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婁曉琪
1993年5月16日,文明工程探索與實踐啓航,至今28年;2001年7月13日,首次提出“文明是什麽?”;2001年12月5 日,《文明》創刊,經過20年的探究與展開:“從文明一問到文明三問”!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爲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習近平強調,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這20年,是中國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這20年來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幹、頑強奮鬥取得的,也是中國主動加強國際合作、踐行互利共贏的結果。
2021年時值文明雜志社成立暨《文明》雜志創刊20周年、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成立28周年。我們特別策劃推出“文明國家話語體系”系列特刊之四,發出了新時代的“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麽?文明爲什麽?新時代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是什麽?
■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創建經濟特區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圖爲深圳夜景。
一、文明工程的起點:
從公廁革命到人文奧運,複雜性文明問題的探索
1993年5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根據國家戰略發展需要,根據北京作爲國際交往中心、國家文化中心、中國的首都及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發展需要而創立,是中國第一個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促進文明對話和人文交流發展、推動文明城市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爲目的的公益基金會。
1994年4月,首都文明工程課題組以“北京的公廁亟需一場革命”“步履艱難的公廁革命”“公廁革命的出路何在?”等爲題,在《北京日報》連續載文,有針對性地介紹了北京市城市建設發展現狀,探索建設一個有溫度的清潔美麗北京暨公廁改革的途徑,呼喚一場全民動員的文明工程:公廁革命。
■ 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發起的“公廁革命”在當時的輿論媒體上引發熱議。
1994年4月至7月,課題組又研究制定了《首都城市公廁設計大賽方案》。從1994年8月8日大賽拉開序幕到1994年11月15日評選結果揭曉,首都城市公廁設計大賽所引發的輿論反響出乎意料,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國等100多家國內外新聞媒體發表了消息和評論,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力。
當時,公廁設計大賽在我國尚屬首次。它充分利用大型競賽特有的強烈視聽效果吸引公衆,旗幟鮮明地倡導“公廁革命”這一現代文明概念。正像美聯社、路透社等國外新聞媒體所評論的:首都城市公廁設計大賽“可以看作是中國人形象的一次勝利”“影響了中國人的廁所管理,將導致中國的一場公廁革命”。
1995年,“公廁革命”作爲首都文明工程的首項課題列入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重點項目,以往不登大雅之堂的公廁問題成爲社會科學的規劃研究課題,不僅在中國是第一次,在世界範圍也是罕見。
在“公廁革命”之後,文明工程根據當時北京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和北京因申辦奧運會而必須改變城市形象的需要,在探索實踐基礎上提出並形成解決北京當時所面臨的開放複雜城市發展系統問題和創建文明城市的文明工程理論與方法體系,而且在城市雕塑建設、中華世紀壇、人文奧運等一系列活動中成效顯著。
■ 1996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一天,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策劃實施的“96北京城市公廁建設文化展覽”開幕,爲公廁文化登上大雅之堂開了先河。上圖圖爲展覽門票與宣傳冊。
雕塑文明工程作爲與“公廁革命”比肩的文明工程案例,提出“首都城市雕塑發展機制”的概念,從成果方面考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要素、組織方式、資源調動手段等,包括有關首都城市雕塑的觀念意識、組織機構、規劃協調、輿論啓動、藝術創作、法規政策、監督管理、財力調配等要素及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條件總和,並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中國第一個城市雕塑發展報告暨《首都城市雕塑研究報告》,引起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和雕塑家等藝術家們的高度重視。
中華世紀壇是爲了迎接21世紀新千年而興建的。當時,隨著新世紀和新千年的到來,爲了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展現中華民族在世紀之交的凝聚力、創造力和向心力,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參與主持中華世紀壇主題內容的論證實施,並經北京市委批准在中華世紀壇組委會設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中華世紀壇專項基金”,成爲海內外華人捐款參與中華世紀壇建設的紐帶與窗口,爲中華文明開啓輝煌的新千年添磚加瓦。如今中華世紀壇矗立在西長安街延長線上,成爲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再現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文明和曆史、開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世紀的標志性建築物。
■ 中華世紀壇內部360度環型彩石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以及題有“龍鳳呈祥、日月光華”的鍛銅貼金柱。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基本理念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其中人文奧運是三大奧運理念的靈魂。人文奧運的基本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突出奧林匹克的文化特色,通過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推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把第29屆奧運會辦成一次融合中華文化的國際文化交流盛會;二是突出奧運的文明特色,通過提升人的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把籌備和舉辦奧運會的工作與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通過多元文化交流活動、公衆參與和志願者服務爲奧運會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參與主持制定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人文奧運行動的計劃,《人文奧運行動計劃實施意見》的實施將“人文奧運”這一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任務落到實處,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爲奧林匹克文化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內容。
這些實踐探索在當時是全國第一次用系統科學、城市科學、管理科學、新聞傳播學及其衆多跨學科理論集成方法解決以城市發展爲代表的、人的文明行爲問題和城市基礎設施進步而進行最初的文明工程實踐探索,在國內和國際輿論界及對未來城市的建設發展都産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北京在第二輪投票中以56票超過半數的優勢贏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圖爲民衆正在歡呼慶祝。
二、新世紀文明工程的延續:
開始探究和展開一個重大問題:文明是什麽?
