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郭其洪找來自己的技術團隊,討論研發高端仿真恐龍産品的籌備工作。“高端市場我們的發力不夠,還需要加強。”
1979年,一支石油開采小分隊在自貢大山鋪開山炸石,這一炸,讓這座被大自然隱秘了約1億6千萬年之久的恐龍化石寶庫終見天日,大量珍貴化石暴露出來。橫七豎八的恐龍化石俯拾皆是,像秋收時農民從地裏挖出的一地紅薯。
只是,當年的發掘人員沒有誰能想到,幾十年後,通過電商平台,在世界各地,這些已經消逝億萬年的古生物霸主實現了“複活”。
郭其洪,就成爲了這背後的助推人。
恐龍在手藝人手中“複活”
1996年,20出頭的郭其洪開始與恐龍結緣,帶他入門的,是一位從電業局走出來的技術員孫傳倫。
博物館籌建期間,原本在電業局工作的孫傳倫被調去參與建設工作。1年多的博物館建設工作結束後,回到原崗位的孫傳倫萌生了做仿真恐龍模型的想法。
1980年年初,在孫傳倫在和電業局燈組同事們手裏,第一個恐龍模型完工——這是一個長約25厘米的迷你機械恐龍,能夠基于導向線行走並發出聲音。制作這個小模型,孫傳倫和他的同事整整用了1個多月時間。
模型在當年的自貢燈會上亮相,這個新來的小恐龍一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燈會結束,孫傳倫就向領導提出專門做恐龍模型的想法,希望把恐龍打造成自貢燈會的特色。
這之後,恐龍模型開發在電業局正式立項,此後10余年每一年的燈會,恐龍模型都在不斷長大,外形更逼真,傳動更靈活。1990年,恐龍模型還隨燈會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了新加坡展覽。
1996年,從外地打工的郭其洪進入摯友科技學做仿真恐龍。經過了幾年的發展,那時的恐龍模型不管是在傳動和外皮技術上都有了長足突破,做出的恐龍模型更逼真,制作周期也較原來縮短1半以上。
技術解決了,産品銷路卻仍然是擺在公司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從創辦一直到2000年,恐龍制作的主要收入都來自于展覽,2、3個銷售業務員背著宣傳資料全國遊走,去跟各大公園、博物館談合作。穩定的時候,一年下來要做10幾場展覽。但是到2000年左右,展覽市場明顯萎縮,新的市場機會成了決定公司存亡的關鍵。
電商讓恐龍“再獲生機”
轉折發生在2007年。
這一年,郭其洪把目光定向了海外。
在全國各地到處奔走的幾年裏,郭其洪認識了菲律賓外貿商人達利托,郭其洪請他幫忙代銷。
有豐富外貿經驗的達利托馬上就把郭其洪的企業挂上了阿裏巴巴國際站。
自此,自貢的仿真恐龍有了一個向國外采購商展示的窗口,郭其洪的公司,也成了當地第一家“觸網”的仿真恐龍企業。
線上第一個客戶來自美國,開始量並不大。美國客戶之後,2009年,通過線上來的幾個波蘭客戶一次訂走了6、70只恐龍模型。第二年,幾個波蘭客戶又再次複購。單這幾個客戶一年的成交,就給郭其洪帶來了100多萬美金的收入,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生意風生水起的生意,引來其他人紛紛效仿,更多自貢恐龍企業開始“上網”,“找馬雲去!”。
10年過去了,現在,僅郭其洪一家的恐龍就已經賣到了全球60幾個國家,其中海外訂單大多來自線上。在全球6億多的仿真恐龍市場裏,有近90%都來自自貢,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只仿真恐龍從這裏走向世界。
幫郭其洪把企業挂到阿裏巴巴上的達利托現在已經定居菲律賓,和他的中國媳婦在菲律賓合夥開了一家恐龍文化園。
這家公園是當地第一家恐龍主題文化公園,來自自貢的幾十只仿真恐龍在這裏“定居”。每年,公園的旺季會從9月到第二年2月,持續半年時間。來自學校的各種旅遊類的活動常常讓通往公園的整條路被大巴車塞滿。(川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