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英國曾制訂了一個國家機密級別的計劃,這份計劃清楚地表明:在必要的條件下,英國將不惜一切代價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這個計劃是可行的,我們已經研制出了核武器,成功的幾率非常大。”一個軍官說道。
“但是英國距離中國太遠了,我們的轟炸機根本沒有辦法飛過去。”
“這個簡單,我們可以把核武器運送到東南亞,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建立核武器儲存基地。”短短幾句話,他們就把整個計劃制定了出來。
雖然英國有著這樣的舉動,將中國的東南沿海納入了轟炸範圍,隨處可以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但是這個計劃一再被擱置,不了了之。
二戰時期,在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已經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核武器的殺傷力。
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核武器的彈藥量更是大大超過從前。
英國當初爲什麽要制定這樣一項看起來荒誕的計劃呢?
又是出于什麽原因,這個計劃未能實施?
香港的意義
每個國家的外事活動都和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英國有這樣的舉動,也是爲了去維護其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上世紀60年代,原本自诩爲“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只有香港、文萊還有新加坡。
1959年,新加坡也隨著大批新型國家一起獨立,擺脫了英國的掌控。
文萊僅僅是個彈丸之地,雖然也在太平洋沿岸,但並發揮不了什麽太大的作用。
這時候,英國就只有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香港上,香港可是一個香饽饽。
對于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港口城市,英國自然不會輕易把它讓給中國。
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無敵抵抗英國先進的武器設施的清政府,選擇了割地賠款。
從1842年到1898年,香港島、九龍、新界等地區盡數被英國掌控。
在英國人的統治下,香港地區確實煥然一新,商品經濟發展異常迅速,遠遠超過了中國內陸。
加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香港的進出口貿易十分發達。
背後又有著中國內陸的支撐,根本就不缺少勞動力,逐步打開中國市場後,香港跻身于亞洲四小龍的行列。
英國一直致力于將香港打造成一個國際的經濟金融中心。
因其面向太平洋,在軍事意義上位置也極爲險要,英國也可以將其作爲遠東地區的橋頭堡。
但是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英國對其海外的殖民地控制力度越來越低。
曾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飄揚的英國國旗逐年減少,靠著殖民地不斷積累的財富也在下降。
二戰更是讓英國本土成爲了充滿硝煙的戰場,德軍的多次空襲嚴重破壞了英國的經濟基礎。
這次戰爭結束後,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未被戰火波及的美國成爲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開始和蘇聯進行冷戰。
卷入了兩極格局的英國,也只有對自己的“大哥”——美國馬首是瞻。
英國自然期望著美國能夠拉自己一把,盡快去走出戰爭帶來的後遺症。
本土遭到破壞,英國政府自然是要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重新建設工農業上。
與此同時,二戰結束之後全世界範圍內都掀起了一股獨立的浪潮,各個國家的民族意識覺醒,一瞬間就誕生了許多新興的國家。
這對于英國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意味著英國不能再依靠著海外的殖民地賺取外彙。
雖然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在盡力阻止這股浪潮,但他們也不能阻擋曆史發展的潮流。
進入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後,各個國家都在專心建設著本國的工農業。
和平與發展已經慢慢成爲了時代的主題,英國再想以武力手段奪取海外殖民地,明顯名不正言不順。
這時候,香港對于英國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從鴉片戰爭時期,發展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周邊的遠東格局也日新月異。
英國與亞太各國的經濟貿易更是讓英國愈發重視這塊海外飛地。
但是,英國人也沒有忘記這塊肥肉當初是從中國人嘴邊搶下來的。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原來的東亞病夫已經脫胎換骨,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地大物博的中國,雖然當時還有些落後,但在國際上也有著發言權。
面對綜合國力越來越強的中國,這種此消彼長的國際形勢也讓英國寢食難安。
英國政府擔心,要是中國共産黨真的使用武力手段南下,收複香港的話,身在西歐的他們或許不是對手。
這樣的擔心也並非是英國的空想,早在1949年解放戰爭,中國解放軍就和英國軍隊就有一些摩擦。
英國“紫石英號”爲首的艦隊,企圖阻止中國橫渡長江,結果卻遭到了解放軍的炮擊。
之後又在朝鮮戰場上,英國的皇家陸軍又和志願軍起了沖突。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和中國幾次硬碰硬的較量,英國都是以失敗收場。
而當時軍事技術遙遙領先的中國的美國,依然未能在朝鮮戰爭中討到什麽好處。
英國自然也就不能在無視中國,無視這一個潛在的威脅。
面對隨時都可能被中國收複的香港,英軍參謀部意識到,依靠傳統的戰爭手段,他們根本不可能打贏中國。
所以英國也在竭盡全力突破核武器技術,打算在軍事領域也有著一席之地。
得償所願的英國在1952年,完成了自己的這一項計劃,英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
繼美蘇之後,英國成爲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
這時候,英國就明顯松了一口氣,知道自己有了戰勝中國的資本。
“遠東核武器計劃”
1956年,在英國掌握核技術四年之後,“遠東核武器計劃”就被制訂了出來。
不過當時的各個將領對于這個新鮮出爐的計劃並不看好,認爲轟炸中國不切實際。
軍事界人士認爲這個計劃完全是個“漂亮卻無用的花瓶”,想法很好,實施起來極爲困難。
英國當時已經研制出了一定數量的核武器,但是英國在大西洋沿岸,中國卻在太平洋沿岸,要想執行轟炸計劃明顯不可能。
英國引以爲傲的勝利者、火神和勇士三種重型轟炸機,也無法跨越半個地球。
