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林 濤
在眼病防治領域,有個“上海模式”,已成爲“中國經驗”乃至“亞洲經驗”,贏得國際同行的矚目和尊敬。“上海模式”所根植的公共衛生眼病防治服務體系,凝結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幾代人堅守“公益”和“防治”的實踐和經驗,尤其,在由許迅、鄒海東率領的新一代醫護人員奮力拼搏下,他們將“預防、醫療、研究、教育”等多方連接,在頂級專家與普通大衆之間實現“貫通”,不斷推出眼病防治新舉措,從而屢創傲人的成績。
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的上海眼病防治成就,正是在這樣一群人、一種精神的支撐下,于十分平凡的環境和歲月裏實現的。
可以說,在人類眼病防治的近百年曆史上,“上海模式”在阻擊沙眼病傳播、提高白內障手術完成率、預防和診治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病變以及青少年近視預防等方面,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省份,也爲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眼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前不久,記者再次探訪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他們的管理樞紐與門診大樓隔街相望,而在上海江甯路一棟貌不起眼大樓的簡陋辦公室裏,我恰巧遇見身爲世界眼病學會(IAPB)常務理事的鄒海東因無暇出席國際會議,正錄制一段視頻講話,做起這項學術要務,鄒教授舉重若輕,撂下剛吃完的盒飯,抹一下嘴,便對著攝像機鏡頭發表了一段流利的全英文講話。不期而遇這一幕,讓記者暗暗感歎,國際同行刮目相看的上海眼病防治成就,正是在這樣一群人、一種精神的支撐下,于十分平凡的環境和歲月裏實現的!
“阿拉上海”的城市文明
眼睛,是人的心靈窗口,也是放眼無限世界的“入口”。
當人們雙眼如炬能夠享受這一器官帶來的美妙視域時,很少刻骨銘心地體會,一旦失去了視力,人生將變得多麽艱難。現當代曆史上,多少人因爲雙目不幸失明,在黑暗裏摸索前行備嘗艱辛,譬如民間音樂家阿炳、著名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當代民謠歌手周雲蓬等等。而導致眼睛——這兩顆異常靈動的器官受到損傷乃至失明,除了戰火、暴力、災禍等意外因素外,在人類文明發展所處的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疾病致盲“殺手”。
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沙眼”是個令人驚懼的疾病,它一度格外猖獗,成爲流行面廣、易重複感染、會因角膜潰瘍等並發症引致眼盲的冷酷“殺手”。有的地區,沙眼感染率高達總人群的50%以上,若一不小心感染了它而未及時尋治,便由最初的眼睛發癢、發幹到迎風流淚、畏光,再到角膜潰瘍、渾濁、眼球幹燥,可能從此深陷于黑暗。
1942年,“蓋氏沙眼防治所”在上海應運而生,兩個胸懷大愛之心的人士創辦了這個以公共健康爲使命的機構,專門組織力量與沙眼展開直接交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這個機構延續了承擔“公共眼防”的職責,先後更名爲“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和“上海市眼病防治所”。很長一段時期裏,“沙眼”的致病原因可謂雲遮霧繞,人類無法確知沙眼的病菌因何而起,但肩負救死扶傷使命的上海眼防白衣戰士,雖然一時找不到致病的源頭,卻看到了阻擊疾病傳播的路徑,于是將戰鬥的火力點聚焦在阻擊沙眼傳染的路徑上,提倡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動水洗臉、洗手,手帕、毛巾要經常洗燙等手段,“阻斷傳播”,從而將數以十萬計的人們從沙眼傳染的淫威下拯救出來,幫助他們避免了盲眼之災。
查尋上海醫療衛生史,我看到,1960年代初,“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與上海第一醫學院微生物教研組聯手分離出沙眼的“滬114毒株”和“滬125毒株”,並成功研制了療效顯著的兩種治療藥水,這是上海“眼防人”爲阻擊沙眼侵襲發明的“新式武器”,爲當年上海市基本消滅沙眼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功;也是在1960、1970年代,“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每年組織發動對中小學生的沙眼普查,一旦發現“敵情”,立即采取各種隔離措施。
1978年,他們成功分離了“紅眼病”病毒,獲頒全國科技大會獎。
