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陳繼廉及陳氏宗親在海澄祖厝前。
從漳州市區出發,30公裏的路程,談不上車馬勞頓。我們一行人,終于來到福建海澄倉頭陳氏祖厝前。祖厝其實挺小,一廳抱兩房,典型的廳大房小模式,合乎閩南人“君子廳,小人房”的古制,也說明了當年祖先的貧困。祖厝的理事長陳俊生,是一位1976年的退伍老兵。若無其騎著電動車跑前跑後引路,恐怕難覓位置。隨後,他帶著大家走到祖厝前,一一介紹情況。未了,在其家的別墅洋樓裏,泡起功夫茶,講述起新加坡華領陳笃生後人陳繼廉等人,尋根究底覓祖地與重新修建祖厝的故事來。
2015年重建祖厝碑記。
陳笃生,是新加坡著名的華領和慈善家,商界精英。其祖地在龍海市海澄鎮倉頭村尤墩社。尤墩陳屬于開漳聖王陳元光一脈,社中原有陳氏祠堂,尚遺存有古旗杆石一座。今尤墩社的陳氏後裔,與同屬倉頭村的後許自然村陳氏,祖源同根。陳笃生出生于馬六甲的華僑家庭,20歲到新加坡經商,艱難起步,終獲成功。陳笃生一生樂善好施,他創辦貧民醫院,捐資各種慈善活動,受到廣泛的贊譽,1846年,被當局封爲“太平局紳”。
尤墩社標示。
陳笃生家族族譜記載,陳笃生的父親陳月中,母親侯玉娘,祖籍漳州海澄。陳笃生的父母,葬于馬六甲武吉新絨。陳笃生在兄弟中排行第三,陳笃生的長男陳金鍾,亦爲華人社會的傑出僑領。 陳金鍾七弟陳德源的第三個兒子,即陳笃生的孫子陳齊賢,是馬來亞橡膠種植業的先驅者,馬六甲第一座橡膠園,是其主持開發。陳齊賢是族譜所記載的最後一代人。陳笃生的父親陳月中,就是從後許社出洋的,現後許社存有陳月中的神主牌位。
陳氏祖厝神主牌位…
左起:探訪祖厝組織者林文安及陳繼共、陳俊生、鄭長發、文青、莊啓龍一行在會庵宮前合影。
2010年,陳笃生的直系玄孫陳繼廉,通過報刊在福建尋根,引起廈門漳州等地專家學者的積極響應,衆多陳姓宗親,也紛紛爲陳繼廉尋根出謀劃策找根據。終于,通過各種證據鏈互相印證,並在重修“會庵宮”和倉頭社石路捐緣牌上,找到有陳武烈,即陳笃生曾孫字樣的碑刻。陳繼廉及其親屬,在專家幫助下考證,最終鎖定了位于漳州海澄鎮倉頭社的後許陳氏,確認這裏是祖地血源宗親。陳繼廉感慨萬千:以後,子子孫孫的後代們回到中國,就能從祖厝碑刻上找到親人的名字。尋宗歸根,不忘初心。
2015年10月,後許陳氏祖厝重建落成儀式,在倉頭社舉行。陳繼廉及來自新加坡、泰國、美國的陳笃生後人參加了儀式。原先破舊的三間祖厝煥然一新,宗親們紛紛現場拍照留念。專程從各地趕來參加儀式的陳笃生後人,看到镌刻有自己芳名的捐款碑記,都非常開心和激動。從陳笃生的父親陳月中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算起,陳氏家族已經曆了200余年的海外生活。他們依然不忘祖地,飲水思源,心向故裏,值得敬佩。
陳繼廉喜看捐款碑記。
在部隊當過連隊給養員,代理過司務長的陳俊生,爲人勤快公道,其祖厝理事長當得很稱職。三間祖厝管理得法,厝內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管理講規矩,沒有他當面取出鎖匙開門,誰也進不去。現在,陳氏祖厝名氣在外,各路自媒體都想一睹芳華,拍個抖音之類的。畢竟,這祖厝是海內外宗親集資,在原址重建,供奉著祖宗神主牌位,維系著根之所在。見證著當年漳州人背井離鄉下南洋、開發南洋的曆史,也訴說著中華民族每一分子,無論置身何方,依然血脈相連…
與筆者一樣“繼”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