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東南亞國家不斷改善營商環境,通過政策積極吸引外資,加之勞動力成本低廉,知名紡織企業紛紛在東南亞地區投資建廠,全球紡織業産能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中國紡織企業也抓住機遇、順勢而爲,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利用東南亞國家的政策紅利與資源禀賦,積極在東南亞布局規劃,實現産業鏈的跨國資源整合,降低綜合成本,緩解發展困境。目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紡織業的貿易格局上形成了競爭性與互補性共存的局面。
本文將嘗試從專利視角,對東南亞國家紡織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産業競爭格局、主要創新主體等進行解析,旨在幫助我國紡織企業在拓展東南亞市場過程中規避風險、發現機會、做好專利布局,獲得競爭優勢。
東南亞國家紡織技術專利達6400余件
本文在專利數據庫(INCOPAT)中選擇國際專利分類號(IPC)涉及D01~D06且在東南亞國家公開的專利文獻作爲分析對象。爲了避免非紡織用原材料和洗滌設備的幹擾,在上述檢索結果中剔除了D01F9(其他原料的人造長絲或類似物;其制造;專用于生産碳纖維的設備)、D06F(紡織品的洗滌、幹燥、熨燙、壓平或打折)和D06G(地毯、小地毯、麻袋、獸皮或其他皮,或紡織品或纖維制品的機械或高壓清潔;撓性圓筒狀或其他空心物的內側外翻)三個分類號下的專利數據。截止至2021年1月,共檢索到在東南亞國家公開的紡織技術相關專利6426件,其中,有相關專利申請的國家分別爲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文萊,緬甸、柬埔寨、老撾和東帝汶境內沒有相關專利申請。下文將對有相關專利申請國家的相關專利布局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各圖表中的數據均以件爲單位,其中,文萊境內相關申請僅有5件且保護期均已屆滿,不做分析。
泰國近9成專利申請來自本土企業
泰國紡織業起源于1936年,泰國國防部首次從德國進口紡織機器用于軍工領域。20世紀50年代,泰國紡織業開始在民用領域迅速發展,至八十年代後期,其逐漸成爲泰國出口創彙主力軍,目前泰國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之一。泰國具有完備的紡織業産業鏈,近年來致力于將自身打造成爲東盟時裝和紡織産業中心。
如圖1所示,泰國紡織領域的專利申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1980-2000年,申請量整體上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且2000年以前相關專利申請全部來自于泰國本土申請人;2001年至今,相關專利申請量出現波動趨勢,該時期內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申請人開始在泰國布局。
圖1 泰國紡織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通過對泰國紡織領域專利申請的IPC分類號(小類)進行統計分析(TOP20)(見表1),發現泰國紡織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D04H非織造布和D06M對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其次是D03D機織、D04B針織、D06P印染等,還有一部分專利涉及D06B紡織材料的液相/氣相/蒸汽處理(如洗滌、染色、漂白、上漿、浸漬等)、D06L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幹洗/水洗/漂白、D05B縫紉、D01F長絲/線/纖維等原材料及其制造等。可見泰國紡織領域專利技術覆蓋了原材料、織造和成品全産業鏈主要環節。
進一步關注細分領域,發現泰國非織造布專利技術有一半涉及短纖維非織造布,1/4涉及長絲、長紗線非織造布,還有一部分爲涉及短纖維與長絲或長紗線交雜的非織造布、其他非織造布等;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技術主要涉及用高分子化合物、非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無機物或其配合物處理,或同機械處理相結合,此外也涉及用超聲/放電/磁場等物理方法處理、生化處理、多層紡織品的生産等;機織技術主要涉及織物類型、特定用途的織物、織機結構等;針織技術主要涉及緯編針織、經編針織等;印染技術主要涉及一般的印染工藝,還涉及不同材料的特殊印染工藝。
泰國紡織領域專利技術涉及的應用領域除一般的服裝、家紡外,主要包括衛生用品(繃帶、敷料、吸收墊)、車內安全配件(氣囊、安全帶等)、分離過濾材料等。