文明工程根據首都北京面向未來加速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和再次申辦奧運會的需要,在面向世界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爲更好解決棘手的城市發展問題與文明形象問題,在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和文明發展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並逐步形成一種解決複雜開放的城市系統問題和促進文明實踐探索的集成理論與方法體系。文明工程理論與方法體系是研究和有效解決複雜社會問題和多語境交流對話的重要組織管理方法和有效的工具模型之一,也是有公衆參與的文明城市發展建設和文明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明工程是在以人爲中心的社會經濟生活中,通過對公衆參與文明實踐和國家建設發展進行組織管理的科學方法,是在多層次對話交流基礎上系統解決複雜發展問題的有效機制和途徑。它是一個動態開放複雜的系統工程,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實踐層面的探索,二是思想層面的探索。
■ 中華世紀壇“北京之光迎新倒計時活動”的光柱。
從首都公廁革命、城市雕塑建設、中華世紀壇、科技扶貧、環保公益、人文奧運等一系列文明工程的探索研究實踐活動開始,“文明是什麽”這一問題就萦繞在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首都文明工程課題組成員的心間。《文明》作爲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實施的一項重點文化科普項目,于2001年7月13日在首都北京試刊。2001年12月5日,《文明》雜志獲新聞出版署批准正式創刊,公開提出一個凝聚曆史、關注當下、面向未來的思想主題:文明。
對此,湯一介先生曾評價道:“《文明》雜志的創刊就很符合‘時’,這個‘時’是什麽呢?就是我們正身處其中的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重新認識、重新估價我們人類在創造與推進文明過程中的得與失、成與敗。所以我想,不能小看一本《文明》雜志,這個雜志在新世紀裏提出了一個大話題,這個話題就是‘文明’,是需要全人類都來思考的話題。”“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也創造了人類。這樣看來,《文明》雜志很了不起,《文明》雜志不僅以‘文明’冠名,而且傳播弘揚文明。”
■ 2001年7月《文明》雜志試刊號、2001年12月《文明》雜志創刊號封面。
三、中國夢是什麽?是文明尋夢,是文明複興的情愫:
探究文明爲什麽?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國家博物館《複興之路》展覽後說:“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講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構建與之匹配的國際話語體系、獲得國際話語權和輿論傳播能力已是刻不容緩。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不僅是國內新聞宣傳面臨的一個轉型問題,也引起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
中國是一個文化多樣性的國家,中國的曆史就是一部多民族、多區域、多宗教和多文化融合的曆史,這些差異在中國與世界不斷地文明交流互鑒和文明對話中和諧地發展存在至今,形成今天作爲人類文明一個基本形態的中華文明。200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文明》推出“文明中國·魅力城市”開篇之作《中國·鄭州》珍藏特刊,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一個城市的發展變遷爲對象,獨家使用文明傳播的思想和文明工程方法,深入解讀了文明古都鄭州的曆史與現實,將中華城市文明的要素及其相互協調性和整體化的內容完整呈現。現代氣息和古老文明在中國鄭州相契合,一張張鄭州的城市名片傳向世界,一組組鮮活的數據昭示了鄭州濃重的文化積澱與經濟動力,新鄭州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力量和中國城市新形象。
■ 200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 周年之際,《文明》推出“文明中國·魅力城市”開篇之作《中國·鄭州》珍藏特刊,圖爲該特刊內頁。
除此之外,還有以中華文明溯源爲主題的多期特刊與相關選題,如《文明》2006年3期《殷商:廢墟下的帝國》、2006年文明中國行I《登封》特刊、2007年文明中國行III《安陽》特刊、2008年文明中國行IV《嵩山》特刊、2013年3期的《良渚的曙光》、2019年9期的《良渚古城遺址:中華文明的曙光》。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今天中華文明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和世界文明重要的交流互鑒與文明對話載體。首都北京的形象也是中國面向世界形象的代表。2014年2月,習近平考察北京時曾對北京的核心功能進行了明確定位,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爲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在此指導思想下,《文明》先後出版了2011年文明中國·魅力首都I《北京通州》特刊、2015年文明中國·魅力首都II《北京延慶》特刊、2017年文明中國·魅力首都III《北京平谷》特刊。再加上近期即將推出的《文明·北京城市副中心》特刊,《文明》始終致力于首都北京新形象的國際傳播。
四、從“中國之中國”到
“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的探究
從2001年12月創刊到2021年11月,《文明》雜志共出版正刊249期,加上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的“新北京·新奧運”系列珍藏特刊、《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I和長卷Ⅱ,以及《北京時間》《文明中國》和《魅力首都》等系列特刊,出版雜志近400期。
經過20年不懈努力,《文明》已成爲:第一個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的奧林匹克文化傳播平台;第一個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會的國家文本;第一個被國際社會廣泛好評的中國領導人集體新形象和中國夢新式國際傳播的創新平台;第一個登上重要國際公共外交平台的國家人文讀本;北京第一個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的期刊以及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國際化高端品牌。
在20年的思考與探索中,《文明》以習近平的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爲指針,以推動東西方文明對話、努力增強國際傳播力和爭取國際話語主動權爲發展方向,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展示世界文明多樣性爲目標,以傳承中華文明、展示世界文化爲己任,用中國人的視角關注精彩人文世界。如今,《文明》雜志已經成爲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加強人文交流、推動與世界各國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和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力量。
