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中國爲什麽要建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目標是什麽?粵港澳大灣區將怎樣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爲中國和世界帶來哪些利好?對此,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
近日,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發布,一一解答世界關切,引發外媒廣泛關注。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外媒稱,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從宏偉藍圖一步步化爲美好現實。
規劃:高屋建瓴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中國打算用世界上最長的大橋和跨境高鐵將香港、澳門與中國南方聯系起來——粵港澳大灣區旨在通過加深位于中國的香港、澳門與廣東省9個城市的聯系,打造一個堪與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相媲美的經濟集群。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裏,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人民幣。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巨大城市群,也是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城市群,這11個城市的經濟總和相當于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報道稱,按照《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爲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爲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報道,中國政府公布了使香港和澳門進一步融入內地的時間表,將通過雄心勃勃的大灣區規劃在中國南方創建一個世界級城市群。這份包含11章內容的文件指出,規劃涉及的11座城市將加強科學技術、知識産權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合作。
與世界上幾個著名大灣區比肩而立,《綱要》立意高遠、定位明確。按照《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還要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外媒關注到,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因此,怎麽建設大灣區成爲外媒的重點關切。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稱,因爲是“一國兩制”,較之其他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整合有一定難度。但因爲存在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行政分割所造成的困難也不是無法克服的。
文章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灣區建設經驗,例如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等。除了要參考這些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要的是學習這些灣區如何克服行政分割的限制,讓企業和社會在灣區資源整合中發揮主導作用。
建設:正當其時
“粵港澳大灣區”從學術界的討論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國家戰略的提出,曆時20余年。《綱要》提出可謂水到渠成。
《綱要》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涉及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合計11個城市。域內人口僅占中國總人口的5%,但國內生産總值(GDP)占比卻達12%。這是因爲域內不僅有金融中心香港和以博彩業聞名的澳門,還有初創企業雲集的深圳、汽車産業集中的廣州、電腦零配件制造基地東莞等多個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去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建成通車,香港、珠海和澳門融爲“一小時經濟圈”,粵港澳三地的人流、車流和物流聯系更加緊密。
據印度《教徒報》報道,2018年9月下旬,香港的首列高鐵列車駛往廣東,只用47分鍾就能跑完香港西九龍站與廣州南站之間141公裏的路程。通過與廣州連接,香港與內地龐大的高速鐵路網實現實體連接並融入其中。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認爲,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努力之一”,“它將香港、澳門和內地南部連接起來,旨在形成一個可與舊金山灣區比肩的科技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標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最新發布的《四大灣區影響力報告(2018):紐約·舊金山·東京·粵港澳》測評結果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影響力位列四大灣區之首,整體影響力指數排名第3,高于東京灣區。
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爲,如果把各種因素放在一起考量,就會得出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繁榮發展的結論。
英國金融巨頭彙豐銀行預測,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將增至2.8萬億美元,與現在的印度相當,人均消費規模翻番。
機遇:前所未有
外媒報道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可期,新機遇將處處迸發。
路透社注意到,根據《綱要》,中國政府將擴大和升級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的機場,加快推進珠三角大型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此外,大灣區內的銀行機構可按照相關規定開展跨境人民幣拆借、人民幣即遠期外彙交易業務以及與人民幣相關衍生品業務、理財産品交叉代理銷售業務。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大灣區的GDP約爲1.4萬億美元,企業看到這裏的潛力,也紛紛開始采取行動。
報道稱,中國網絡醫療服務平台“微醫”,最近開始運營“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協作平台”,以便內地、香港居民使用地區內的醫療資源。目前,已有79家醫院率先加入,可共享患者信息,通過網絡提供遠程醫療。
報道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擁有約7000萬人的巨大市場。一家香港化妝品零售公司瞄准中國內地遊客,計劃把現有的120家店再迅速增加50%。
美國房地産服務企業世邦魏理仕分析認爲,粵港澳大灣區今後可能成爲全球最大的灣區經濟圈。考慮到這一潛在增長力,宏利資産管理公司宣布,在香港建立面向灣區內企業的特別基金。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稱,香港人對大灣區利民便民措施的出台充滿期待。報道稱,連日來,香港政商界紛紛提出對大灣區的期盼,包括“港人港稅”“灣區醫院病曆互通”“電訊一卡通”等,香港法律界則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法治特別合作區”。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國的五大主要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京津冀)的逐步形成有助于支撐生産力增長,而粵港澳大灣區是發揮集聚優勢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