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天姣 北京報道
“投資我們的星球”是第53屆地球日的官方主題,該運動誕生半個世紀後,這一標語表明,資本流動如今已成爲可持續環境辯論中最熱門的話題。在它官方網站的頁面上,組織者寫道:良好的履行環境、社會和治理標准(ESG)的公司將享有更好的商業成績,並將清潔能源投資視爲新就業機會的有力來源。
ESG投資在持續。晨星(Morningstar)數據顯示,ESG基金在過去兩年出現指數式增長,淨流入資金達9630億美元,使其總資産在2021年底達至2.7萬億美元,幾乎爲2019年底的三倍。
Broadridge預測,與ESG相關的資産管理規模將從2021年的8萬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30萬億美元以上。
但人們更多關注的還是與往常一樣做生意的問題。作爲投資者,無論是將資金擲在ESG還是在其他領域,且同時獲利,並不總是那麽容易。
策略師與基金經理正部署ESG投資策略,以期在轉型經濟拉動的增長中使投資者受益。他們判定的是,長期看,ESG資産表現終將跑贏其他同伴。
不只是一種道德潮流
ESG投資是一場擺脫道德惰性的轉變,反映了一種符合道德的投資實踐。ESG投資促進企業改善ESG水平和表現,減少對環境、社會的外部溢出效應(externality),在社會方面,它鼓勵帶動社區,利益持份人之間的良性關系。
然而,刨除這種道德風尚,投資者想要了解的是,對EGS相關資産的投資策略,以及前者的表現能否跑贏大市。
在ESG披露和標准不斷提高、資産所有者發布ESG指南和任務以及全球推動氣候和去碳化的推動下,目前與ESG相關的資産管理規模主要集中在ESG整合戰略。
不過,除了ESG整合策略外,還有廣泛的ESG投資方法,從基本排除法(剔除具有較高ESG風險的發行人)、到超配或傾斜于ESG表現更好的公司,再到針對特定的ESG主題和影響策略。
“豐富的投資方法有助于投資者選擇最適合自身ESG偏好和風險回報的策略。爲了解決‘漂綠’風險,投資者需要了解一項投資的ESG目標和策略,並評估該項ESG投資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景順ESG客戶策略亞太區總監陳浩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陳浩揚認爲,通過排除風險較高的發行人或行業,或者向表現更好的ESG領先者傾斜,一個廣泛的ESG整合策略能夠幫助投資者在管理ESG風險中獲益。(如考慮到物理轉型風險對某一特定公司的影響)。
另一方面,他補充,積極的傾斜策略能夠將投資主題聚焦那些能把握消費者偏好變化趨勢的公司和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趨勢,同時受惠于ESG領域中廣泛的投資者活動。政府的政策和法規,如強制性的ESG或氣候披露,也將把更多的資本分配轉移到ESG投資,進一步利好定位爲ESG領先者的公司。
瑞士百達資産管理其旗下的策略,根據每個策略的投資目標,投資方法和獨立決策的過程都有所不同。
“從主題投資角度而言,特點在于這些策略均爲全球投資組合,需要基金經理進行跨國、跨行業,不同公司進行分析,然後在這個框架下做出決策。”該機構主題股票投資基金經理杜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以主題投資爲例, 杜一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投資方法,自下而上找到投資標的和良好回報機會。
杜一稱,商業模式、管理品質與回報潛力是他在投資流程時主要關注的三個方面。
商業模式主要看可持續發展主題和大背景下的增長板塊,分析企業競爭優勢是否明顯,是否具有不斷創新能力,以及公司在E(環境)和S(社會)因子方面的表現。管理品質關注的是管理層對于戰略制定和執行能力以及往績,是否能夠長期爲股東帶來可持續的收益。而回報潛力則表現爲對現在股價挂鈎進行分析研判。
“要判斷是否有潛力跑贏市場,具體還是要看公司和所在行業,而非單純籠統地看ESG資産。”杜一強調,具體看不同投資策略,根據投資目標、投資方法和流程,分析判斷是否能夠跑贏大市,同時也要關注其當前股價與收益率是否匹配。
杜一說,如果公司提高ESG表現,能夠正向影響業績。如在經營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便有利于降低風險。而在社會、勞資、員工方面構建良好的關系,或是管治方面表現出色等,都有利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好的ESG表現,要與投資回報率和股價聯動,是否反映在股價,投資者要進行判斷。”其提醒。
陳浩揚表示,廣泛的ESG和可持續發展趨勢能夠拉動投資,同時也順應周期,因順應脫碳趨勢的行業和順應社會趨勢的公司將從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受益,而技術的長期采用和擴展也將降低成本。