文明進步不僅是西方的、歐美的,也是亞洲的、中國的。我們看中華文明,是看中華文明作爲人類文明的一個核心部分,它是一個不間斷的成功延續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核心體系。它的成長與發展不只在長江和黃河流域,而是在中國更廣泛的土地上,同時與東南亞和中國周邊國家的文明水乳交融,吸收和借鑒了人類過去其他文明的營養。所以,中華文明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是人類多元文明的一個生動見證。
2019年,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與《文明》以《文明國家話語體系》研究報告《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和《世界之中國》系列的形式推出特刊,獨家提出構建以文明爲核心的“中國面向世界的文明話語體系”,實現從“中國之中國”的思考到“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探索實踐的延伸,形成可以面向世界、讓世界感受溫暖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文明國家話語體系”研究理論闡釋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與文明對話實踐,用中國文明發展實踐升華中國文明對話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文明》以深刻的文化命題、獨特的視覺體驗、有效的敘事技巧,以獨一無二的傳播方式繼承中華民族的文明精神。作爲受到讀者認可的中國“民間性”國際化期刊和人文交流傳播機構平台,已經能夠領先發起國際話題並參與全球性高端文化傳播活動,助力中國參與建構或發起國際傳播話語權。如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國國家領導人新形象國際傳播,中國夢文化解讀傳播,城市特刊系列,中國世界遺産國際傳播,中美人文對話交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世界遺産、節日、美食,亞洲文明與文物交流等等都是成功的實踐範例。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會場,與會代表在翻閱和展示《中國世界遺産》特刊,並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討。
五、奧林匹克文化如何從北京再出發?探究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融合發展
接續文明工程對“人文奧運”的探索實踐,自創刊以來,《文明》一直將促進奧林匹克文化發展與傳播作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平台和紐帶,通過奧林匹克讓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進一步融合發展而促進奧林匹克文化面向未來的新發展。如今疫情陰霾仍籠罩全球,“文明沖突論”甚囂塵上,《文明》力圖用中國春節的溫暖化解抵制北京冬奧的風險,讓世界感受冬奧的激情與春節的溫暖是驅散疫情陰霾的春風,與國際社會一起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新篇章,呈現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文明對話新盛景。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起點是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學提出“複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曆史性演講暨影響世界的《奧林匹克宣言》。現代奧運會一百多年的發展曆史就是世界融合與和平發展的曆史,是體育運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曆史。現代奧運百年發展實踐表明,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是一致的。
早在2004年,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全球傳遞,在國際奧委會時任主席羅格和薩馬蘭奇名譽主席的指導下,《文明》開始探索如何更好地構建與解讀現代奧林匹克文化體系,爲此策劃並制作了“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特刊I《奧運聖火照北京》,對奧林匹克文化體系進行初步梳理與傳播探索。隨後,《文明》又陸續推出《奧林匹克與中國》《奧林匹克與文化》和《奧林匹克宣言(中法英三種文字)》等10本奧運系列珍藏特刊。
■ 2012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文明》雜志向全球首發奧林匹克曆史上第一部“《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Ⅰ”;2016年7月18日,《文明》雜志向世界推出“《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讓世界認識中華民族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在國際奧委會薩馬蘭奇先生、羅格先生和巴赫先生三任主席攜手連續支持推動下,2012年和2016年,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文明》創立的“《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先後出版,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合後豐富和發展的“新奧林匹克文化”傳向世界。除此之外,這一時期《文明》還有許多與奧林匹克主題相關的專刊和選題陸續出版,如2012年7期《中國體育記憶》、2014年6期《奧林匹克是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120年來改變奧林匹克進程的30個大事件》、2015年3期《奧運列國體育志:一切體育爲大衆》、2016年2期《冬奧·北京與冰雪文化》、2016年4期《百位影響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傑出奧林匹克人》等。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爲了迎接這一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百年世界盛會,《文明》雜志從2018年1月北京正式進入冬奧時間起,便隆重推出“奧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Ⅰ”,展示北京——世界首個“雙奧之城”作爲文明交流互鑒大平台的作用,呈現現代奧林匹克從巴黎到北京、奧林匹克文化從北京傳向世界的精彩故事。
■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 年冬奧會舉辦權。圖爲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申辦結果。
