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Jillian Colombo
“不分種族、語言或宗教,團結一致。”這是所有新加坡人的誓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稱贊新加坡是一個模範的多種族社會,在管理種族關系方面,許多國家都應該向新加坡借鑒。
然而,許多新加坡人(尤其是近年來)會告訴你,雖然新加坡在處理種族問題上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旅程還沒有結束,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們所獲得的也許最多是寬容。
年輕一代更加開放
新加坡是時候就種族問題展開更加開放和誠實的對話了。尤其是年輕一代更願意參與這些對話。
就在上周,教育部長Ong Ye Kung談到,如今的年輕人對種族和宗教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他提到,他的上一代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新加坡的多樣性,而他這一代則更能接受和欣賞其他文化。
他說:“但如果你讓我這一代的人坐下來談談(敏感問題),就會感到尴尬,幾乎有點尴尬和不舒服。”
繼續今天的一代,他提到,“他們實際上想談論它。但他們需要便利,而且他們對此很誠實。”
這是一個我完全同意的觀點。如今的年輕一代似乎更加直言不諱地表達他們對種族偏見、性別歧視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看法。
我的一些少數族裔朋友評論說,他們覺得多數族裔的人對少數族裔的困境一無所知。我的一個印度朋友評論說,她經常感到疲憊,不得不向她的朋友解釋爲什麽某些問題是種族主義的。
許多少數族裔感到精疲力竭,不得不向多數族裔解釋種族主義,這是理所當然的。
看看網上討論種族和宗教問題的方式,一個常見的說法是,教育多數種族種族種族的責任不在少數群體身上。
這是千真萬確的。
那麽,我們如何解決這種疲憊呢?
我和很多朋友談過,他們都提到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參與這種關于種族和宗教的對話是多麽重要。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強調,他們在學校的日子裏,曾面對過大量的種族主義言論。
因此,當我們還處于易受影響的年輕時,糾正這個錯誤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防止我們隨著成熟而繼續無知。
從小開始
淡水松中學最近利用對話卡和棋類遊戲,讓學生了解種族和宗教,我覺得這是一個更有成效的方式來慶祝種族和諧日。這種與這些場景的接觸將提高年輕人對這些問題的同理心和敏感性。
當然,進行這樣的對話並不意味著我們只在種族和諧日這樣做。
有時候,當我把自己面對種族歧視的經曆分享給我的一些中國朋友時,他們會覺得很不舒服或尴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要營造一種環境,讓各方都能輕松而明智地參與這些敏感問題,或許在學校層面,應該將其灌輸到我們的日常課程中。學生們可以玩一些遊戲,比如坦皮恩中學使用的那些遊戲,也可以播放突出類似主題的電影,甚至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分享。
學校並不是唯一應該參與有關種族問題公開對話的黨派。家庭是另一回事,所以父母應該盡其所能和孩子開始關于種族和宗教的對話。那麽問題是,如果一些父母自己也持有種族主義心態,會發生什麽呢?好吧,然後是孩子們分享他們從朋友和學校學到的東西來試著教育他們的父母的時候了。
不要忽視大多數人的經曆
不過,我們也必須提醒自己,雖然少數族裔可能是種族主義的主題,但在新加坡的華人也有自己的經曆,我們不應否認。
“華人特權”在新加坡的傳播是出于好意的,提出這一話題的人希望讓新加坡的少數族裔有更多的發言權。然而,有些人所做的是用這種話語來掩蓋中國人所感受到的種族主義的經曆,我認爲這是有問題的。
如果我們真的要參與公開的對話,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參與這些對話的性質。它應該是所有有關各方自由分享經驗的開放空間,其他各方不加以譴責或貶低。