當曆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曾經困擾中國幾億人的“沙眼”不再是公共衛生問題,但新的眼部疾病譜及其挑戰卻隨之而來,最爲典型的是與年齡、代謝相關的疾病發病率迅猛增長。已經走過76年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因銳意改革而依然活力四射,他們緊緊圍繞提高衛生服務、醫療質量和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的目標,堅持公益性的辦院方向,當他們發現,取代沙眼排列在疾病譜前三位的“致盲殺手”是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變性,其中,白內障居中國致盲因素之首,于是組織力量集中火力去“圍剿”。所幸,白內障可以通過手術完全複明,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白內障手術早已非常成熟,他們的醫護人員每年爲大量患者圓滿地進行了手術,且多次奔赴老少邊窮地區開展“光明行”,免費爲當地農民、牧民等施行白內障手術。值得一提的是,在“圍剿”白內障的過程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懷著公共服務的胸襟和職責,于2007年,向上海市有關方面提出並完成了對3506位貧困居民施行“白內障免費手術”的三年計劃。2007年後,他們又會同民政、殘聯和慈善基金會等相關部門聯合出台貧困白內障手術費用減免的長效機制。得益于這些計劃的持續實施,無數個低收入老人順利地擺脫了白內障導致的弱視或失明,重新獲見“光明”。而由于上海“眼防人”始終爲市民的視力健康“站崗放哨”,牽頭組織了一場又一場有關白內障治療的攻堅戰,加上全市其他醫院的通力合作,目前,上海的白內障手術完成率在全國各省市中名列第一,在上海,因白內障致盲的發生率也變得十分“罕見”了。
當代防盲的服務創新
即便“沙眼”被消滅,白內障也被有效控制,但上海“眼防人”仍不敢松懈。
因爲繼“沙眼”“白內障”等致盲疾病先後被遏制後,接踵而至的,是與年齡增長、器官衰老相關的黃斑變性(AMD),以及由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DR),以及高度近視引發的視網膜病變(PM),它們成爲當今致盲疾病譜中最爲突出的幾大慢性眼病。
黃斑變性、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這三大“致盲殺手”與以往的“沙眼”、“白內障”有個明顯不同,即它們都屬于“慢病”,往往在日積月累又不可逆向的病變過程中,悄悄地將健康人拖向黑暗深淵。不少老年人,患了近視又不耐煩戴眼鏡,卻不知,近視眼一旦發展到高度近視,極可能導致雙目失明。看出了嚴峻形勢,“眼防人”義不容辭挑起了重擔!
爲了有效地針對老年人群開展致盲性眼病的預防,他們牢牢依托上海數十年一直保留、在當今中國“碩果僅存”、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市眼病防治三級網絡,這個網絡將“基層社區-區級定點醫院-市級醫療中心”構築成一個有效運轉的社會網絡化服務體系,覆蓋了上海所有區縣和常住人口。
利用這個網絡,他們不斷探索和開創新時期眼病健康服務新模式。
他們的開創性成果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資源下沉,醫防融合,發揮基層社區眼健康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原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對全市各區眼病防治服務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郊區眼科醫生嚴重不足,相關設備也十分短缺,他們便有針對性地挑選基礎相對薄弱的當地醫療機構進行縱向協作,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建立眼病防治技術合作體,以此爲載體,他們源源不斷輸出眼病防治優質資源和成熟技術;他們還安排專技團隊及眼科專業設備定期深入邊遠社區協助開展眼保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眼病篩查協助、開展培訓講座,幫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切實落實社區眼保健服務;還委派資深眼科醫生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指導和協助眼科診療,通過技術幫扶,有效改善基層眼科診療水平。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多年來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愛眼日”活動,深受人們歡迎。
其次,他們積極優化診療模式,在建立眼病防治技術合作體的基礎上,將“日間留觀手術”診療服務這一新模式引入基層社區,根據實際建立了“一站式”全程管理服務模式,即: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安排患者在基層社區完成篩查診斷、術前檢查及預約,由醫院進行集中收治,當日入院當日手術,術後留觀2小時觀察至安全期即返回社區進行康複治療,有效緩解了以往遠郊居民的眼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他們足不出社區,即可享受到三級醫院的全程服務。
此外,他們還以項目促發展,強基層,推動全市眼病防治服務體系建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持續實施三輪眼病防治公共衛生項目,幹預病種定位白內障、近視眼和糖網病等重點眼病、服務對象涵蓋兒童青少年和社區中老年等重點人群,全市各區眼防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與,在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各級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推進了全市眼病防治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他們還注重眼病防治人才隊伍建設,保障眼健康服務長久發展,先後開設了十余期初級眼保健培訓班,對全市各級眼防機構人員從理論到實操進行輪訓,幫助基層嚴防隊伍掌握眼保健服務基本技能,夯實眼病防治隊伍服務水准。