2018年8月,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文明》雜志推出“奧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Ⅱ”——《北京:首個雙奧之城》。在實現中華民族複興夢想的過程中,舉辦奧運會成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節點,2008奧運會成功舉辦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大步,2022冬奧會的舉辦則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再一次升華,它們都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全面交彙並豐富發展奧林匹克文化結出的碩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和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中最亮眼的所在之一。
奧林匹克不僅是一場體育的盛會,更是一場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們歡聚一堂的盛會,《文明》2019年1-2期,推出“奧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Ⅲ”——《我們的節日文明的價值》,通過展示中國七大傳統節日,以及少數民族與此相關的缤紛節日傳統,展現出濃重的東方文化的特有風采。
■《文明》雜志于奧林匹克主題相關的刊物。
六、文明的緣分: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文化標識與
東西方文明融合大舞台
2021年1-2期《文明》再次推出“奧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Ⅳ”——《文明的緣分1:1924-2022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國的節日》,展示13個曾經或即將舉辦冬奧會的國家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日、民俗風情以及相關文化。在北京冬奧會進入沖刺倒計時之際,《文明》2021年11期推出“奧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Ⅴ——《文明的緣分2:1896-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國的節日》”,繼續展示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19個國家精彩紛呈的節日。這些節日和文化雖然因各自所在國家的地理和人文環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都不約而同地蘊含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這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奧林匹克運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精神可謂一脈相承——人們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總是在努力超越文明隔閡和沖突,共建包容、和諧的人類社會。
■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以及台灣旺報、澳門濠江日報等衆多港澳台和海外媒體紛紛給予《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之旅活動大篇幅報道。
2022年冬奧會將在中國的春節期間舉行。“春節+奧運”即春節與奧林匹克這兩大盛典的相遇,將使這屆冬奧會爲世界帶來不同尋常的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體驗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機緣,也給在國際錯綜複雜的形勢下籌辦冬奧會的中國帶來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大國形象的難得機遇。《文明》以此爲契機,將世界首個“雙奧之城”,也是世界第一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所在地北京作爲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起點,延續和展開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奧林匹克文明工程暨《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抓住中國國際傳播力的百年主場戰略機遇,將北京建成國際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心。
從2004全球火炬傳遞到2022“春節+奧運”,《文明》將一座座奧運城市相連,爲不同文化搭建交流互鑒的平台。這是奧林匹克傳播的一個創新模式,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全新模式,也是奧林匹克與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嶄新開始。現代奧林匹克從巴黎傳到北京,奧林匹克文化從北京傳向世界。
■ 2012年6月23日,“《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I”全球首發儀式在全球首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隆重舉行(上圖)。當天,全球首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落成,政府官員、青少年代表、北京奧運志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出席了典禮。
七、文明三問:探究構建文明話語體系,
探討和展開文明話語的國際傳播力
習近平深刻地指出國際傳播力的“四個講清楚”:
“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曆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今天,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時代發展要求和文化強國發展需要,踐行“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積極開展東西方文明對話,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文化強國建設和中外文明對話需要文明雜志承擔更多的曆史使命和責任。《文明》作爲文明對話和文明交流互鑒的平台和載體,在創刊20周年之際,以策劃推出本期“文明國家話語體系”系列特刊之四,作爲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文明雜志社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獻禮!在“文明是什麽”這一新世紀之問的基礎上,經過20年的探索和思考,提出新時代“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麽?文明爲什麽?新時代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是什麽?
