯盟的成員産業力量進行協同整合、共同發展,比如聞泰科技收購整合安世半導體,比如韋爾股份收購整合思比科、北京豪威等。
而如今,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通過投資和運營形成了中關村融信金融信息化産業聯盟爲核心的集成電路全産業鏈資源,爲大體量的紫光集團重組提供了産業和效率的騰挪空間。
III.多方共贏 拭目以待
開放包容的運營整合能力
不過,紫光集團遭遇的深層挑戰,是高頻並購後的産業整合效率欠佳。事實上,並購後整合運營經驗與能力,正是紫光集團重組招募戰略投資者公布的關鍵條件之一。而以收購和投資聞名的智路建廣聯合體的優勢,恰恰是在並購後整合運營和投後賦能經營,並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智路建廣擁有全球的視野的專業團隊和豐富經驗,是其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智路建廣團隊核心成員,有的個人擁有超過40年全球領先半導體公司的高層管理經驗,有的在美國最大存儲芯片企業美光科技,荷蘭恩智浦、德國西門子、德國英飛淩等一線半導體産業公司工作經驗,有的擁有安盛羅森寶集團、麥肯錫、KKR、美林證券等一線投行、咨詢公司、PE公司高管和科技研究經驗。
過去六年來,智路建廣聯合體不少成功的並購整合案例正是得益于這樣一支全球視野的專業團隊的精耕細作。
建廣資産2015年收購恩智浦射頻業務,設立安譜隆半導體,毛利率從2016年的42.99%,持續上升到2019年的48.74%,營業收入從2.733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3.416億元,淨利潤從2016年的虧損3000萬美元到2019年淨利潤3290萬美元,淨利潤率從-10.79%上升到9.63%。新加坡UTAC在收購前連續虧損,在智路建廣100%控股後,其營收從7億美元飙升到15億美元。ASM在收購後,營收從全球第三上升到全球第二。
但是,讓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在市場最富盛名的,還是安世半導體的收購與整合案,這是中國集成電路領域迄今爲止最大一宗海外收購。
2016年建廣資産以27.5億美元收購恩智浦標准件業務,一舉拿下恩智浦幾十條産線和上千種産品,極大地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動中國本土集成電路産業的升級叠代。收購後,標准件業務更名安世半導體,從2018年到2020年,中關村融信金融信息化産業聯盟成員企業聞泰科技通過多次收購,持有安世半導體98.23%股份。而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在持有安世半導體兩年時間裏,營收增加60%,收購價格溢價超過100%。而聞泰科技作爲産業投資者也借此從手機芯片領域進入了汽車半導體芯片領域,股價從2018年的20元左右,2020年一度飙升到170元,現在依然在128元,成爲中國汽車芯片企業龍頭。可以說,目前爲止,這宗收購取得了多方共贏。
這宗收購更難能可貴的是,安世半導體的全球總部設在歐洲荷蘭,並形成美洲、歐洲、亞洲的全球研發、生産與銷售的市場布局。這樣一種全球多贏的格局更體現了開放性和包容性,更容易得到全球合作夥伴的尊重和長期信任,從而也爲中國企業的開放創新和全球發展打開了空間,但也需要更強的全球企業駕馭能力。
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産的投後整合和運營賦能成功經驗,在于並非把所有收購的資産完全放在自己手中獨立運營,而是與中國市場上更有效率、根植中國而有全球視野的産業運營者一起,著眼于標的本身的發展,並實現合作共贏,推進整個産業協同前進,這種協同效應是純粹的産業運營者所難以抵達的。
同樣,在紫光集團的重組中,市場也期待這樣的協同參與發展的機會。紫光集團的前車之鑒,足以爲戒。智路建廣的一次大考,才剛剛開始。
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