所以想要這個有些荒誕的計劃落實,英國就不得不在南亞,東南亞或者是太平洋區域部署一個轟炸機的出發點。
但在當時要想完成在海外建設飛機場的計劃,實行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在東南亞,英國僅僅只掌握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馬爾代夫的部分區域。
當時這些國家遠遠比不上現在發達,英國最初占領這些區域時,僅僅是把他們當作一些原料産地,進行一些粗放型的經濟生産。
英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位優勢遠遠比不上香港,這些地方基礎設施落後,想要興建軍用機場的難度可想而知。
可即便如此,這項計劃也依然需要落實,盡管速度有些緩慢,但還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1957年,英國空軍打算在馬爾代夫修建一個臨時的空軍基地。
1958年,一座永久性核武儲存基地就按照原定計劃,在新加坡的丁家機場正式建成。
1961年2月,所有的准備工作都就緒之後,英國的外交大臣針對當時的國際情況,呼籲英國政府采用武力手段,解決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所有問題。
一個月之後,英國的內閣成員做出了他們的選擇,多數大臣覺得這個提議可行。
于是,從1961年底到1962年初,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還有48枚“紅胡子”戰術原子彈,就從英國本土運送到了新加坡的軍事基地,相當于1.5萬噸炸藥。
“紅胡子”戰術原子彈是英國自發研制的第一款戰術核武器,大約1.3-1.5噸的當量。
海軍艦載機也可以裝配這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這項技術的問世也讓英國的艦隊實力大增。
“紅胡子”原子彈,它的爆炸當量和美國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胖子”相差無幾。
這樣一顆原子彈在中國東南沿海爆炸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浩劫,更別提“紅胡子”原子彈的數量足足有48枚。
當然,這項計劃不可能就馬上落實,英國在之後的幾個月裏,一直在新加坡周邊地區開展著秘密的核戰爭軍事演習。
英國爲了香港都如此大動幹戈,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美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
當時美蘇正處于冷戰時期,在軍事領域開始了軍備競賽,美國爲此也制定了一個全球的核武器計劃。
其目的就是爲了打擊蘇聯,和蘇聯一同處在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自然也成了美國需要打擊的對象。
美國和英國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加上同處在一個陣營,自然也就一拍即合。
英國當時甚至已經做好了核戰爭的相應准備,爲了擴大自己的優勢,還在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斯機場修築了另外一個核武器秘密基地。
同時,英國還從美國手裏購買了少數的“北極星”核導彈,部署在了東南亞周圍。
美國和英國自然是不會把自己的戰略部署全然告知對方。
英國不知道,美國已經在北京和東柏林之間做好了詳細的規劃,只要核戰爭一爆發,就會有將近870枚原子彈在中國本土爆炸。
但是,這項喪心病狂的核武器作戰計劃,在美英兩國會晤之後,就按下了停止按鈕。
1962年,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閉口不提這件事,“遠東核武器計劃”也中途夭折。
處心積慮准備了快十年的計劃,怎麽會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就宣告放棄呢?
爲何放棄
核武器計劃的失敗,反映了和平與發展已經是時代的主題。
其實當英軍攜帶著核武器,在新加坡周邊地區開始軍演的時候,東南亞各個國家就已經是如坐針氈。
英國打算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修建核武器基地的計劃,也讓周圍的國家炸開了鍋。
新加坡總督也是爲英軍效力,但他對這項計劃表示堅決反對。
當時東南亞人民才剛剛度過二戰沒多久,民族意識逐漸覺醒。
才建國不久,自家門口就突然竄出一個核武器基地,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熱愛和平的人們已經飽受戰火的煎熬,核戰爭無疑會遭到所有人的抵制。
所以即便是英軍已經在新加坡部署好了核武器基地,想要突破各個國家的防空體系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
而第二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國當時也在極力突破美蘇的核武器技術封鎖,已經有了研發成功的苗頭。
果不其然,在1964年的羅布泊,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向世界宣告了中國掌握了核技術一事。
中國的軍事實力因此大大增加,成爲了世界上第五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
華夏民族的腰杆也在國際社會上挺直了,而且僅僅兩年時間不到,第一顆氫彈也在羅布泊試爆成功。
美國、英國都對新中國的發展速度有些驚訝,甚至不敢相信。
如果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打擊,那麽英國和中國都會陷入僵局,落得兩敗俱傷。
最後一個原因便是中國自從建國以來,就實行著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並不打算與任何一個國家爲敵,爭奪世界的霸權。
六十年代末,新中國的外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中美關系也開始緩和。
法國更是在1964年就開始和中國正式建交,這也讓資本主義國家看到了和中國建交的可能性。
遵循著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國,一直沒能給英國發動戰爭的機會。
面對香港問題,中國政府也打算采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並不打算出兵。
正是在這種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還有和平外交政策的共同促進下,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問世。
中國和英國也就在香港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香港的回歸也就進入了倒計時。
1997年,和祖國母親分別了許久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之前英國針對香港問題制定的核武器計劃,自然也就成爲了一張廢紙,“遠東核武器計劃”也就失去了意義。
-完-
編輯 | 不誤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