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李嘉誠先生在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關心是潮流”公益項目上致辭。 |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新院易地擴建項目奠基現場。 |
院長彭智培(右三)一行慰問“健康快車”公益項目的工作人員。 |
院長彭智培(中)指導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的年輕醫生開展科研工作。 |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開展“援巴光明行”,圖爲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中)接受外籍媒體采訪。 |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開展“援布隆迪光明行”行動。 |
2002年6月,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成立。中心由香港知名愛國人士李嘉誠先生捐資興建,打造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防盲爲一體的非營利性三級眼科醫院,也是廣東省衛生廳直屬醫療衛生機構、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五臨床學院。
這是一所由香港與內地合辦的公立醫院。1997年香港回歸後,1998年該中心即奠基。在當時,可以說是香港與內地合作辦醫的先行者和開拓者,開創了粵港合作辦醫新模式,在全國都沒有先例。
如今,這所由香港中文大學與汕頭大學聯合管理的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已走過17年的曆程。17年來,中心應用國際和香港的管理經驗,博取衆長,強強合作,實現了與國際眼科醫學同步發展,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強我精、人陳我新”、“感恩回饋、授人以漁,以有余補不足”的特色發展之路,成爲香港和大陸高起點合作、高速度發展的典型範例,同時也爲公立醫院創新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
據統計,中心現年門診量達到30萬人次,年手術量2.4萬例,年住院量1.2萬人次,門診量年均增長率16.33%,手術量年均增長率19.06%。其中,來自汕頭周邊及廣東省內外的市外患者超過42%,已然成爲立足粵東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眼科醫療區域中心。近日,該中心入選“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00個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獲公示。
“雙邊聯合管理”創新公立醫院管理模式
據介紹,“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這個名字有多層內涵:首先是香港與內地合作辦醫,其次也是汕頭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兩所高校間的合作,再者,醫院的名字是當時國家批准的第一個名稱裏含有“國際”二字的公立眼科醫院,這意味著國家對于香港和內地合作辦醫寄予厚望,期待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化水准的眼科醫院。
正因粵港合作創辦公立醫院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亟待建立一種不同以往的創新管理模式。因此,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自成立起,便實行全員聘用制,在當時率先實現了公立醫院編制創新改革。
在醫院管理上,該中心借鑒香港成功經驗並結合內地實際,采取先進的“3S”管理理念,員工的績效工資不與醫院的經濟效益挂鈎,而是通過360度全院職工互評、人事部年度考核及月度考核、醫德醫風考評等考核方式,與技術能力、工作質量、醫德醫風、服務質量等指標挂鈎,進行綜合評價和量化考核,實現員工的多維度考核以及因崗而異的薪酬管理。
中心秉持“一切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管理理念,該模式助力推進醫院醫療服務模式的改良和效率的提升。2016至2017年,該中心連續兩年在全國醫院眼科專科排行榜中獲得提名。2015至2017年,又連續三年在華南區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眼科專科排行第2位。
攜手國際優質資源開展醫療科研深度合作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在醫院全面工作中均充分發揮粵港合作的特點和優勢,不僅在日常管理和醫療臨床方面,還包括科研、教學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以香港爲紐帶接軌國際。
爲了鼓勵臨床醫生開展臨床研究,將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相結合,促進臨床工作的發展,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實行“One doctor,One project”模式,同時建立支持年輕醫生參與科學研究的平台,以基礎研究優勢發展引進研究人才。
據悉,該中心目前已成爲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眼科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及碩士學位授予點,汕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和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項,教育部高等院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3項,國際橫向合作項目3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中國工程院院士基金咨詢研究項目1項,衛生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1項;獲省市級科研項目116項,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8項。目前共發表學術論文620篇,其中發表國際SCI論文228篇,總影響因子爲862.398,單篇最高影響14.093。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和視覺科學系在科研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合作,並依托香港方作爲紐帶,在眼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眼科影像學、眼病流行病學等方面與國外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其中包括美國普渡大學、邁阿密大學、冰島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等。
據介紹,該中心在與冰島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合作開展眼遺傳學的研究中,發現了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幾個新基因,進一步揭示了這些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該成果共發表了23篇SCI論文,其中兩篇刊發在著名的《Nature Genetics》期刊上和一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
該中心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開展以斑馬魚作爲模型研究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發現了一個Schisandrin B可以增加視網膜變性的斑馬魚對光的反應,可能成爲視網膜變性新的治療藥物,該成果發表了9篇SCI論文。
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開展屈光不正、白內障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粵東地區農村和城市人群屈光不正和白內障的規律,共發表了20篇SCI論文,其中一篇在《BMJ》上,證實自主驗光可以有效矯正屈光不正,適合在基層地區推廣。