表1 泰國紡織領域技術分布(TOP20)
爲了解泰國紡織市場的競爭態勢,進一步對泰國紡織領域專利布局的國家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泰國紡織領域的專利申請主要來源于泰國本土申請人,占比高達92%,說明泰國紡織企業比較重視技術創新與知識産權保護,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泰國紡織市場的競爭主要是本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國外申請人主要來自于日本和美國,日本申請人在泰國布局近百件相關專利,主要集中在2000-2014年之間,技術保護方向主要爲非織造布、繃帶/吸收墊等衛生用品、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等;美國申請人的相關專利申請不足20件,且在2011年以後中斷布局,可見近年來國外申請人對泰國紡織市場的關注度較低。
圖2 泰國紡織領域技術來源國分布
綜上所述,泰國紡織業發展較早,覆蓋了纖維、紡紗、機織、針織、漂白、印染和後整理、成衣和家用紡織品整個産業鏈主要環節,配套較爲齊全。該國本土紡織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知識産權保護意識較強,日本申請人對泰國紡織市場的關注度相對較高。
印尼紡織專利日美德申請人占主流
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紡織業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手工業者利用棉花制造所需布料,但由于一些曆史原因,很長一段時間發展停滯,甚至幾近走向沒落。1949年後紡織工業在印尼重新發展起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印尼曾跻身于世界七大紡織品生産國的行列,紡織工業是印尼當時主要的支柱産業和出口創彙産業。印尼紡織業優勢在于其國內具有相對豐富的天然氣與石油資源,化纖産業比較發達,紗制品及服裝制品在世界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印尼不産棉花,所需棉紗及棉布要大量進口。
20世紀80年代,印尼開始出現關于紡織技術的專利申請(見圖3),1991年以前申請量較少,年均申請量不足10件,主要源于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申請人;1992年開始大幅上升,在1997年達到曆史上最高,年申請量爲158件,該階段仍以美國、日本、德國申請人爲主;此後,年申請量基本回落至50件以下,該階段日本申請人的布局數量遠遠趕超美國,躍居第一。可見美國、日本和德國申請人一直重視印尼紡織市場,尤其是日本申請人近年來加大了布局力度。
圖3 印尼紡織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對印尼紡織領域專利申請的IPC分類號(小類)進行統計分析(TOP20)(見表2),印尼紡織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D04H非織造布、D06M對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D03D機織、D06P印染和D04B針織,其次是與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印染、洗滌相關的C09B染料、C11D洗滌劑等,此外還包括D01F長絲、線、纖維等原材料及其制造、D03C織造設備、D06B紡織材料的液相/氣相/蒸汽處理(如洗滌、染色、漂白、上漿、浸漬等)、D06L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幹洗/水洗/漂白、D05B縫紉等。從應用角度看,主要涉及A61F和A61L繃帶、敷料或吸收墊,A47L家庭的洗滌或清掃,A61Q化妝品或類似梳妝用配制品的特定用途等。
表2 印尼紡織領域技術分布(TOP20)
爲了更直觀的展示印尼紡織領域專利布局情況,對技術來源國進行分析,如圖4所示,日本、美國和德國在印尼的相關專利申請量達近70%,而印尼本國申請人的申請量僅占4%,主要保護織物印染,其次是紡織材料的液相/氣相/蒸汽處理、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化合物處理等。印尼國內紡織企業創新意識和知識産權保護意識薄弱,印尼紡織市場的專利技術掌握在日本、美國和德國等國外申請人手中。
圖4 印尼紡織領域技術來源國分布