截至目前,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已與10多個郊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建立合作體,兩年來協助基層篩查眼病10萬余人、提供專家坐診200余場次,開設培訓講座362場,緩解了基層醫療機構眼病診療服務能力不足的困境,有效提升了社區眼保健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近年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頻頻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將眼病防治的“上海模式”和“上海經驗”傳向世界。
受到國際專家頻頻稱道的“上海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以疾病預防爲抓手,深入基層社區,培訓基層人員使用驗光儀、視力表,爲社區人群開展眼健康體檢、疾病篩查等等,迄今,已有千萬人受益于這樣的普查,他們的健康資料被輸入電腦後,區級定點醫院即根據篩查後的“數據”開展有效的醫療服務,當區級醫院也無法醫治,患者就被及時轉到市級醫院或專科醫院。這一創新性服務模式,使得上海的致盲性眼底病防治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大量患者通過早期血糖控制、定期篩查轉診、及時激光治療,大幅降低了致盲率。
隨著針對老年性眼病的創新性“公共服務”日益深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眼科醫院)在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和科研也形成了以博導領銜的學科優勢,他們屢屢獲得國家或上海的專項基金資助,也助推了相關科研項目的突破,無數個獎杯、獎狀,記錄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始終走在全國眼病防治第一的堅實步伐。
青少年視力預防探索新路
今天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事業重點呈一體兩翼。
一體是“公共服務”,兩翼是老年性眼病防治方面以及青少年近視防治。他們懷著“公益”精神,在這兩翼的服務領域深耕細作,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成就斐然。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推出的《“目”浴陽光繪畫大賽》,在青少年學生中反響頗大。該圖《“睛”彩的世界》,系奉賢區實驗小學一年級周玮琪習作。
《大眼看世界》,系楊浦區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一年級陳逸萌習作。
據鄒海東教授介紹,眼下,電子發光的媒介産品極爲豐富,由于每天接觸電腦、電視以及埋頭于手機、iPad所導致的“後天性視覺障礙”數量驚人,再加上戶外活動量每況愈下,在青少年人群裏,患有低視力、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弱視、眼球震顫等眼病現象的非常普遍,在不少中小學,朝課間的操場望去,“眼鏡孩”的比例,比他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時代要高出很多,每年上海舉行“兩會”,總有代表、委員爲憂慮青少年的視力健康而鼓與呼。據官方統計,中國青少年的近視比率之高,在全世界僅次于新加坡。而在上海市,幾乎每5個高中生裏有1個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2007年,國家有關部門下達文件,要求采取切實措施,將青少年近視率降下來。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並重的概念。而習近平主席也在大會上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衛生與健康戰線”等,要求全民健康從娃娃們抓起。
國家對青少年近視問題非常重視,各地爭相采取措施去攻堅克難。上海是如何做的呢?據介紹,上海市依然積極發揮三級網絡的獨特優勢,同時又將學校“請進”了公共眼防體系,由此構建了舉世無雙、“醫防研教”四結合的青少年視力健康服務的新模式。
2008年,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科學地構建了“上海市兒童屈光發育檔案”普查項目,從方案設計、區域劃分、隊伍組建、數據的彙總和分析,等等,由他們策劃和牽頭,組織社會各方力量共同進行大規模的兒童屈光發育檔案的建立。經過多年來不斷深入,如今,“上海市兒童屈光發育檔案”從試點到普及,規模越做越大,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先進,在滬的幼兒園、小學等,小朋友每年必有一次屈光發育檢查,並且一一記錄在案,受惠者高達百萬人次。他們的數據采集、初篩、反饋、轉診、複診等等,由無紙化發展到雲數據,家長使用一個身份證號碼,就能登錄智能化手機,在App上查尋自己孩子的屈光發育情況以及治療信息。