■ 2021年11月25日是顧拜旦發表著名演講《奧林匹克宣言》129周年紀念活動現場。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文明雜志社在國際奧委會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有關機構,于“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當年訓練備戰奧運會的場地——北京彙文中學正式發布“《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Ⅲ”“奧運+春節”的主題內容。
近代以來,當人類面臨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天災人禍危機之時,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或根本問題總要被提出。2019年底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使人類文明發展深陷全球化危機、溝通障礙以及不平等的種族觀念等文明軟肋造成的危險鴻溝。疫情如此慘烈,說明人類文明發展走到今天,很可能出現了重大問題,走到了未來發展的十字路口。讓人不禁思考,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爲何出現這樣嚴重的問題?
回顧人類曆史,農耕文明出現時,人類種群數量已數以百萬計,而當工業文明出現時,人類種群數量已數以億計。工業文明的傳播與發展造就了人類種群數量以十億計地增長,各大文明帶和文明圈逐漸形成、更新並不斷完善生命健康的有效保障體系。當數智文明出現時,人類數量正逼近80億大關,各大文明圈的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了20歲以上。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西方文明圈,其生命健康保障體系使得圈內人均預期壽命已經突破80歲大關。
在如此發達文明的條件下,新冠疫情來得迅猛暴烈和難以平息,有些國家實施了不利的抗疫政策,世界各國無法更好地協調合作共同抗疫,使全球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健康危機。
這不禁引人深思:文明究竟在進步還是走向沒落?全球互聯互通的今天人類向何處走?
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重新回答“文明是什麽?文明爲什麽?”並對文明價值或文明尺度重新加以認識。
■ 長卷III“奧運+春節”的主題內容發布活動現場,舉重奧運冠軍張國政、競走奧運冠軍王麗萍、網球奧運冠軍李婷、短道速滑世界冠軍王春露、羽毛球世界冠軍王適娴與彙文中學學生代表一同登台,朗誦了《奧林匹克宣言》(節選)。
八、再問文明是什麽?世界夢之幻:
世界文化之絢麗多姿,世界文明之夢舞歡揚
2014年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了被稱爲“新文明觀”的演講,“陽光有七種顔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人類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將世界文明的構成元素:民族、信仰、地域、人文、曆史等和諧統一地展示到雜志上。古今中外的民族、民俗、民間、民生呈現出一幅幅祥和動人的長軸畫卷,喚起人們對不同生態的存在方式的關注和對多樣文化的尊重。
■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暨2014《文明宣言》。圖爲演講大廳現場。
2015年11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暨第38屆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文明》特別策劃推出完整刊載“2014文明宣言: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提出文明交流互鑒思想演講”的《中國世界遺産》特刊,成爲大會指定唯一文化讀本。特刊在大會期間受到博科娃總幹事、秘書處高級官員和世界各國與會代表的好評,一致認爲《文明》特刊內容豐富、易于閱讀和傳播,很好地展示了中國政府和人民保護世界遺産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國在與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所形成的輝煌文明成果,特刊也爲世界各國展示傳播自己國家的世界遺産提供了可參照的模式。
■ 人類的文明記憶·世界遺産系列珍藏特刊I 《中華文明的瑰寶——中國世界遺産》雜志內頁,絲綢之路“長安 – 天山廊道”路網的遺産點之一麥積山。
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文明》策劃推出的《“一帶一路”上的文明記憶》特刊經中宣部特批成爲北京向大會的獻禮。該特刊通過全方位精彩視覺展現“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豐富多樣的世界遺産與文化內涵,成爲與會者最喜愛的文化讀本,受到各國政要、大使和嘉賓的歡迎。
■ 2017年5月14日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千年之約》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這是演員在表演節目《千年之約》。
爲迎接2019年4月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及5月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召開,《文明》2019年4-5期特別策劃推出《展示多彩節日彙聚多元文化: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珍藏特刊,整體展示亞洲47個國家和當時已與中國簽約的“一帶一路”國家暨136個國家具有代表性的節日文化以及近1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産。該特刊還涵蓋主題文章《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以“文明交流互鑒思想”對亞洲的文明曆程做出了恢弘的曆史概括和總結。該特刊經中宣部組織審定特批上會並獲得各方好評。
