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康威,黃順傑
新加坡政府上周一(14日)宣布,新加坡將在本月底迎接第一批冠病疫苗,優先給前線和醫護人員,以及年長者和高風險群接種,預計最快明年第三季讓所有新加坡人和長期准證持有者接種。在這個讓全民免疫的過程中,新加坡將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如何通過教育讓新加坡人自願接種疫苗,以及醫療制度如何應付這龐大的接種工作等。
新加坡將在本月底迎接第一批冠病疫苗,優先給前線和醫護人員等接種。(法新社)
本期實況報道邀請傳染病專家和醫生,討論疫苗接種計劃在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四大挑戰,並探討新加坡應通過什麽方法,突破層層障礙。
短期挑戰① 如何說服公衆疫苗可靠?
疫苗接種雖然免費,但圍繞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謠言四起,專家指出,疫苗要對付的敵人不只是病毒,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假消息。這些似是而非的信息會直接影響公衆對疫苗的信任,以及是否自願接種。
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的謠言千奇百怪,從質疑疫苗的效能、安全性,到警告疫苗會引起不育或癌症等,甚至還有人指疫苗中有微型機器人,注射入體內後,將能改變人體基因。
政府和傳染病專家過去幾天都借助不同平台“打假”,向公衆解釋,疫苗研發速度雖然比一般快,但並不代表就是趕出來的粗糙活。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副主任黃英勇教授日前在《海峽時報》舉辦的疫苗論壇上解釋,藥劑公司和各國政府大量投入,冒著失敗的風險,同步展開一輪輪測試,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依序做完一輪測試才進入下一輪,因此縮短了時間。
衛生科學局則動用12月1日啓動的流行病特別采用程序(Pandemic Special Access Route,簡稱PSAR),仔細研究了臨床研究結果後臨時批准疫苗的使用。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南說:“疫苗采用的是注射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技術,這可能使大家産生恐懼。現在科技發達,但也出現很多假新聞混淆公衆,讓他們不敢接種疫苗,這將影響接種有效性。”
梁浩南醫生認爲,當局應向公衆強調冠病病毒還是很危險,並通過媒體宣傳和舉辦對話會公開解答疑問,消除疑慮。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則相信,隨著接種疫苗的人數增加,人們應該會更加有信心。
任何疫苗或藥物都有副作用
針對疫苗副作用的擔憂,梁浩南醫生解釋說,任何疫苗和藥物都有産生副作用的風險,就連常見的肝炎和流感疫苗也不例外。“大部分疫苗的問題都會在最初兩三個月出現,如果兩三個月沒事,接下來應該是沒事的。”
衛生科學局在上周一的文告中說,有嚴重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史的人不應注射疫苗。孕婦、16歲以下孩童和免疫力不足的人也不應接種,因爲針對這些人群的數據還沒出爐。
關于冠病疫苗可能造成不育或是致癌等說法,專家不約而同說,目前並無確切證據。
提高民衆的信任和接種的意願對于本地杜絕冠病病毒的傳播是至關重要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副主任黃英勇教授指出,本地需至少八成新加坡國人接種疫苗才能有效停止病毒的傳播。
衛生部冠病疫苗專家團成員——林寶蓮副教授和王建忠副教授日前則撰文強調:“隨著我們謹慎地重新開放經濟、社會和邊境,疫苗接種能爲新加坡人口提供緩沖保護作用。如果有足夠多的新加坡人接種疫苗,來自遊客和回國的本地人的輸入型病例,將不太可能引發新一波冠病疫情或導致嚴重疾病。”
短期挑戰② 如何確保疫苗注射的便利性?
