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系列報道
她,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曾獲得中美眼科學會金蘋果獎、“亞太眼科學會防盲傑出貢獻獎”、“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全國巾帼建功標兵,評爲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汕頭市優秀共産黨員、汕頭市五一勞動獎章、“汕頭市2019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入圍《中國名醫百強榜》眼科榜單等;她,自強以強人,以卓越的實力、領導力和堅韌不拔之志,開科技創新之石,承擔國家自a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及省級科研項目13項,在國內外知名眼醫學期刊發表論文215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116篇,累積影響因子445.38;她,全力關注未成年人眼健康,並不遺余力傳授畢生所學,共計培訓眼科界優秀人才4000余人。她,就是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的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憑借多年來在眼科醫療科技領域的辛勤耕耘,建立可複制、可持續的創新性的精准防盲扶貧扶持發展模式,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挑大梁立潮頭 用人才興院
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眼科技術設備飛速發展,新技術需要領頭人。1998年,張銘志受新加坡著名眼科專家林少明教授的邀請,到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做訪問學者。在此期間,她孜孜不倦地學習鑽研,吸納了國際最前沿的眼科技術,積累了新加坡大量先進的臨床經驗,還多次出席了世界各大國際性眼科學術會議,並代表中國眼科界作主題演講。在國外嶄露頭角的張銘志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世界眼外科醫師學會更是委以重任,讓其負責中國區的白內障防盲工作。爲此,她還收獲了“新加坡眼科研究貢獻獎”。
2005年,張銘志作爲專業人才被引進到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正式接過常務副院長的接力棒,在汕頭經濟特區迎來了人生的新起點。彼時,這位醫院新任“掌門人”心中已蘊藏著雄才大略,她要在自己這一任上讓這家年輕的眼科醫院跻身國內領先行列。
甫一上任,張銘志便敏銳地覺察到,早期醫院引進的人才流動性過大,這勢必造成人才隊伍建設後繼乏力,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考慮到醫院所處的省尾國角的地理位置,張銘志提出了人才引進和自我培養並舉的發展思路。她認爲,唯有自己培養出能夠根植于汕頭特區這片熱土的醫生,才能真正服務于本土的老百姓。于是,她力挑“大梁”,親自擔任了白內障專科和青光眼專科的學科帶頭人,走上講台,挂帥授課傳技。
隨著各大專科的發展,好消息接踵而來:醫院先後被國家教育部定爲眼科學博士授予單位;中華醫學會白內障手術培訓基地;國際眼科學會ICO眼科醫師中國首個考試基地;廣東省眼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廣東省白內障區域性防盲培訓基地……
勇創新力開拓 深耕眼科研
張銘志上任後主抓的第二件工作是科研。第一年,她就帶頭讓醫院實現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立項課題“零的突破”。在她的帶動下,醫院的科研學術氛圍日益濃厚。醫院打破了等級觀念,推行“One Doctor,One Project”理念,鼓勵年輕醫生開展臨床研究,探索新技術、新項目。她常常身體力行,爲渴望作科研的人才“跑”課題,創設條件支持年輕醫生參加各類國內國際學術交流。
多年來,張銘志主動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及省級科研項目13項,在國內外知名眼醫學期刊發表論文215篇。她堅持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相結合、基礎研究爲臨床提供探索發病機制和治療思路的理念,在遺傳性白內障、青光眼的分子生物學、表型-基因型關聯分析以及基因間相互作用的上位效應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與國際多中心合作在青光眼患者中新確認了一個在7q31的新變異,該發現對于了解基因突變在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影響因子36.377。並在國際上率先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治療合並白內障青光眼的手術治療的研究,手術方法已納入該疾病的診療指南。
長期以來,張銘志非常關注青少年眼健康,把探索如何更加科學規範地指導兒童、青少年科學護眼防控近視作爲她科研領域的重要方向。2007年,她率領團隊承擔了英國牛津大學的國際基金項目——《潮汕地區青少年屈光服務的戰略性研究》。在研究中,她全面系統對潮汕地區青少年近視的發生情況及防治規律進行了創新性的科學研究,首次將行爲學與視覺發生發展的關聯納入研究範圍。研究成果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獲得全球眼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張銘志察覺到汕港眼科學合作將會迎來更廣闊的空間,她及時調整發展策略,力促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雙方團隊在醫療、科研、教學、培訓等多領域的深度合作,資源共享,並以香港爲紐帶開展國際間的多方合作,建立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Andrew Schally教授工作站,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普渡大學、邁阿密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荷蘭格羅甯根大學、冰島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等國(境)外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她時時捕促眼科學研究國際最前沿的信息,爲醫院未來建立粵港聯合眼科實驗室和聯合臨床研究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授人漁培基醫,建技術輸出平台
在長期的眼科醫療和教學實踐中,張銘志倡導建立“授人以漁,以有余補不足,建立技術輸出平台”的理念,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三級精准防盲扶持體系,並獨創出基層醫師規範化培訓新模式。
從2005年起,張銘志和團隊先後參與了“關心是潮流”、“中華健康快車”、“援藏光明行”、“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蔡司白內障顯微手術培訓”等八大防盲扶貧、扶持項目,並根據八大項目的不同特點分別規劃,使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成爲國內重要的基層眼科醫生培訓基地,讓技術繼續生根開花結果,爲更多貧困地區的眼疾患者帶去福音。
截至當下,張銘志和團隊足迹遍及全國22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一個特別行政區共122個地區;扶貧白內障手術量累計達24萬例,居全國首位。同時,在她帶領下,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開通了覆蓋全國21省49個點的遠程眼科學教育網絡,以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爲樞紐,培養各地基層醫生3964名,其中可獨立開展手術的基層醫生525名,獨立完成手術量約24.1萬例,使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被上級主管部門和全國許多基層眼科醫生譽爲中國白內障顯微手術培訓的“黃埔軍校”。憑借多年來在眼科醫生的培養及繼續教育的突出成就,2019年,張銘志獲得了由中華眼科學會和中美眼科學會共同頒發的金蘋果獎,該獎旨在表彰爲眼科事業的發展和眼科醫生的培養及繼續教育有突出貢獻的眼科醫生,是亞太地區眼科的最高榮譽之一。
在張銘志的大愛行爲感召下,一批批眼科同仁加入志願者行列,堅定地跟隨她援藏、援疆、援非,縱橫幾百萬裏,爲千千萬萬的貧困患者重現光明送去一聲聲福音,爲基層醫院醫生送去最前沿的眼科診療技術。
“用心去關愛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將技術傳承給創造未來的人。”這是張銘志在39年行醫生涯中始終踐行的初心。她表示,時代的洪流浩蕩奔湧,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這一代“科技人”是幸運的,我們見證了祖國科技的曆史性跨越騰飛,同時也親身參與了科技創新領域的每一步開拓。我們攻堅克難,科技報國,以科技杠杆,有力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既是“築夢者”,也是“踐行者”。讓我們共同攜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文字 | 麥博
圖片 |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