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3.0’的出台讓我感受到國家對青年人才的重視,支持更多青年人加入到高層級的科研團隊中來。”浙大城市學院計算機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特聘研究員陳垣毅在談及自己看到“減負新政”的感想時表示。
8月8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五部門聯合推出“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以下簡稱“減負行動3.0”)。
在杭州,爲科研人員減負已經成爲科技體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減負行動3.0”的出台也引發了杭州科研人員的熱議。
減掉“不合理的負擔”
激發創新潛能與活力
在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等機構開展的一線調研中發現,青年科研人員普遍面臨考核評價周期短、過于頻繁等問題,科研人員短期內就要“達標”的壓力負擔重。
“身爲青年科研人員,年紀輕資曆淺、能證明研究實力的成果和資源少,在與資深科研人員同台競爭中難免處于劣勢,自然很少有開展獨立研究、獲得穩定支持的機會,而許多事務性的繁雜工作又偏偏落在了這樣的年輕科研人員身上。” 陳垣毅告訴記者。
他表示,青年科研人員正面臨著工作、生活、成長等各方面壓力,既有職業發展需要和學術追求帶來的“合理負擔”,也有因制度設計不完善造成的非學術性、不必要的“不合理負擔”。“減負行動3.0”提出了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五大方面近20條舉措,就是要把“不合理的負擔”減掉,讓青年科研人員專注研究,充分激發青年創新潛能與活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自己培養的博士研究生數量的大幅提升和大量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的競爭異常激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不僅獲批率較低,還規定了男性申請人不超過35周歲以及兩次申請不中停止一次申請資格的規定,大大增加了青年科研人員的壓力,甚至導致他們陷入焦慮。”針對這一現狀,浙大城市學院工程學院院長助理、低溫中心副主任王博認爲,相比于其他措施,此次行動中的“增機會”和“保時間”兩條措施更加能夠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也能更有效地讓青年人才專注于科研。
“新政策連科研人員的身心健康都考慮到了,很周到。” 對于此次行動中提及的“強身心”,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浙江省傑青、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杭州市521全球引才青年人才陳健翔認爲非常有必要。陳健翔告訴記者,他的團隊中很多老師,一方面要做科研,一方面還要顧及教學,壓力非常大,心理“減負”也不容忽視。
海歸科研人員爲
職稱評審“綠色通道”點贊
“學校爲我們海外歸來的科研人員開通了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大大縮短了我們評定職稱的時間。”陳健翔于2018年9月從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歸國發展,受益于職稱評審“綠色通道”,2019年他的海外科研經曆獲得認可,通過海外直升通道直接獲評正高級職稱。
“這項政策對海外歸國的科研人員是一個很大鼓舞,能夠讓大家沉下心來專心科研。” 陳健翔說。
此外,據陳健翔介紹,杭州師範大學積極推進科研助理隊伍建設,例如自己所在的團隊每年會招聘科研助理,參與到實驗實施以及管理等環節的工作,爲科研團隊提供輔助支撐。
在浙大城市學院,爲科研人員減負的行動也在進行著。王博告訴記者,目前學校內正在推行年薪制“青年英才”政策,對優秀青年教師,其考核目標由教師本人和學科、團隊協商確定,不硬性限定。如教學任務要求僅爲聘期內參與一門課教學,學科由教師本人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
“這一政策爲青年科研人員將充足的時間投入到科研中提供了保障,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減負措施。”王博說。
“‘減負3.0’的出台對科研人員的職業生涯發展非常有幫助,但要推廣到每一位青年科研工作人員中去,還需要市級層面、相關高校和各級學院一起努力推動。” 陳健翔補充,杭州市可以對省級和國家級的立項成功的項目出台相應的配套經費,加大支持力度。同時他建議,延長人才考核周期,“目前部分高校三年一考核的周期有一些急功近利,影響很多年輕老師的發展和積極性。”
“包幹制”預算
爲科研經費使用松綁
近年來,杭州市相繼出台進一步完善杭州市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等工作意見,激發科研人員活力,不斷釋放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記者了解到,杭州市科技局正在深入推進首席專家負責制、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擇優委托、揭榜挂帥”等制度,探索進行一個項目周期“最多查一次”、項目經費使用“包幹制”改革。
“過去,一個項目的申報需要線下打印申報書,還要來回跑腿多次。” 杭州師範大學藥學院科研秘書陳乒乒告訴記者,“如今項目申報多采用無紙化一站式受理,在政務網線上就可以申報、修改、審核、提交,提高了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節約了大量時間、人力和資源。”
此外,杭州市正在推進的項目管理的“放管服”和科研放權賦能改革,讓以往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看似簡單但實際解決周期長的問題不再繁瑣複雜。
“‘包幹制’的落地賦予了企業更大的技術路線調整權和經費使用自主權,對于企業的研發叠代有推動作用。”網易集團業務發展部總監陳潔說,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場景的變化,企業擁有隨時調整技術路線的權限,不需要爲了一個科研項目固化在一個原有的已經慢慢落後的技術路線上。
爲發揮專家庫最大效益,杭州市科技局在專家入庫“門檻”上大力破除“四唯”傾向,發揮企業家、科學家在科技計劃設立、項目遴選中的核心作用,優化重大科技項目任務組織機制,提高治理水平。
“由于更偏向場景化應用的考慮,企業在前沿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也在逐漸顯現。設立企業專家庫,一方面給企業專家提供了跟業內其他專家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在科技政策起草時更全面地考慮到真實的需求,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大助力。”陳潔表示。
來源 | 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陳路漫 通訊員 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