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口中念出“北京”二字,讓13億中國人陷入了瘋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北京城徹夜歡慶,到處可見歡快的笑臉,此刻國人們無不爲祖國感到自豪。那是人民的勝利,那大國崛起的標志。
申奧人員歡呼申奧成功
每當我們談起中國是什麽時候開始接觸奧運會的時候,我們總能聽見這樣一個故事,(很多人對中國第一次接觸奧運會的記憶裏總會有這樣的一個故事)1894年籌備第一屆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便向中國發出了邀請。清王朝因對奧運會不了解,根本不知道邀請函中“田徑”等項目爲何物,所以未做任何答複。
這個說法最早是出自于1932年阮蔚村編寫的《中國田徑賽小史》一書,
阮蔚村
阮蔚村在書中這樣寫道:“雅典奧運會之前,中國政府接到駐華公使通牒,當時爲李鴻章主閣政,因爲此際中國朝野上下,尚不知田徑爲何物,所以對法使的通牒幾乎沒法答複。” 哎,就是這樣一段記載,讓很多人認爲中國第一次與奧運會的接觸就這樣被昏庸無能清政府所拒絕,但其實後來的研究中在1896年出版的雅典奧運會報告書和清史檔案中都沒有找到相關記載,李鴻章的訪歐記錄中也並未提及此事,80年代中國學者曾訪問國際奧委會設在瑞士洛桑的總部,專門詢問過這個情況,得到的答複是:無證可查。
再說說李鴻章,大家都知道李鴻章作爲洋務運動代表人之一,他在1881年一手操辦成立北洋水師學堂。
北洋水師學堂
這個學堂的課程主要是學習國外同類學校,教授學員們足球、拳擊、體操、跨欄、跳高、跳遠、遊泳等各類運動項目。所以到了1894年籌備第一屆奧運會時 說李鴻章不知田徑爲何物,恐怕是有點站不住腳,如果你說是慈禧,那可能性應該大點,所以這個記載其實到今天還是存在很多爭議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當時的中國就算有收到邀請,也不可能參加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當時的清政府內外交困,旁邊更是有日本虎視眈眈盯著自己這塊肥肉,這個時候清政府哪有心思去顧及洋人開的什麽奧運會,就在第一屆奧運會開幕前一年的1895年的4月17日,輸掉甲午戰爭的清政府被日本政府強迫簽訂了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割讓大片土地 賠償大量白銀 開放通商口岸,清政府也因此負債累累。
《馬關條約》
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辦,就在這一年的8月14日淩晨八國聯軍對北京發起總攻,只用兩天就占領了北京全城,而後大肆掠奪、破壞大量文物,無能的清政府只能簽訂《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
其中規定政府賠償白銀4億5千萬兩,當時的中國人口剛好4億5千萬人,相當于每人賠1兩白銀,本意就是爲了侮辱所有中國人,所以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哪有什麽國力 哪有什麽心思,去參加什麽奧運會呢?