印尼紡織領域前10位專利申請人中(見圖5),日本申請人占據4席,分別爲尤妮佳、花王、帝人和東麗;美國申請人占據3席,分別爲陶氏杜邦、寶潔和金佰利;德國巴斯夫位居第二;荷蘭聯合利華上榜。其中,尤妮佳和花王的專利技術主要涉及非織造布,應用領域包括吸尿墊、衛生巾、清潔擦拭片等;帝人和東麗的保護方向主要集中于人造長絲、短纖維非織造布、機織、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等技術;陶氏杜邦主要保護非織造布、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及處理用化學品等;金佰利的保護方向主要集中于用于個人護理的非織造布(尿片、衛生墊等);寶潔和聯合利華公司的專利技術主要涉及織物洗滌劑、漂白劑等;巴斯夫主要保護織物印染劑、熒光增白劑等;三星集團相關專利技術的保護方向爲主要爲織機和織物。
圖5 印尼紡織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申請人
綜上所述,印尼紡織業曆史悠久,本國紡織企業知識産權保護意識薄弱,日本、美國、德國等國知名企業紛紛在印尼進行專利布局,這些國外企業的專利通常具有較高的專利壁壘,建議擬進入印尼市場的企業做好專利侵權預警,以避免不必要的侵權糾紛。
馬來西亞紡織專利聚焦印染技術
紡織和服裝工業是馬來西亞五大出口創彙行之一,馬來西亞一直在努力提高紡織業技術水平,以增強其在全球紡織市場的競爭力。馬來西亞紡織行業主要由四個版塊構成,即基礎紡織、服裝制造、紡織制成品及輔料,其中,紡紗、織造産業占比較低,印染和制衣業發展相對成熟。在馬來西亞政府制定的2006-2020年工業發展總體規劃中,馬來西亞紡織服裝業更加注重設計、印染和後整理技術的提升,以及産業用紡織品的發展,以期在與亞洲其他國家低成本的競爭中保持産業發展優勢。
早在1956年,馬來西亞就出現了椰子纖維漂白方法的相關紡織專利技術。但馬來西亞早期紡織專利技術發展緩慢,在1985-1987年出現一次申請高峰,之後年申請量明顯回落,近年呈現緩慢下滑趨勢,如圖6所示。
圖6 馬來西亞紡織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對馬來西亞紡織領域專利申請的IPC分類號(小類)進行統計分析(TOP20)(見表3),以了解馬來西亞境內紡織技術分布情況。發現馬來西亞紡織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D04H非織造布和D06M對纖維、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的處理,其次是D06P印染、D03D機織、D04B針織等,還有一部分專利涉及D06N牆壁/地面或類似物的覆蓋材料、D06L紗/線/羽毛等材料或其纖維制品幹洗/水洗/漂白、D01F長絲/線/纖維等原材料及其制造、D05B縫紉等。下遊應用領域主要涉及A61F繃帶/敷料或吸收墊、A44B拉鏈、A47L家庭洗滌或清掃等。
表3 馬來西亞紡織領域技術分布(TOP20)
如圖7所示,馬來西亞紡織領域的專利申請主要來自于日本和美國,其次是英國和德國,這四個國家在馬來西亞的相關專利申請量達75%;馬來西亞本土申請人的申請量占7%,保護方向主要集中在天然染料及染色方法、針織設備及其部件,其次是縫紉、非織造布及其制造等,總體上看,在研發方向上基本與馬來西亞紡織服裝業確立三大關鍵領域(高附加值時尚成衣産業、印染和後整理技術的提升和産業用紡織品的研究)相一致。從申請量角度看,馬來西亞紡織領域的技術創新意識和知識産權保護意識還不夠高,高端技術由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外申請人掌控。
圖7 馬來西亞紡織領域技術來源國分布
馬來西亞紡織領域前10位專利申請人中(見圖8),日本知名企業尤妮佳、ykk株式會社和花王公司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和第四位,尤妮佳重點布局在非織造布方向,應用領域主要涉及吸尿墊、衛生巾等吸液産品,其他應用還涉及一次性清潔擦拭用品、身體清潔用品、護膚用品等;ykk株式會社的專利技術主要涉及拉鏈相關的織物、織機、縫紉、織物染色處理等;花王公司重點保護的技術方向在于短纖維非織造布,主要用于吸尿墊、衛生巾、清潔片、口罩等,此外還涉及織物柔軟劑、漂白洗滌劑等處理劑。美國申請人占據3席,分別爲高露潔、陶氏杜邦和金佰利,高露潔主要保護織物柔軟劑和洗滌劑;陶氏杜邦主要保護紡織材料的液相、氣相或蒸汽處理;金佰利主要保護非織造布,可用于尿布、衛生巾、失禁服裝、繃帶、清潔擦拭等。聯合利華公司的專利技術主要涉及織物染料、柔軟劑、漂白劑等;諾華和巴斯夫主要保護織物染料;阿克蘇諾重點保護織物染料和印染方法。
圖8 馬來西亞紡織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申請人
綜上所述,馬來西亞紡織業的專利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和美國申請人手中,本土申請人近年來積極響應紡織服裝産業的倡導,加大了在印染和後整理技術、産業用紡織品等方面的研發力度。建議擬進入馬來西亞市場的企業注重摸查專利風險,做好市場布局和競爭應對措施,實現自身優勢技術與跨國資源的合理配置。
因篇幅有限,本期聚焦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國家;下期將聚焦越南、新加坡、菲律賓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