■ 2019年5月13日晚,中國,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裝飾有“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字樣的彩燈,展示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會議主題。
2020年1-2期,《文明》雜志特別策劃推出《展示多彩生活彙聚多元文化:亞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美食文化》珍藏特刊。該特刊以亞洲與“一帶一路”各國具有代表性或特色美食文化爲主題,首次展示這146個國家(截至2019年10月)特色美食的制作、享用以及與之相關的曆史文化內涵,以此展示亞洲與“一帶一路”各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節日和民風民俗,營造豐富多彩的節日氣氛。
作爲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平台,《文明》致力于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爲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通過探索不同國家的文化多樣性與融合性,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之間的對話交流,共同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樂章。
■ 《文明》2017 年5-6期《“一帶一路”上的文明記憶》、《文明》2019 年4-5期《展示多彩節日 彙聚多元文化: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文明》2020 年1-2 期《展示多彩生活彙聚多元文化:亞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美食文化》。
九、再問文明爲什麽?構建文明話語體系的核心:
探究文明交流互鑒思想
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是什麽?這是一個值得世界重新思考的重大問題,也是新時代文明工程的課題,是用于檢查人類觀念和行爲的總體正當性及其價值矛盾或失衡與症結所在,以及用于反思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的基本問題,其目的是還原人類曆史的實踐過程經驗,並解釋那些常識性和理念性的問題。
20世紀50年代以來,現代複雜性系統科學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被提出和應用,即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和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以及由中國人提出的動態開放複雜的巨系統理論,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圖景的重新認識、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和當代哲學觀念的深化。
■ 瑪雅文明以金字塔、天文曆法以及雕刻藝術爲標志,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們開始認識到文明傳播與文明發展各種要素和條件之間的複雜關系、互相滲透的規律、文明形態高度融合的特點,因此面對同一個世界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發展群體之間的互動,需要用新時代文明工程系統集成的方法,即對于文明價值標准的探討需要建立在文明話語體系的基礎之上,而構建文明話語體系的核心則是文明交流互鑒和文明對話。文明交流與文明對話的具體形態是指人在改造客觀世界、協調群體關系、調節自身情感的過程中所各自表現出來的時代特征、地域風格和民族樣式。
■ 文明多樣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質特征,是促進世界文明進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圖爲發源于墨西哥西北的阿茲特克文明遺迹。
我們需要在文明交流互鑒的實踐基礎上,用文明史觀重構世界文明的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這也是加強國際傳播力建設和構建國家形象傳播體系及促進國家間民心相通有效性問題的重大解決方案。
那麽什麽是文明史觀?文明史觀是關于人類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多元與交流、學習與互鑒、沖突與融合曆史的思想觀念和知識體系,包括認知和發現文明創生與創世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探索總結文明在傳承與升華進程中的治理方式與生産方式,探討解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建機制和財富模式、發展經驗和衰敗教訓等複雜社會存續的重大問題。
■ 始建于公元前580年的雅典衛城是古希臘文明的標志性建築。
2014年,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文明宣言》,十分精妙地總結了文明史觀的核心內容: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這個有新時代文明宣言意義的演講,被當時的國際主流輿論稱爲“新文明觀”。習近平的新文明觀是文明史觀的現代性體現,即從曆史到未來、從一國到全球共享的文明發展理念。文明創造和諧,文明交流與文明對話創造世界的真實發展動力。在文明進程中,只有通過文明價值及其話語的傳播、交流與互鑒,即文明對話和文化交融,才能達到人類社會的升華境界,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人類文明願景。
■ 作爲世界曆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憑借其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時期的數千件藏品,成爲多彩世界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
