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作爲民航央企,東航集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對標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積極落實民航局各項工作要求,主動承擔綠色發展的企業責任。
在“十四五”首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和8月25日以“低碳生活,綠建未來”爲主題的2021年全國低碳日來臨之際,記者從東航集團獲悉,“十三五”期間,東航總計減少碳排放約200萬噸、年均減碳40萬噸。當前,東航正踐行“節能減碳 綠色飛行”的理念,爲“雙碳”事業寫下精彩的“東航方案”。
東航客機使用橋載設備以取代APU(東航供圖)
制度建設驅動飛行更綠色低碳,航班五年節油60萬噸
2020年7月,國際知名指數機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MSCI),發布最新的企業ESG(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指數評級,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爲A級,與達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5家航空公司排名並列第一,也是6家參評中國A股航空公司唯一的A級。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投資標的,根據這份報告,東航集團的主業上市公司中國東航,在全球航空公司中開展了碳排放議題的最佳實踐。
獲得重量級國際指數機構“點贊”背後,是東航已先行一步,蹄疾步穩地從頂層設計開始,開啓“雙碳”事業航程。
近年來,東航集團一直要求,企業發展必須遵循低碳發展方針,關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深入研究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舉措。
目前,東航已經設立了“全面推進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嚴格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統籌推進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並在公司董事會設立了航空安全與環境委員會。在此基礎上,東航構建和完善了融合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綠色發展綜合體系,實現企業能源環保策劃、實施、評價和改進的全流程規範化、可持續、閉環管理。
在有力的制度驅動下,東航成爲國內首家實現對建築能耗實時、在線分項計量和監控的航空運輸企業,目前正著手建設涵蓋飛機和車輛等移動源能耗監測、建築固定源能耗監測、空氣質量和排汙等環境監測的綜合監測平台。
與此同時,東航近年來以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替代和地面車輛“油改電”爲重點,積極建立能源環保自查機制。截至2020年底,東航的航班保障地面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已超過1000輛,東航投放在北京大興機場的車輛中,通用類地面車輛實現了100%新能源。東航機隊則連續開展燃油成本專項管控,僅從2015年到2019年,燃油效率就提升了4.5%。
統計數據顯示,通過一系列努力,“十三五”期間,東航累計實現節油超過60萬噸,減碳成效位居行業前列。
東航在中國民航首家使用ELB助力減碳(蔡良辰/攝)
中國民航首家啓用ELB,精益求精推進減碳創新
近年來,東航不斷更新機隊,引入空客A350、波音787等新一代航油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的現代化客機,打造了國際民航業機齡最年輕的機隊之一。在從機隊建設上大刀闊斧給力減碳的同時,東航更沒有忘記精益求精,不斷發力創新,在每一個可能的維度上抹去碳足迹,一再創下行業之先。
2021年6月10日,電子飛行記錄本(Electronic Log Book,ELB)在東航波音777機隊正式啓用,民航業沿用半個多世紀的紙質飛行記錄本隨之在這支機隊謝幕。這是中國民航首次正式以ELB取代紙質飛行記錄本。
飛行記錄本記錄著飛機在運行中産生的所有故障和信息,傳統的記錄本是紙質的,信息傳遞效率較慢,而且一冊紙質飛行記錄本通常僅使用一周就會填滿、需要替換,替換下來的還得長期存檔,紙張、印刷、更換、保存的全過程既繁雜又大大增加碳足迹。東航的ELB能實現更精准的信息記錄與傳遞,進一步提升運行品質、服務環保減碳。據測算,如果東航全機隊實施ELB運行,每年能節省的人工和紙張、印刷成本達2千萬元以上,帶來可觀的環保減碳成效。