爲了將一些沉湎于手機屏的青少年拉出“泥潭”,他們還積極倡導每日增加戶外活動,每年推出各種形式的“沐浴陽光”活動。其中,“‘目’浴陽光(Go sunning for sight)”項目搞得十分紅火,隨著創意設計的“動物大搜尋”“愛眼宣傳大眼仔吉祥物”“大眼仔登機牌”“卡通抱枕”等媒介,將活動理念傳播到無數個家長與孩子的心田。他們在2016年針對7000名學生開展的“腕表行動”,爲試點學校的學生們發放特制的“腕表”,運用腕表的定位功能、測光功能等,將孩子們每日佩戴手表參加戶外活動的實時數據,及時傳輸到信息服務平台,這個“穿戴式”公共衛生個體化試點調查研究項目,也是積極推動“目”浴陽光預防近視活動的開展,探索和刷新了健康教育與健康防治相結合的做法,令國際專家爲之驚歎。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針對學生開展的“腕表行動”,運用腕表的定位功能、測光功能等,將孩子們佩戴手表參加戶外活動的實時數據,及時傳輸到信息服務平台,這個調查研究項目,受到國際專家高度評價。
近年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在國內外發表了諸如《關于上海青少年眼健康大數據研究》等論文,受到了國內外同行和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不忘初心,甘做“護眼天使”
人類防盲治盲,重點是“防”爲先,“治”爲後,這是世界共識,也是上海經驗。
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防盲協會(IAPB)等聯合發起的“視覺2020,全球行動消滅可避免盲,享有看見的權利(Vision 2020,Global Initiative for the elimination of Avoidable Blindness The Right To sight)”,是一項至2020年全世界消滅可避免盲的全球運動,這一目標既偉大也艱難,尤其對中國而言,因爲中國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國家之一,有500萬盲人左右,約占全世界盲人口的18%。而現階段,有專家指出,中國每年約新增45萬人失明,幾乎每天每分鍾會出現一例新的盲人,而導致盲人數量不斷增長的因素,很大程度來自人口增長,以及老齡化人口迅猛增長帶來的慢性疾病。
時任國家衛生部部長的張文康于1999年9月在北京代表中國政府在宣言上簽字,莊嚴地承諾:2020年之前,在中國根除可避免盲:包括白內障、沙眼、河盲、兒童盲及低視力與屈光不正。莊嚴承諾的背後,是各種因疾病導致的視力損傷排位越來越高,形勢不容樂觀。在力克重重障礙的眼病防治路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傾力出征,他們肩負著全球最大城市人口的眼健康重任,始終走在世界眼健康最前沿,致力于讓上海成爲世界眼健康水平最高的特大型城市,讓上海人擁有“視力健康世界第一”的幸福。
事實上,在中外現代醫學發展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像中國上海這樣的三級網絡開展眼病防治,在這個意義上看,上海經驗又是全球難以複制的。2014年全國曾組織了九省一市人群眼病調查,上海的數據之優遙遙領先于其他省平均水准;上海眼病防治方面的不少學科成爲國家發展重點,成果被采用和推廣。2017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被吸收爲國際防盲協會(IAPB)常務理事單位,這在中國是唯一入選的一家,象征了眼病防治的專業高度。
如今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既是統領全市眼病公共防治的機構,也是上海唯一一家三甲眼科醫院,他們依托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療資源,又發揮自身的公共衛生優勢,使得專業隊伍不斷發展,領軍人才輩出,多項科研和臨床診治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地位。他們發現,許多人不是“盲”于疾病,而是“盲”于無知,毫不節制地過度用眼,長時間熬夜看屏等等,于是不遺余力地四處出擊,開展各種形式的“愛眼日”活動……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傾力出征,他們肩負著全球最大城市人口的眼健康重任,始終走在世界眼健康最前沿,致力于讓上海人擁有“視力健康世界第一”的幸福。
記者深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采訪,聽“眼防人”談論林林總總、波及甚廣的眼睛疾病,以及他們的夢想、責任和追求,深爲他們身上的使命感、榮譽感而油生敬意。其實,他們也是一個個普通的醫護人員,身處再普通不過的老式建築裏,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卻通過繁忙而紮實、與千萬百姓眼健康息息相關的工作,在中國乃至世界眼防領域創下了閃閃發亮的“上海品牌”,攀登了當今世界眼病防治的珠穆朗瑪峰,這,需要付出多少不爲人知的艱辛啊!
許迅、鄒海東以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醫院)不少醫護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既然我最初選擇了做眼科醫生,從來就沒有後悔過,縱然世界上有著更絢麗的事情,但我安心于在小小眼球這個精微宇宙裏探尋未解之謎,這是無悔的初心。”
誠然,不論外界世界如何喧嘩騷動,上海“眼防人”數十年如一日,堅守一方陣地,切切實實做城市眼睛的守護天使,既普通又偉大,他們身上折射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以及上海人的氣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