全國注射冠病疫苗是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在細節上必須環環相扣,其中,家庭醫生網絡作爲抗疫前線,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通報疫苗的不良反應。
淡馬亞教授指出,讓所有符合條件的成年新加坡人接種相信是本地至今最大規模的成人疫苗接種計劃,因爲過去的大規模接種計劃,如小兒麻痹症和天花,主要是針對孩童。
衛生部雖然在2017年推出新加坡全國成人免疫計劃(National Adult Immunisation Schedule),但還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數據顯示,本地疫苗注射率不高,去年注射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65歲至74歲新加坡人,分別只有14%和12%。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指出,流感疫苗能以低成本拯救生命,卻還這麽少人注射,是很糟糕的。
“在我們學院,我們這些年就在院內讓員工注射疫苗,而不是讓員工到診所去,因此取得很好的接種率,可見便利性是很重要的。”
他建議,政府應該清楚提醒每個人該在什麽時候注射,而不是一拖再拖,甚至應該在商場爲人們注射,方便人們前往。”
淡馬亞教授強調,新加坡面積小,有相對完善和發達的醫療制度,因此能借助各類設施,盡可能讓更多的地方開放進行接種。
其中,綜合診療所和家庭醫生網絡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讓國人能便利地咨詢醫生並接種。
鳳凰醫療集團醫療總監李铠倫醫生說:“新加坡疫苗可及性大概是全球做得最好的,在推廣的過程中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主要是通過家庭醫生的基層醫療網絡,解答公衆疑問,監督接種疫苗後的反應。”
家庭醫生可提供意見並監測不良反應
天職藥房家庭醫生梁俊傑也說:“家庭醫生是預防醫學的專家,一般上公衆對疫苗有任何疑問都會咨詢家庭醫生,我相信冠病疫苗也是如此。”
但梁浩南醫生認爲,注射疫苗對場地和劑量有特別要求,家庭醫生或無法直接參與,而是負責提供意見和監測不良反應。
李铠倫醫生說:“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是很罕見的,如果家庭醫生發現,可及時施救,如果情況嚴重也能把病患送去醫院。”
衛生科學局已有一套成熟的不良反應舉報系統,醫生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登錄系統報告詳情,方便當局進行追查。根據報道,這一機制早在1993年就存在,衛生科學局每個季度也都會發表統計報告,請醫療群體留意。
中期挑戰:疫苗打了能否成爲國際旅遊“護照”?
隨著各款冠病疫苗陸續問世,有關“疫苗護照”的討論也浮出台面。專家提醒,接種證明雖有助于恢複國際旅遊,提振全球經濟,但疫苗的保護性和持續性目前仍不夠明朗,“疫苗護照”並不等同于“免疫護照”,各國仍須落實防疫措施。
所謂疫苗護照,指的是一種驗證某人是否接種過冠病疫苗的認證系統。上月,澳大利亞昆達士航空公司表示,一旦冠病疫苗面世後,它只會讓接種了冠病疫苗的國際航班乘客上機,並稱這將成爲航空業常態。
各疫苗保護性和時效不同 仍需時厘清
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正在研究開發“智能疫苗接種證書”,並呼籲全球專家針對證書規格、標准和設計提出建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也在開發一款名爲“冠病通行證”的手機應用,可展示乘客的冠病檢測結果、已接種冠病疫苗的證明,以及電子版護照鏈接等。全球目前還有至少三款可充當接種證明的數碼工具。
受訪專家認爲,盡管世衛組織已針對黃熱病建立疫苗接種申報框架,但畢竟冠病仍是個新病毒,加上各款疫苗的保護性和持久性都不同,各國還需要時間厘清相關疑問。在世衛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下,黃熱病是現行唯一須要申報接種證明才能通關的疾病。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說:“相關挑戰其實不少,包括決定哪些疫苗可獲得批准,因爲有些候選疫苗的數據仍不夠透明。另外,最關鍵的是疫苗提供的免疫力能維持多久,如果免疫力不長,人們必須反複接種,那麽要建立一個有效防止欺詐的全球認證系統將是困難的。”
防疫措施還不能解除
不過,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認爲,新加坡可在這方面扮演一定角色,包括協助建立認證標准等。
至于國內,有人建議,隨著所有本地成年居民預計在明年底前完成注射疫苗,接種證明可取代部分防疫措施,包括大型活動前進行的抗原快速檢測(ART)等。
但張毅穎提醒,目前還不清楚接種疫苗是否能真正防止病毒傳播,新加坡因此仍須繼續采取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以及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和ART等檢測,及時找出潛在病例。
英國伯明翰大學兩名公衛專家鄭家強教授和斯塔瑪塔基(Zania Stamataki)博士,最近在一篇聯合發表的評論中說:“即使成功接種疫苗後得到個人免疫保護,也不能免除我們的社會責任。”
長期挑戰:疫苗研制可否自給自足?