相應地,雖然全球事件造成的短期波動性或會增加傳統棕色資産的估值,但全球脫碳的結構性轉型將創造對綠色資産或傳統棕色産業走向綠色的長期需求。
在投資者如何權衡綠色、棕色資産的收益率這一方面,杜一稱,需遵循傳統基本面分析,加之ESG分析進行綜合考慮,並從現金流折現和市盈率兩方面判斷。“投資人認爲質量越高的企業,折現率越低,股價有提升空間。”
據彭博行業研究的分析,到2025年,全球ESG資産的規模或將突破50萬億美元,占到全球管理總資産規模的三分之一。
中國的ESG投資也順勢步入快速車道。以綠色債券爲例,彭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中國國內債券市場存量綠色債券中募集資金用途全部用于綠色項目的債券有452只,總計規模達到7100多億人民幣。
“目來看,境外基金投A股市場,滬港通是主流渠道之一,同時對海外投資者也比較便捷。”杜一說,A股市場在ESG領域也湧現出越來越多投資機會,其將繼續重點關注這個領域。
貝萊德青睐有明確過渡計劃的行業。從戰略角度看,其看好那些有望從轉型中獲益更多的行業,比如科技和醫療行業,因爲它們的碳排放相對較低。與新興市場相比,貝萊德更青睐發展中市場股票,因爲我們認爲它們在綠色轉型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
填補ESG數據鴻溝
“數據”是ESG老生常談亟待邁過去的坎。投資者對ESG數據的需求快速增長之下,當前可獲得的ESG數據信息與投資者需要的ESG數據信息之間存在明顯差距,成爲ESG投資的瓶頸,或將制約ESG投資的長期發展。
彭博中國區總裁楊晔指出,投資者對于綜合敘述性信息和定量指標有較大的需求,然而企業目前定性和定量信息混合披露,定量信息有限且口徑不一致,無法反映出相關企業的實際情況,這令投資者難以做出量化評估。
楊晔稱,即使是同類數據,在不同司法轄區、公司規模和行業之間也存在差異。由于不同標准和框架導致選擇性的信息披露,這讓投資者難以系統性進行投資評估和風險分析。
“在投資分析流程中,信息數據收集是第一步。”杜一說,公司從分析到做出行動的過程中,必須先有數據爲基礎和前提。
陳浩揚稱,ESG數據披露是創造良好的投資者評估環境的關鍵,而且通過提高信息可獲得性、可比性和標准化,推動可持續活動增長。
“數據報告的前後不一致常會讓投資者感到困惑,也會讓監管合規更加複雜。”陳浩揚認爲,國際可持續發展准則理事會的成立有助于讓數據報告統一和標准化。現有的標准化不足導致了可驗證性或綠色清洗方面的投資風險。
在ESG指標的強制性披露方面,陳浩揚舉例表示,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等市場已開始按照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建議進行氣候風險披露,將彌補可持續性指標的數據差異,並提高數據可獲得性和可靠性。這種披露還有助于提升可持續性分析的可比性。
杜一說,從披露標准來看,歐盟 《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條例》(SFDR) 第6條,第8條,第9條 是境外投資者越發關注的條例。
2017年6月,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發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報告》,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領域提出披露建議,從而確立全球氣候相關信息披露行業標准。隨後,TCFD又先後發布了《風險管理整合指南》、《情景分析指南》等指導性准則,爲企業將氣候風險融入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加強氣候風險潛在影響評估提供了指導。
目前,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多個國家或地區已提出與TCFD建議相一致的法律和法規,最早的將于2022年生效。
正在進行的氣候風險披露,如香港證監會(SFC)、新加坡金管局(MAS)或美國證監會(SEC)的披露,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起點,將氣候指標和風險納入投資過程,進而逐步考慮投資組合的脫碳影響。
陳浩揚表明,碳足迹指標(無論是絕對值、強度值還是加權平均碳強度WACI)提供了相對于其他可比較公司或行業基准的溫室氣體排放狀況,這有助于投資者評估現有的業績表現,並爲評估未來脫碳進度提供基准。
“這種前瞻性評估有助于投資者了解由氣候因素驅動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價值,包括物理性風險和轉型性風險。”他解釋,另外,了解行業脫碳路徑也有助于投資者更加關注脫碳工作,並提供實現淨零的藍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