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這裏是19世紀新加坡一座小神社。如今,它已成爲這座城市最宏偉的寺廟之一,並且是悠久的文化遺産紀念碑。
在1800年代中期,有相當數量的印度人,從切特蒂納德(Chettinad)地區抵達新加坡。
他們之中有很多是貿易商和銀行家,久而久之成爲了新加坡國際化大熔爐的新移民。
被俗稱爲切特蒂納德的印度裔建了一座小廟,以祭祀印度教的節日,于1859年建成。
起初這座丹達烏他帕尼廟(Sri Thendayuthapani)僅供社會私人使用,和宗教祭祀、祈福用途。同時這間廟宇也形成了切特蒂納德人社交和商業交易空間。
昔日的切特蒂納德商人,通常在主神殿穆盧幹神像面前完成商業交易,由神施福、見證交易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廟宇逐漸發展成輝煌建築。
就像那時一樣,今天的丹達烏他帕尼廟經常吸引著大批來此慶祝的人們。在東南亞重要的大寶森節期間,更是新加坡最活躍的廟宇。
2014年10月20日,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將擁有155年曆史的丹達烏他帕尼廟列爲新加坡第67個國家古迹,亦獲當局頒發印有國家徽章的牌匾,牌匾挂在該廟宇入口處的右邊牆上,廟宇也爲新加坡首個挂有國家徽章的國家古迹。
如今,丹達烏他帕尼廟,是現代新加坡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位于新加坡登路15號, 該廟宇裝飾精美的神台,及鑲嵌有48塊玻璃板的屋頂,都是值得一探究竟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