盡管新加坡已就冠病疫苗向制藥公司支付訂金,但廠商可能因供應鏈等問題而無法按約履行訂單。有專家認爲,與其受制于人,新加坡不如認真思考發展自主生産疫苗的能力,以便爲下一場比冠病更嚴峻的新疾病做好准備。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副主任黃英勇教授受訪時提出,新加坡可考慮建立“即插即用”(plug-and- play)的制藥設施。他解釋,這類可按需求調整功能的靈活設施,平時可負責生産流感疫苗、癌症藥物等藥品,但當大流行來襲,藥廠可迅速轉換功能,爲新疾病研制疫苗。“制藥設施必須隨時待命,這種專業技術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來,我們必須提前投資。”
黃英勇也是本地生技公司Tychan的創辦人。由Tychan與美國藥劑公司Arcturus Therapeutics合作研發的冠病疫苗“ARCT- 021”,目前已進入第三期試驗階段,並獲得新加坡政府近3億元資助。他指出,由于新加坡缺乏生産能力,Tychan不得不與外國廠商合作。
生産疫苗過程複雜 人才原料都須考慮
然而,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全球衛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卻認爲,生産疫苗不但複雜,而且極爲昂貴,新加坡必須三思。“疫苗自給自足聽起來很吸引人,但現實情況非常複雜,新加坡得思考是否具備所需的專業人才、成本,以及獲取疫苗原物料的能力等問題。”
事實上,連資源充盈的國際制藥大廠這回在制造冠病疫苗時也力有未逮。以輝瑞爲例,公司上月以“擴大原料供應鏈規模所需時間比預期還久”爲由,把今年生産的冠病疫苗劑量砍半至5000萬劑,只夠全球2500萬人使用。
新加坡將在月底迎來首批輝瑞疫苗,但具體劑量不詳。輝瑞明年仍會按原定計劃,爲全球生産約13億劑冠病疫苗。
如果自制疫苗不可行,現爲世衛組織獨立顧問的馬來西亞聯合國大學國際全球衛生研究所訪問學者許瑞慶醫生,日前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中建議,區域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不妨集結資源聯合生産疫苗,這既能解決各國搶購囤貨的問題,也能通過共同生産把價格壓低。
盡管新加坡現階段無法在疫苗研制上做到自産自用,但這未妨礙新加坡在獲取疫苗上趕超多國,成爲最早取得輝瑞疫苗的國家之一。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說,這是因爲新加坡早在冠病暴發前就與疫苗大廠建立聯系,雙方互信強、理解深,這有利于新加坡決策者及早獲取疫苗最新消息,並做出決定。
張毅穎認爲,新加坡在冠病暴發前就與疫苗大廠建立聯系,有利于決策者及早獲取疫苗最新消息。(早報檔案照)
不過,冠病疫苗仍屬極爲稀缺的公衛資源,疫苗該如何公平分配給全球78億人成了棘手問題。《紐約時報》報道指出,目前到明年底上市的所有冠病疫苗劑量中,一半以上已被10多個以西方爲主的富裕國家預購,加大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差距。由于新加坡未公布訂購的疫苗數量,新加坡並未入列相關統計中,但站在疫苗隊伍前列的新加坡,是否在無意中加劇了分配問題?
對此,許瑞慶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認爲,政府的職責是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的國民,因此新加坡極力爭取疫苗無可厚非。他也強調,新加坡人口小,所需的劑量不足以撼動整體疫苗供應。此外,新加坡也已承諾向冠病疫苗全球獲取機制投入500萬美元(約667萬新元),幫助92個較貧困國家獲取疫苗。
張毅穎也說:“我預計當新加坡真正開始接種計劃爲人們注射第一劑疫苗時,我們已經落後前幾個國家將近兩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