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減碳,從一杯“咖啡”開始
櫃台前排起長龍,咖啡師兩手並用,取豆、磨豆、沖調、拉花,一氣呵成。
一杯“咖啡”,開啓“思想盛宴”。
疫情下“實屬不易”舉辦的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與會嘉賓喝上一杯“零碳咖啡”,開始思想交鋒和頭腦風暴。
接過咖啡的嘉賓不忘問一句:“爲什麽叫‘零碳咖啡’?”
“不施灑農藥化肥、不使用農用機械,用人工挑豆、用光伏電烘焙,封裝材料全部采用生物降解材料……”現場工作人員李暢健不厭其煩地解答,“這種咖啡的生産全過程都有‘碳足迹’跟蹤,碳排放達到0才能推向市場。”
一杯“零碳咖啡”,見證“綠色辦會”。
從“無紙化”參會,到會場的節能、節水設備;從新能源的智能網聯汽車,到全生物降解的包裝;從垃圾分類到降碳指標可視化統計……多種綠色元素疊加,讓參會人員仿佛置身“環保大世界”。
“當日減排量7310kg”“預計整個論壇年會期間僅新能源車減碳量就達到75t”……記者在博鳌亞洲論壇年會海南可視化指揮中心看到,一塊電子大屏十分醒目,當日碳減排量、人流排放比等數據在屏幕裏均有體現。
可視化指揮中心設立了專門的數字化綠色低碳模塊,該數字化模塊采用由高科技公司提供的“智慧能源大腦”平台,通過數字化手段清晰統計大會各項綠色降碳指標。
本屆年會舉辦前,通過完成100萬千瓦時的“綠電”交易,博鳌亞洲論壇全部場館首次實現100%環保電能保障。
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博鳌亞洲論壇更加聚焦亞洲和全球的綠色發展。作爲論壇舉辦地,海南大力推行“綠色辦會”。
作爲中國開放高地自貿港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近年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綠色辦會”是其發展成果的縮影。
建築屋頂鋪滿光伏板、窗戶玻璃“曬太陽”發電、集成系統收集雨水澆灌花草……塔吊林立的海口江東新區施工現場,一批高科技環保設施陸續“上架”。
從新加坡回國的設計師崇麗娜看著手裏的設計圖紙告訴記者:“這裏准備打造一個低碳‘未來之城’。”
“綠色低碳理念指導園區開發建設。土地挂牌拍賣時,我們就把碳排放作爲一個硬杠杆,企業摘牌後需簽訂包括碳排放在內的對賭協議,以此倒逼進駐企業低碳甚至零碳發展。”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規劃統籌部副部長鞏玄遠說。
低碳綠色發展,從“一度電”開始。在江東新區的規劃裏,“近零能耗”的綠色建築,通過清潔能源獲得的電能,不僅要滿足日常辦公、照明等基本用電需求,還將在節假日用電低谷期,將儲備電力輸送至電網獲得收益。到2030年,新區就要實現碳中和。
被譽爲“互聯網産業桃源之地”的海南生態軟件園去年收入近2000億元,如果將電量換算成碳排量,每萬元産值碳排放僅兩公斤。該軟件園負責人坦言:“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
海口江東新區、海南生態軟件園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重點園區,如今這樣的園區有11個。在這些園區,環保、節能、低碳、零排放,既是招商引資的“入門檻”,也將成爲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標配件”。
2021年,海南不但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碳強度目標,還率先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工作。海南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0%,高出全國23個百分點。
今年第一季度,海南全額消納的清潔能源,核算減排二氧化碳309.6萬噸。
近年來,海南街頭“綠牌”車越來越多。2019年,《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發布,在全國首次提出所有細分領域車輛清潔能源化目標和路線圖,並率先確立2030年“禁售燃油車”目標。
與海南一樣,中國各地積極探索環保、節能、低碳的發展模式,爭當“雙碳”優等生。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在沙漠戈壁拔地而起,一批海上風電項目在沿海迎風而建……
“綠色發展”成爲本屆年會的熱門議題,碳中和、綠色氫能、能源融合發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ESG……爲期3天的年會舉辦的數十場會議活動中,“綠色議題”約占四分之一。
疫情帶來了沖擊,也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博鳌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說:“經曆了這場疫情,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識到了實現綠色複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年會期間,論壇發布了《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綠色轉型亞洲在行動》報告,對亞洲綠色轉型提出了建立綠色增長模式、形成全面的綠色治理等九大行動建議。
李保東說,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風險,塑造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是世界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需要全球廣泛參與、共同行動。
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目前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標。推進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爲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實現“雙碳”,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以來,中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作爲發展中國家,中國‘雙碳’行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與會嘉賓對中國“雙碳”行動給予高度評價。(記者 柳昌林 陳凱姿 陳子薇)
責任編輯: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