1908年的一天,第6屆田徑運動會舉行閉幕式,時任天津青年會代理總幹事的饒伯森通過國際渠道得到了倫敦奧運會的幻燈片,並帶到南開大學操場給學生放映了當時正在倫敦舉行的第4屆奧運會的盛況(也有人認爲放幻燈者爲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于學生而言,“奧運會”這是一巨有強大沖擊感的新事物,不久,這些受到震動與啓發的學生投書《天津青年》雜志,發出了著名的“奧運三問”。
既中國什麽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麽時候能夠得到一枚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麽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OK今天我們 站在未來,用曆史來回答這三個問題。
首先 簡單介紹一個人,劉長春,遼甯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人,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劉長春在沈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上,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個短跑項目的全國記錄 ,
劉長春
1931年9月18日之後日本關東軍占領了中國東北。然後又扶植起一個僞政權——“滿洲國”,並迫切需要爲匆匆登場的僞滿洲國尋找一個“合法”的政治身份,而美國洛杉矶奧運會是個再好不過的選擇,日本關東軍多次威逼利誘劉長春,並且在他們特務機關操縱的報紙上,大肆宣傳虛假消息,妄稱劉長春將代表所謂的滿洲國參加1932年洛杉矶奧運會。
劉長春憤然疾呼:“苟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爲傀儡僞國做馬牛。”之後他公開聲明將以中國運動員身份參賽。爲了維護中國的國際地位,當時的中國只有派出自己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才能粉碎日本人扶持僞滿州國取代中國地位的陰謀,因此中國體育組織急電國際奧委會爲劉長春報名。張學良更慷慨捐獻8000銀元,約合美金1500元,資助劉長春前往美國參賽,當時整個代表團加上了留學生也才6個人,
中國代表團
就這樣在這場時局所逼的意外之中,中國首次闖入奧運會舞台,當時的奧運會30號開幕,李長春29號才到達,幾乎沒有時間練習,開幕式第2天,劉長春站在100米短跑預賽起跑線前。他身著“上白下黑”運動短裝,這象征著已經淪陷的“白山黑水”,借以表達不忘國恥家仇。遺憾的是,由于旅途勞頓,劉長春放棄了400米跑;在100米、200米預賽中,分別獲得第五名和第六名,未能進入決賽。比賽結束後,劉長春因路費不夠,而無法回國,後來是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國。盡管這一切非常的坎坷,但是到這裏“奧運三問”中的第一問算是有了答案。
時間來到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這一次,中國代表團共派出了353人,其中運動員有225人,參加了16個項目的比賽,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被26歲的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摘取,
許海峰
這也是中國奧運會曆史上的第一塊金牌,這是從0到一的巨大突破,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奧運會賽場上高高升起,最終中國代表團一共取得了15塊金牌,8塊銀牌,9塊銅牌的好成績,位列獎牌榜第四,值得一提的是“體操王子”李甯拿到了3塊金牌,2塊銀牌,1塊銅牌,是本屆奧運會獲獎牌最多的選手。所以在“奧運三問”提出的76年以後,新中國回答了第2個問題。
1990年7月,距北京亞運會開幕還有兩個多月,鄧小平同志來到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參觀,當時就問陪同他參觀的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領導:你們下決心了沒有 申辦不申爲奧運會啊。 小平同志一直是中國申奧的積極推動者,也一直關心著國家體育運動的發展,所以申不申辦奧運會,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此時的中國競技體育已經擁有了100年前人們不敢想象的實力,此刻我們也有能力去舉辦好一屆屬于我們的奧運會
1991年2月,中國開始了首次申辦奧運的曆程,但第一次申請北京以2票敗給了悉尼,1999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國奧委會遞交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第二次申辦奧運的大幕正式拉開。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正式開幕,在這次會上,中國終于圓了自己的奧運夢,北京申奧成功了!
1896年上海租界一家叫《字林西報》英文報紙裏有一段話被翻譯成中文很快就流傳開來,“夫中國 東方一病人也,其麻木不仁 久矣”“東亞病夫”的說法就是從這裏開始傳開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國申報了近三十個參賽項目,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團。在所有的參賽項目中除撐杆跳高選手進入複賽外,其他人都在初賽中即遭淘汰,最終全軍覆沒。中國代表團回國途經新加坡時,當地報刊上發表了一幅外國漫畫諷刺中國人:一群頭蓄長辮、長袍馬褂、形容枯瘦的中國人,扛著一個有奧運五環的大鴨蛋,標題爲“東亞病夫”。
疑似漫畫
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以 48枚金牌,22枚銀牌,30枚銅牌,總數100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一,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從1908年提出了奧運3問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剛好一百年,我們的總獎牌數也爲100,這一百年我們從衰亡走向複興,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到體育競技的背後是國家實力的較量,實現奧運夢,首先要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強盛的夢,一個積貧積弱內亂不斷的舊中國,夢想只能是遙遙無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