十、再問人類文明的共同主題是什麽?探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共識
到底爲什麽要重新認識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或者說,人類文明發展到底是爲什麽?回顧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進程,可將其簡單概括爲“共同體形成的曆史進程”。
首先,人類是生物共同體,即基因生命體延續、增殖和進化的曆史;其次,人類是有效保障生命延續和增殖的文化共同體,在此基礎上,人類開始了文明尋夢進程;第三,文明出現後,人類曆史就是形成、更新、完善更有效保障生命健康的文明共同體的曆史,並繼續開始了更高形態的文明尋夢進程;第四,伴隨當代全球化進程,生命健康的全球性危機也在形成和加深,共同命運的全球文明形態呼之欲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曆史正在出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開始加速推進。
■ 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升起的“地球”和萬張五大洲孩子的笑臉。
文明發展的進程中,人類用群居協作的方式展開了共同體組織的有效功能,發明了維護生命和健康發展的各種秩序和規則,創造了能夠保障生命健康的無數物質技術成果和文化成果。用總體協作與各種具體合作的形式,抵抗各種嚴重威脅生命的天災人禍。這是人類主觀願望的合力進程,也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性。
今天, 中國進入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面對“文明是什麽,文明爲什麽”的問題,我們的答案是:在實踐範疇中,文明首先是生命健康的組織保障體系及其秩序效能。伴隨文明的出現,人類開始有效地生存和發展;伴隨文明交流互鑒、文明對話、文明傳播,更多的人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伴隨文明的更大發展,更多人能夠更好地實現生命健康和較爲全面的發展目標。這一進程不斷體現出文明的核心價值——建設公平正義的美好世界。
■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上,百名身著白衣的少女組成了“和平鴿”的形象。
文明是人的偉大創造,創造的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其前提就是生命健康。因爲人是文明的主體,只有首先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才能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民衆健康是社會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民衆的共同追求。
文明發展的共同價值就是維護健康生活的總體秩序,其中包含文明安全的價值秩序,即文明國家的效能與文明習俗傳統;文明治理的價值秩序,即多元化主體共治的文明防禦實體;文明發展的價值秩序,即産業與生活方式的文明抗疫能力。中國在全球率先形成了一套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爲目的的、有效的抗疫措施。全世界積極攜手共同抗疫,爲建設美好新世界而共同努力,這應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方向,也體現著今天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
■ 2009年,經典民族舞劇《絲路花雨》30周年紀念演出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該劇以唐朝的絲綢之路爲背景素材,展現了畫工神筆張、女兒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思之間的悲歡離合,再現了唐代絢麗多姿的舞蹈。
因此,我們堅定地認爲:
關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應優先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和美好生活,而不是讓少數人追求財富或奢侈生活,集團利益最大化;
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主題就是如何有效構建和維護人類的健康生活方式,絕不能讓懶政和劣政、爲富不仁和不擇手段的劣文化盛行。
■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文明發展的未來趨勢。圖爲2011年11月,哥斯達黎加蓬塔雷納斯,該國文藝工作者在碼頭載歌載舞歡送“和平方舟”。
從看似不雅的廁所問題到提出“文明是什麽?”再到今天的“文明三問”,文明工程通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文明對話,探索面向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話語體系,這是加強國際傳播力建設,促進與世界各國民心相通的一項意義深遠的公益事業,也是《文明》雜志20年來矢志不渝的目標。今天,我們通過重新面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問題和對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與文明對話過程的重新認識,超越西方話語霸權,以世界容易理解的話語和邏輯,講述中國與世界的發展故事、表達中國與世界的共同追求,促進世界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邁向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新世界。
讓我們攜手,看文明、知中國、走世界。
■ 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的亞洲文化嘉年華,歌曲《光耀亞洲》演出現場。
來源: 文明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