ELB的率先應用並非孤例,早在“十三五”期間,東航就推出了“一滴航油、一滴汽(柴)油、一度電、一滴水、一縷陽光”的“5個一”工程,從每一個可能的環節入手,爲減碳而努力。
秉持這一理念,東航在機隊中持續推進飛機小翼加裝和發動機改裝以提升航油效率,在航班運行中積極推廣單發滑行,積極應用GLS(衛星著陸系統)、HUD(平視顯示系統)等航行新技術,有效降低飛行下降階段的航油消耗和排放,推動在機場地面用能源效率更高的廊橋橋載設備取代APU爲飛機供電、供冷、供熱。
東航還啓動了航班“減重節油精細化管理”創新項目,定期評估調整無筏飛機數量、先後三次細化修訂航班控水減重標准、優化餐食機供品重量標准、推進餐食機供品實際重量數據推送。2021年上半年,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各項目共實現靜態減重125.4噸,動態減重6.4萬噸,爲飛機少加燃油5907噸。
東航在北京大興機場投放的通用類地面車輛,已全部使用新能源(東航供圖)
建民航新能源生態圈,邀夥伴打造“碳中和航班”
近年來,東航將“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與實際生産運行保障緊密結合,廣泛發動上下遊夥伴,共同致力減碳行動。
2019年,針對業務發展需要采購大型集裝貨物裝載機、重型飛機牽引車設備,但當時全球範圍內此類設備均爲燃油動力的情況,中國東航股份與民航地面設備生産商威海廣泰公司積極接洽,啓動了雙方合作、共同研發純電車型的新征程。
經過雙方團隊商討技術方案和多方論證,全球首台35噸純電動集裝貨物裝載機及純電動50噸飛機牽引車成功在威海廣泰工廠先後下線,並根據民航局的要求,完成調試、檢測和取證,具備了銷售資質,填補了行業空白。
2020年歲末,我國首台行動不便旅客新能源登機車,又由東航旗下東航實業集團所屬的上海東方航空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通過與北汽福田等供應商的聯手合作,研發推出。
今年4月9日,東航設備公司還引入華東凱亞、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北汽福田股份等合作方,在上海浦東物流園區揭牌“東航設備聯合創新實驗室”。聯合創新實驗室分爲ABC三大功能區,分別聚焦“行李系統智慧賦能”、“機場車輛安全管理”、“特種設備智能互聯”。其中,C區直接主打智慧化的民航新能源特種車輛,其余區域也將通過更高水准的信息化支持,減少民航地面設備碳足迹,其成果既能直接服務于東航,又能通過産品化、市場化途徑,建設民航新能源車輛産業生態圈,支持民航行業的減碳。
“雙碳”事業“東航方案”裏的合作夥伴,遠不止于地面設備領域。
2020年至2021年,東航三次參與國際航協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委員會(SEAC)會議,對相關議題傳達中國航企的需求,與全球同行聯手共尋民航業在減碳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東航也正在推動“碳中和航班項目”,計劃與石油業、航運業的夥伴企業合作,通過碳彙和碳抵消等途徑,抵消原油生産、運輸、儲存、加工、成品油燃燒等各環節的碳排放,共同打造覆蓋海陸空運輸的中國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東航計劃負責抵消該船所運載石油之中、航煤燃燒階段的碳排放,將爲每一次碳中和航班購買林業碳彙、可再生能源等碳抵消産品,同時吸引旅客互動參與。
今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當天,東航還派出代表,與其他企業一同發布《“碳達峰、碳中和”上海企業共同行動宣言》,呼籲爲行業低碳發展樹標杆,爲建設美麗上海作表率,並在宣言中表示:“中國東方航空將堅持綠色發展、致力綠色飛行,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民航力量!”
東航與威海廣泰聯合研發的純電地面設備(東航供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十四五”是我國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作爲民航央企,東航對此高度重視,已經圍繞“雙碳”目標,結合行業特點、企業特色和發展需求,在“十四五”規劃中加入綠色發展章節,從推進管理體系建設、戰略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多維提高基礎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謀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讓“節能減碳 綠色飛行”的“東航方案”持續服務于全行業、全社會的“雙碳”事業。(《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稅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