該中心與美國邁阿密大學合作在幹細胞、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受體等方面開展合作,發表了3篇SCI論文。其中,利用人源牙周膜幹細胞(PDLSCs)可以修複視神經損傷的研究成果發表在《Stem Cells》上。並與荷蘭格羅甯根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開展青光眼和視網膜影像學的研究,其成果發表了2篇SCI論文。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的負責人表示,17年來,在粵港合作醫療科研上,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業已具備深厚的經驗和堅實的基礎,未來,在大灣區合作新形勢下,中心將進一步深入探索,建立粵港聯合眼科實驗室和聯合臨床研究中心,爭取獲得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臨床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粵港乃至跨國際的多邊聯合尖端科研合作,爲粵港醫療科研創新合作探索新模式,力爭取得更多的國際領先成果。
開拓“國際視野”引進規範化教育體系
誠如香港中文大學眼科研究中心主任、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院長彭智培教授所說:“我們用香港模式配合內地的實際情況,引進規範化、國際化的教學體系,使中心內每一個專科都符合國際標准,每一位醫生、護士的技術水平都符合國際規範,都具備國際工作經驗。”
十多年來,香港和國際專家定期來汕訪問,進行大課講座、小組討論、病例會診、手術培訓等教學活動。該中心不定期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印度等外籍醫師對中青年醫師進行雙語培訓,通過Lecture(理論課程全英文講座)、Consolation(疑難病例會診英語討論)、Case Report(英語報告病例、提問並參與病例討論)、Journal Club(眼科最新文獻英語交流)、Movie Enjoyment(英語電影賞析)等方式,在鞏固和加強中青年醫師眼科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習並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和口語水平。
同時,該中心采用雙語授課和雙語查房,與日本大阪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眼科醫院、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等建立了聯合遠程查房系統,每周進行一次聯合教學查房,教學語言爲英語。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以國際眼科理事會(ICO)考試作爲考核學生的重要內容,以國際的標准來考核院內醫生的教學成果,目前是ICO在中國的考點之一,曆年的考試中,在國內名列前茅。此外,中心還定期安排學生、住院醫師到香港學習進修,也鼓勵大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生積極投稿,全方位培養綜合能力。
作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基地,廣東省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擁有完善的眼科亞專科,建立了專科醫生及基層醫生培訓體系,參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驗,並結合我國規培細則的培養計劃和培養內容,建立起規範的培訓登記手冊和核查系統,以及臨床技能考核系統,爲學生來院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基礎條件,使每一位受訓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培訓內容及掌握獨立手術技能。
打造省域副中心眼科醫療科研高地
作爲粵東區域眼科醫療“領頭羊”,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不僅開創粵港醫療創新合作典範,未來還將迎來新的發展。
2015年,汕頭市政府劃撥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20畝地作爲中心易地擴建項目用地,並列入汕頭市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及2018年省重點項目。項目總建築面積57197.9㎡,規劃床位300張,總投資額約3.54億元,目前已完成施工圖設計並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圖審查合格書。該項目建成後,服務範圍除粵東地區外,將輻射全省乃至國內其他周邊省市地區,服務覆蓋預計超過8000萬人口。
作爲粵港醫療合作先行者,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將迎接機遇和挑戰,高起點設計、高水平規劃未來發展,著力在科研、醫療、培訓、醫聯體等方面快馬加鞭,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造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盲、培訓等于一體的國際優秀眼科醫療中心,進一步支持廣東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粵港醫療服務合作新模式。
“強基層”實踐
爲各地基層醫院
培養堅實的醫療骨幹
衆所周知,單一的免費醫療扶貧模式只能“解一時之痛”,將高水平技術和優質服務長久惠及偏遠貧困百姓才是精准醫療扶貧的關鍵所在。
十多年來,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秉承“授人以漁、助人自助、持續發展”的理念,建立醫療技術輸出平台,創新探索出一套可持續發展的三級精准醫療防盲扶持模式,並建立起完善的規範化基層醫生培訓及質量管理體系,爲基層醫院培養根植于當地的醫護人員,使得醫療資源貧乏地區患者就地享有同樣優質的醫療服務。
據統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先後承擔關心是潮流等八大防盲扶貧扶持項目,扶貧扶持足迹遍及全國22省、5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共119個地區,扶貧白內障手術量累計超21.7萬例,居全國首位。
這其中,“關心是潮流”可持續發展農村醫療扶貧項目獲得國家衛健委面向農村推廣適宜技術“十年百項”項目。該中心先後開通覆蓋全國21省49個點的遠程教育網絡,結合各大扶持培訓項目,已累計培養全國基層醫生2644名,其中可獨立手術基層醫生492名,獨立完成手術量約21.4萬例,實實在在爲各地基層醫院培養了“不走”的醫療骨幹。
在此基礎上,該中心計劃繼續將眼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項目做精、做強,建立全國首屈一指的眼科基層醫師培訓示範基地,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和覆蓋範圍,擦亮中國基層醫生白內障顯微手術培訓“黃埔軍校”的招牌,鑄就全國獨樹一幟的規範化培訓典範。
線上線下並行醫聯體
打破“空間限制”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于2017年11月15日牽頭聯合潮汕五家醫院共同作爲發起單位,成立“粵東眼科專科聯盟”,首批發動了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四個地級市共計78家省市(區)級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入聯盟。
在聯盟管理框架下,強化各公立眼科之間業務、人才、學術交流、醫療質量、學科建設和科研協作等各方面的交流,形成醫療質量同質化標准,構建專科會診平台;並在各市級眼科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建立技術輸出通道,從上至下進行技術扶持,定期舉行技術培訓,幫助基層眼科的建立與發展;與此同時,逐步建立健全雙向轉診制度,逐步實現分級診療制度;進入學校,培訓校醫,普及眼健康知識,建立眼健康檔案,自下而上推動粵東眼科發展。
作爲醫聯體合作的一種創新模式,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還在區域眼科聯盟基礎上于2018年4月7日成立遠程醫聯體診療中心。中心通過線上平台,引入“互聯網+”的理念,跨越了空間限制,將優質培訓、診療等醫療資源送往全省乃至祖國各地,再經由線下專家團隊手術技術支持進行對接,線上、線下“兩駕馬車”雙行並進地深入幫扶合作。
目前,該中心已與新疆獨山子醫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等開展實時遠程醫療會診,近期將與青海、山西、內蒙古等地多家醫院開通遠程醫療會診。未來,中心將積極促進眼科專科醫聯體項目落地生根,通過線上、線下並進的醫聯體合作模式,形成板塊效應,以點帶面,推動提升全省乃至全國基層醫院眼科醫療水平,實現共同發展,爲造福更多眼疾患者奠定堅實基礎。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